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十批判书
0.00     定价 ¥ 52.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100161374
  • 作      者:
    俞吾金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俞吾金(1948-2014),浙江萧山人。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84年留复旦大学现代外国哲学教研室任教。曾任职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暨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中心(985*家级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主任、上海市社联常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人事部第五届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意识形态论》《实践与自由》《被遮蔽的马克思》《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等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十批判书》是复旦大学已故教授俞吾金的遗著。俞教授在书中拟分十章对当代的一些流行思潮进行反思和批判,现只存导论及前四章,后六章只有存目,供读者了解此书原本的框架。作者在前四章中对媚俗主义、形式主义、历史主义、观念主义的批判皆取材于国人过去的、现在的现实生活,其中更多的是现在的生活,因此读来令人时而如芒刺在背,时而如醍醐灌顶 。与此同时,作者行文流畅,言之谆谆,使得全书正如吴晓明教授在序言中所说,是一种“亲切而有教益的”哲学批判。此外,书后补入了俞教授《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越实用理性,拓展人文空间》等四篇文章,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他对科学主义、工具主义、虚无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展开
精彩书摘

无数历史事实表明,人既是种种观念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自己所创造的观念的膜拜者。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可以说,“庸人自扰”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庸人,而且也适用于所有的人。即使在人类文明,尤其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仍然无法摆脱这种劣根性。相反,借助于新文明激发起来的、越来越活跃的想象力,这种劣根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现出来。

当代人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时代的理解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确实,当代人生活的时代既是两个世纪的交接点, 也是两个千禧年的会合处。仅仅这一点就足以激起人们的无限的遐想,仿佛这个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 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则是人类历史上负有最重要使命的人。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报刊、电视和电台都开设了“世纪之交”“20 世纪回眸”“新世纪展望”“走向新千禧年”等栏目。如果仅限于这样的描述方式,还算不了什么。然而,人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以严肃的口吻和大胆的想象力,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不断地拔高这个时代的意义,不断地哄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的地位和价值,仿佛要把所有的一切通通拍卖给外星人!这不禁使我们联想起恩格斯在批判杜林先生时随口说出的一句名言: “无责任能力来自夸大狂。”

 众所周知,把每一百年确定为“一个世纪”、把每一千年确定为“一个千禧年”,不过是基督教文化传统确定下来的一种纪年法。尽管这种纪年法在国际交往中已经获得普遍的认同,但它毕竟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纪年法,人类没有必要跪倒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顶礼膜拜,仿佛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世纪之交或新千年之初,仿佛只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才是拉伯雷笔下的“巨人”,而其余时代的人则通通是侏儒,是在历史的边缘游荡着的群氓!事实上,这个时代赖以构成的每一天都与已经逝去的那些日子同样平淡无奇, 不过是人类的想象力使它们变得与众不同罢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就揭去了笼罩在这个时代上空的第一道灵光圈。

遗憾的是,我们还不能就此打住。事实上,这个时代不但不值得我们加以夸耀并赋予过多的意义,相反,由于它携带着种种可能传染开来的负价值,它应该被置于我们的观察、治疗和解剖刀之下。毋庸讳言,这个时代不但不是一个思想开朗、生气勃勃的时代,反而是一个精神消沉、委琐卑微的时代。它表现出震荡、断裂、无序、失范、浮躁、媚俗、贪婪、虚假、 做作、伪善等种种病症,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人的精神,都显得浅薄平庸、飘荡无根。


展开
目录

序  吴晓明  001

导论  一个飘荡无根的时代   001

第一章 告别 “常人” ——媚俗主义批判   039

第二章  拒绝 “化妆” ——形式主义批判   071

第三章  中止追溯 ——历史主义批判   099  

第四章  走出文本 ——观念主义批判   123

存目  147

附录

走出 “科学技术决定论” 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  153

超越实用理性, 拓展人文空间  168

当代虚无主义省思  177  

反思环境伦理学的一般理论前提  20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