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
*印象为什么很重要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聊天时,一句精确的点评、幽默诙谐的玩笑或是意味深远的话,常常会在仅有一面之缘的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会议上,新任领导得体又平易近人的举止,精辟又见解独到的发言,就能使初次见面的员工因其个人魅力而顶礼膜拜——这些足以证明*印象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印象对赢得他人好感起着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毋庸置疑,*印象在社交中对每个人的影响力很大,而且这种影响力持续的时间很长,波及范围很广,比如,在工作、求职、社交这些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场合,*印象都是重头戏。官场中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所谓“三把火”,不仅能反映出这位“新官”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能让下属或老百姓认为“这应该是个好官”;求职时,不管是初入职场的职场新人,还是“久经沙场”的老江湖,都知道面试时要穿戴整齐,言语得体,目的就是让考官给打一个高高的“印象分”;交际应酬时,不管是籍籍无名的社交新秀,还是功成名就的前辈,都一定会着装鲜亮、言谈得体。
以貌取人固然不可取,但人们往往会“浅薄”地透过外表来评价一个人,即使是大人物也不免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名声显赫的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任时,想要寻找一位亲信要员,他的好友给他推荐了一位良才。然而,这位大总统只看了一眼就拒绝了这位才华横溢的良才,理由是:这人长得太“寒碜”了……林肯的好友责怪他以貌取人,林肯却这样回答:“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了。”
大多数人不是那种有惊世才能者,即便你真的是亘古不遇的治世良才,在如今这个社会,也不能将“真实”“本色”“不拘小节”作为自己不修边幅的说辞,否则会使你的工作、学习承受巨大的考验。
闵震是北京一家著名IT公司的软件开发部主管,每当公司招聘时,他就会站在会议室门口,默默观察着每一个等待面试的新人。别看闵震不言不语,却对面试者的一举一动十分上心,尤其是一个叫王辰的年轻人,让闵震印象格外“深刻”。
这位有着国内某著名高校双学位和美国常春藤联盟某名校硕士学位的年轻人斜挎着电脑包,戴了一顶鸭舌帽,穿了一身松垮到可以跳街舞的衣服,落座之后,完全没有其他面试者的紧张神态,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还拿出MP3听起了音乐。
这种面试者闵震还是*次遇到,他不禁皱起了眉头,心里十分不悦。他想,这个吊儿郎当的年轻人是不是楼下街舞工作室的学员,走错了楼层……
面试过程中,虽然王辰的专业知识令几位考官啧啧称叹,但他不时会抖两下的双腿,和那顶快要歪到脑袋后面去的鸭舌帽让闵震频频摇头叹息。*后,经几位面试官商量后,鉴于王辰扎实的专业背景和实习经验,决定将他暂时留下,但只能从*基础的程序操作员做起,不能担任他所应聘的项目开发小组主管的职位。
其实,王辰是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跟同事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就是平时散漫,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这让闵震非常头疼。
一次,王辰从同事口中听说了自己给闵震和其他主管的印象,并得知自己没有被列为公费培训进修人选,开始他怎么也想不通,后来经过前辈指点,他渐渐发现自己的着装确实不符合职场人士的要求。于是,王辰开始留心自己的外表和言行,他摘掉了鸭舌帽,脱下了大帽衫,戴上了黑边眼镜,穿起了职业装。在工作会议上,再没有架起二郎腿;在办公室跟同事谈话时,再也不会大嗓门了,而是变得谦逊又有礼貌。
闵震不是顽固不化的人,王辰的转变他一点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间久了,他变得更加客观,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能够虚心改正不足。渐渐地,闵震开始接受了这个当初给自己留下特别差印象的年轻人。年终时,由于王辰工作出色,闵震还把部门*一个优秀新晋员工奖亲手颁给了王辰。
王辰的“知错就改”,及时扭转了自己留给闵震的坏印象,却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失去了一个进修的机会。试想,如果王辰一开始就能为自己争取一个良好的印象分,他的工作之路可能不会这么坎坷。
故事的主人公王辰不修边幅,这并非个例,在我们身边时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他们一件衣服能穿上两个月,领子上的油渍让人看了食不下咽,本人却浑然不觉。这种行为可以说是不尊重他人、做事不认真的一种表现。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如果想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有所发展,除了要具备足够的工作能力之外,也要在自己的外表形象上做足功课,给每一个初次见面的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