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杨献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0.00     定价 ¥ 12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010193878
  • 作      者:
    杨洪林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洪林,男,汉族,1950年生,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人。现任武汉纺织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家二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恢复高考后七七级大学生,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文学学士;而后在武汉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法学硕士。曾任武汉纺织大学原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2008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称号。
  在《光明日报》《高校理论战线》《哲学动态》《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38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年鉴》全文转载或收录。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杨献珍哲学思想通论》,2009年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科研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等。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杨献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从学术视域,对杨献珍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地考察和阐释;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考察了杨献珍哲学思想形成的历史境遇,所提出的创新性理论命题,独创性的哲学思想;对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贡献、传播“精神武器”给中国人民的历史功绩,予以科学评价。以宏阔的历史视野,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进性、革命先驱对其选择及其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杨献珍“以马为主,马中西融合创新”思想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对当代中国哲学的走向和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有着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杨献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杨献珍结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作的“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②的论断,做了进一步理论阐发。杨献珍指出:“我们是共产主义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员,那我们无论处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认识、分析、处理、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直接的和公开的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才算得是有党性。……只有当他真能掌握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且能在实践中运用的时候,才能说是真正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了,才能够说得上是有党性。”他强调只有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贯穿在我们的思想、工作与生活的各方面,才是有党性。“如果我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辩证唯物的,或者在辩证唯物论以外使用着任何其他思想方法,那就是没有党性,或是党性不纯,党性不全。因为任何背离辩证唯物论的作法(不管是自觉的与不自觉的),都必然要引致政治上的错误,而使党与革命遭受到危害,这是在世界各国革命运动史上,亦在中共党史上,铁一般证明了的。”③杨献珍正确地把握和阐释了党性的科学内涵,强调共产党人必须具有无产阶级立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并运用于实践,背离辩证唯物论必然引致政治上的错误使党与革命遭受到危害,已为国际共运史、中共党史铁的事实所证明。
  杨献珍阐释和发挥了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关于党性的论述。他认为毛泽东在文中明确告诉我们,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科学态度就是党性,没有这种科学态度,就叫没有党性。因此,“必须把党性提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水平上来,提到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态度上来,才真正能够达到在全党改造思想方法的目的,达到改造党员,提高党员质量,使党员发展成为成熟的共产党员的目的”。④杨献珍把毛泽东所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解读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水平,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态度,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态度,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地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党性中的核心地位。杨献珍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关系,“辩证唯物论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那就是说,共产党员有辩证唯物论做他们的世界观,这种最科学的世界观,是世界上最进步的阶级才能有的,是除了无产阶级以外任何其他阶级所不能有的,共产党员有辩证唯物论作他们的世界观,这是共产党员所独具的特点,也是共产党员与任何其他政党的党员相区别的特点。因此,共产党员才成为特种式样的、才成为以特殊材料制成的人”。①辩证唯物论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其他阶级所不具有的,无产阶级正因为有了科学世界观的武装才成为自觉的阶级,成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这是共产党员与其他政党的党员的本质区别。
  共产党员必须用辩证唯物论武装自己,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党八股这些不正之风。杨献珍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又是和辩证唯物论的科学态度这样密切联系着,那么,不言而喻,要想做一个成熟的共产党员,他就必须自觉的与决心的去学习辩证唯物论,用辩证唯物论把自己武装起来,用它改造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态度,一切均能符合于辩证唯物论的精神。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从这方面来锻炼我们的党性。也只有有了这样党性的人,才真正能够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伟大的、高尚的、光荣的称号。”因此,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力量,决不能把学习哲学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情。杨献珍结合整风运动论述了辩证唯物论的现实意义,“整顿三风运动,是一种思想革命,是改造全党思想方法的运动,是唯物论对唯心论的斗争,是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思想对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只有辩证唯物论能够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党八股这些不正确的作风。因此,也只有展开了辩证唯物论的学习运动,才能完成整顿三风运动的任务”。基于此,杨献珍倡导“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热潮”。
  ……
展开
目录
引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渊源与历史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质及崇高历史使命
二、列宁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新范式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思想解放
一、19至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界激荡与困惑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思想界的开聪启蒙
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第一章 杨献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杨献珍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一、手工业者家庭影响与私塾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中小学的优等生与学潮抗争的积极参加者
三、从爱国主义者向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四、从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大学教师到中共党员
第二节 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杨献珍思想发展
一、知向谁边:中国革命性质、特点、前途的探讨
二、痛定思痛:对大革命失败的深刻理论反思
三、炼狱岁月:秘密翻译和解读马列主义论著
四、抗日前线:教育阐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五、解放战争:推进思想解放和伟大历史转型
第三节 过渡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杨献珍理论创新
一、普及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促进历史主体思想启蒙
二、倡导马列主义思想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
三、阐发传播毛泽东哲学思想,确定十六字教学方针
四、提出综合经济基础论,创造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五、任党校校长、中央委员,阐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六、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曲折发展与杨献珍杰出贡献
一、弘扬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批判“大跃进”唯意志论
二、批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揭露唯心主义先验论
三、创新“合二而一”哲学命题,反对极“左”对抗哲学
四、阐发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持续批判主观主义唯心论
五、“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马克思主义哲学曲折发展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阶段与杨献珍哲学思想发展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抵制“左”和右的干扰
二、解说“三次哲学论战”,廓清哲学论争理论是非
三、赞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杰出贡献
四、肯定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创新
五、阐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发扬共产党优良作风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中国化的关键环节
第一节 唯物主义思想史的全面、系统、深入考察
一、新中国思想启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教育
二、中外唯物论思想史的系统研究与深入阐发
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生成是哲学史伟大革命
四、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世界观
第二节 哲学基本问题是辩证唯物论的基石与总纲
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世界观的最根本问题
三、哲学基本问题原理是无产阶级理论指南的基石
四、哲学基本问题是学习唯物论的总纲与核心
第三节 哲学基本问题是一切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阐发与创新范式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国化的创新范式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拓新范式
第六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传播范式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