《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
湖南望城——雷锋的故乡。雷锋从1940年12月18日出生,到1958年11月去鞍钢,在这里生活了18年。
雷锋在解放前历尽人间磨难,7岁就成了孤儿。解放后,10岁的雷锋终于跨进梦寐以求的学校。新旧社会两重天的鲜明对比,让他产生了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之情和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满腔热情,高小毕业的他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要把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在毕业典礼上他表达了自己想“当新式农民”“做个好工人”“做个好战士”的人生理想。
1956年11月,16岁的雷锋从当时的安庆乡政府被调往望城县委机关当公务员,主要工作是给当时的县委书记张兴玉收发文件公函,并经常和张书记一起下乡。张书记十分喜欢雷锋的积极上进,辅导他学习毛主席著作,教他向劳动模范冯健学习,并送给他一本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这段时期,雷锋迅速成长,1957年2月8日,他光荣加入了共青团;并从此将他那像火一样的青春热情,挥洒到了当年望城建设最需要的各个战场。
1957年秋冬,雷锋参加望城县治沩工程。这场有18000多名民工参加的战斗集中了当时望城所有的人力物力,雷锋每天冒着风雨冰雪行走在泥泞的大堤上传送文件通知,只要有空就参加工地劳动,修大堤,挖河泥,并拜师李湘枚学习最苦最重的活——打硪,唱着打硪歌:“来来来,打石硪,八个人,要齐心,嗨呀嗬……”
看着连年洪水泛滥的沩水在劳动中改变模样,看着新修好的大堤将团山湖团团围住,那种改天换地的豪情在雷锋心中荡漾,这段青春飞扬的岁月,被雷锋写到了他的小说处女作《茵茵》中。
1958年春,围垦团山湖的战斗打响,雷锋作为为购置拖拉机捐款最多的人,通过考试被选拔到团山湖国营农场学开拖拉机,实现了他“当新式农民”的第一个愿望。其后,他满怀自豪地写下散文《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发表在当年3月16日的《望城报》上。
1958年夏,团山湖国营农场遭受洪灾,新修的大堤被冲出一个缺口,洪水冲人垸内良田,有一部分年轻人垂头丧气。雷锋在重建家园的建设中,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联系自己经常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月7日写下了“七问”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看着自己耕耘的这片土地日渐美丽,雷锋作为建设者充满了无限喜悦,这种豪迈之情化作美丽的诗篇:
南来的燕子啊!
新来的候鸟,
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
闪着惊异的眼光。
诗言志,文达心。追寻雷锋的足迹,品读雷锋的诗文,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青年雷锋的远大理想与抱负,看到了一个苦难孤儿在中国共产党的阳光沐浴下,迈开了乐观积极向上的矫健脚步。当他拿出微薄的工资去资助贫困户时,助人为乐的种子就已在开花;当他自喻为一颗螺丝钉时,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坚守岗位的意义;当他省吃俭用把所有积蓄捐给政府购买拖拉机时,他就知道了勤俭节约为国家建设发挥的作用……
为了探寻雷锋成长的足迹,我们选摘了这一时期雷锋的5篇日记和诗文,从中可见雷锋精神已在望城萌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