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知青》记录了城市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到莒县农村插队落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历史。知识青年到莒县的插队的时间上迄1968年4月26日,莒县迎来第一批济南知识青年,到1978年10月28日,莒县安置第五批知识青年到各大队插队落户,前后共10年时间。此后进入集中安置阶段,直至1981年4月25日,莒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并入县劳动局。莒县先后接收了来自济南、青岛、本县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以及北京市、辽宁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福建省、山西省、贵州省、河南省等城市有关单位回乡知识青年共3116人。
莒县知青已成为历史,他们对莒县的付出和贡献,他们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留在莒县人民的记忆里,激励着莒县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创造新的业绩,建设美丽富饶新莒县。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一件新生事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逐渐普及。党中央就号召 知识青年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根据现有档案资料,1957 年 6 月 19 日, 莒县共青团县委下发《关于贯彻全县第三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精 神和欢迎应届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的通知》,《通知》说,第三次知识青年 代表大会在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开得很好,与会代表对升学、参加农 业生产劳动有了较正确的认识,表示愿意在不能升学的情况下愉快地回到 农业战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贡献力量,在农业上生根、开花、结果, 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式农民。通知针对回乡知识青年思想状况和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积极组织贯彻知识青年代表会议精 神,讲党和政府对知识青年的关怀,讲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大有可为, 要求知识青年放下学生架子,积极劳动,好好学习,热心帮助别人,以自 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价值。要积极组织知识青年坚持学习,学习农业 生产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各级党组织要注意培养安心农业生产的典型人 物,树立旗帜,鼓励广大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
1962 年 6 月 30 日,共青团莒县委员会向莒县县委提交了《关于做好回乡知识青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说,全县共有农业知识青年 115978人,其中回乡知识青年 10502 人,占农村青年总数的 9%;高中毕业生 93 人, 占知识青年总数的 0.9%;初中毕业生 1624 人,占知识青年总数的 15.4%; 高小毕业生 8785 人,占知识青年总数的 83.9%。已回乡知识青年在农业战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生产上的一支生力军,一支农村中的文化骨干, 充实了农村领导骨干力量。报告针对回乡知识青年思想状况,提出了做好 农村回乡知识青年教育和安置的具体思路。
1963 年 9 月 23 日,中共莒县县委青委向县委提交了《关于继续做好回乡知识青年教育和安置工作的报告》,1963 年 9 月 27 日中共莒县县委批 转了这个报告,并下发了《中共莒县县委批转青委〈关于继续做好回乡知 识青年教育和安置工作的报告〉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县已有 17000 名农村知识青年,这是一个很大的劳动队伍,是一大批知识型人才,是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接班人,如何教育、如何带好这班“徒弟”,是 农村组织干部,特别是老一辈革命老人义不容辞的任务,是我们应尽的责 任。今后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广大青年觉悟的提高,将有 更多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各级党组织和所有党员、干部,都应注意这个 事情,经常加强青年的生活斗争和阶级斗争教育,使其懂得阶级和阶级斗 争的道理,懂得生产斗争的科学道理,培养艰苦朴素、爱科学、爱劳动的 思想作风,积极参加各项斗争的实践,学会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本领, 更好地继续革命事业的建设。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上山下乡…………………………………………………………(7) 第一节 时代背景……………………………………………………(7) 第二节 下乡莒县………………………………………………… (15) 第二章 接收安置……………………………………………………… (27) 第一节 莒县时况………………………………………………… (27) 第二节 安置保障………………………………………………… (34) 第三节 管理机构………………………………………………… (48) 第四节 插队劳动………………………………………………… (50) 第五节 管理教育………………………………………………… (60) 第六节 劳动分配………………………………………………… (73) 第七节 读书学习………………………………………………… (75) 第八节 文体活动………………………………………………… (78) 第九节 各级关怀………………………………………………… (83) 第三章 成长之路……………………………………………………… (87) 第一节 表彰奖励………………………………………………… (87) 第二节 入党入团………………………………………………… (98) 第三节 选拔任用…………………………………………………(101) 第四节 关爱之心…………………………………………………(102) 第五节 奋发图强…………………………………………………(104) 第六节 城乡婚恋…………………………………………………(109) 第四章 返城之旅………………………………………………………(115) 第一节 征工招干…………………………………………………(115) 第二节 招考升学…………………………………………………(119) 第三节 参军入伍…………………………………………………(121) 第四节 辗转返城…………………………………………………(123) 第五章 往事印记………………………………………………………(128) 我们刘家菜园知青组 ………………………………………(128)上山下乡第一夜 ……………………………………………(134) 上山下乡的前前后后 ………………………………………(135) 过沭河 ………………………………………………………(137) 我与独轮车 …………………………………………………(139) 打 场 ………………………………………………………(140) 养 猪 ………………………………………………………(143) 做饭趣事 ……………………………………………………(145) 知青精神 ……………………………………………………(146) 我的农民兄弟 ………………………………………………(149) 我的中考和高考 ……………………………………………(152) 初为人师 ……………………………………………………(153) 梦中惊魂 ……………………………………………………(157) 咀嚼百味人生 ………………………………………………(158) 雪中送炭 ……………………………………………………(161) 下乡插曲 ……………………………………………………(163) 插队杂记 ……………………………………………………(166) 知青生活回忆 ………………………………………………(175) 一锅鸡汤 ……………………………………………………(185) 五井矿区运煤 ………………………………………………(187) 在庄科大队演出 ……………………………………………(188) 开凿山石 ……………………………………………………(189) 换化肥 ………………………………………………………(190) 修水库 ………………………………………………………(192) 知青生活中的自力更生 ……………………………………(194) 我给大队卖小鸡 ……………………………………………(198) 艰苦的磨炼 …………………………………………………(200) 大寨与爱国村的交融 ………………………………………(202) 知青生活 ……………………………………………………(206) 学拉二胡的那段日子 ………………………………………(207) 测报地震 ……………………………………………………(209) 我的田大娘 …………………………………………………(211) 1974,一段返校的经历 ……………………………………(213)第一眼压水井 ………………………………………………(222)
担当工程预算重任 …………………………………………(225) 互助知青组 …………………………………………………(226) 难忘的回家旅程 ……………………………………………(229) 莒地大秋雨 …………………………………………………(232) 下乡在北农场 ………………………………………………(235) 知青纪事 ……………………………………………………(240) 往 事 ………………………………………………………(244) 招工回城 ……………………………………………………(245) 那段时光 ……………………………………………………(247) 知青生涯 ……………………………………………………(252) 从知青到教师 ………………………………………………(253) 岁月如歌,细诉流年 ………………………………………(259) 下乡平常事 …………………………………………………(266) 我的高考 ……………………………………………………(290) 母亲的刺绣手绢 ……………………………………………(292) 知青生活点滴 ………………………………………………(293) 初恋 …………………………………………………………(295) 前云村的婚恋 ………………………………………………(310) 心中的第二故乡 ……………………………………………(316) 知青点上同学情 ……………………………………………(319) 一次特殊的使命 ……………………………………………(321) 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 ………………………………………(324) 莒县—青岛知青第二故乡 ………………………………(327) 用针灸技术反哺社员 ………………………………………(328) 一顿难忘的地瓜夹子 ………………………………………(330) 知青组的温暖 ………………………………………………(331) 一封电报 ……………………………………………………(333) 买配件 ………………………………………………………(334) 有了自己的家 ………………………………………………(335) 莒县人真好 …………………………………………………(336) 难忘同学情 …………………………………………………(337)知青办的温暖 ………………………………………………(338) 一段传奇故事 ………………………………………………(339) 金铭的婚事 …………………………………………………(340) 返 城 ………………………………………………………(34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46) 悠悠岁月情 …………………………………………………(347) 一生的惦念 …………………………………………………(352) 孟家西楼知青点纪事 ………………………………………(354) 情同手足知青组 ……………………………………………(359) 加入中国共产党 ……………………………………………(363) 献身沂蒙教育事业 …………………………………………(364) 莒县新社员文艺宣传队风采 ………………………………(367) 爱的奉献 ……………………………………………………(372) 永远和贫下中农结合在一起 ………………………………(376) 坚决同旧传统观念决裂,永远和贫下中农结合 …………(380) 爱的故事在延续 ……………………………………………(383) 下乡日记 ……………………………………………………(386) 知青生活中的两件小事 ……………………………………(390) 难忘的知青记忆点滴 ………………………………………(391) 我的记忆 ……………………………………………………(392) 谷子没去皮 直接下锅煮 …………………………………(396) 老知青回忆艰辛岁月:工地风沙大,馒头藏到袄袖里吃 …(398) 又见故乡山里红 ……………………………………………(399) 沂蒙山:那些渐行渐远的…… ……………………………(401) 那年我画主席像 ……………………………………………(405)
第六章 部分知青简介…………………………………………………(410) 第一节 济南知青简介(部分)…………………………………(410) 第二节 青岛知青简介(部分)…………………………………(421) 第三节 莒县籍知青简介(部分)………………………………(424) 第四节 回乡知青简介(部分)…………………………………(441) 第七章 知青名录………………………………………………………(447) 第一节 济南知青名录……………………………………………(447)
一、城阳区 …………………………………………………(447)
二、阎庄区 …………………………………………………(448) 三、招贤区 …………………………………………………(450) 四、峤山区 …………………………………………………(451) 五、东莞区 …………………………………………………(452) 六、刘官庄区 ………………………………………………(453) 七、中楼区 …………………………………………………(454) 八、龙山区 …………………………………………………(456) 九、陵阳区 …………………………………………………(456) 第二节 青岛知青名录……………………………………………(457) 一、庄疃公社 ………………………………………………(457) 二、爱国公社 ………………………………………………(457) 三、峤山公社 ………………………………………………(458) 四、洛河公社 ………………………………………………(459) 五、招贤公社 ………………………………………………(460) 六、碁山公社 ………………………………………………(461) 七、东莞公社 ………………………………………………(462) 八、刘官庄公社 ……………………………………………(463) 九、夏庄公社 ………………………………………………(463) 十、寨里河公社 ……………………………………………(463) 十一、中楼公社 ……………………………………………(464) 十二、小店公社 ……………………………………………(464) 十三、石井公社 ……………………………………………(465) 十四、陵阳公社 ……………………………………………(465) 第三节 莒县知青名录……………………………………………(466) 一、城阳公社 ………………………………………………(466) 二、庄疃公社 ………………………………………………(470) 三、爱国公社 ………………………………………………(470) 四、陵阳公社 ………………………………………………(471) 五、小店公社 ………………………………………………(472) 六、北农场 …………………………………………………(472) 七、浮来山园艺场 …………………………………………(472)
第四节 回乡知青名录……………………………………………(473) 一、城阳公社 ………………………………………………(473) 二、庄疃公社 ………………………………………………(474) 三、爱国公社 ………………………………………………(475) 四、店子集公社 ……………………………………………(476) 五、峤山公社 ………………………………………………(476) 六、洛河公社 ………………………………………………(477) 七、招贤公社 ………………………………………………(478) 八、桑园公社 ………………………………………………(479) 九、碁山公社 ………………………………………………(479) 十、库山公社 ………………………………………………(480) 十一、东莞公社 ……………………………………………(480) 十二、刘官庄公社 …………………………………………(481) 十三、夏庄公社 ……………………………………………(482) 十四、寨里河公社 …………………………………………(484) 十五、中楼公社 ……………………………………………(484) 十六、小店公社 ……………………………………………(485) 十七、长岭公社 ……………………………………………(486) 十八、石井公社 ……………………………………………(486) 十九、陵阳公社 ……………………………………………(487) 二十、龙山公社 ……………………………………………(488) 第五节 随迁知青名录……………………………………………(489)
附 录……………………………………………………………………(490) 往事回顾……………………………………………………………(490) 捐建大崖头小学和利源大桥 ………………………………(490) 七名济南老知青莒县捐资助学 ……………………………(493) 悠悠知青梦,难忘故乡情 …………………………………(493)
12 位济南知青情系两山口村 45 载助力老乡奔小康 ……(495) 老知青 10 万元助学基金回报村子 …………………………(499) 济南知青回来了 ……………………………………………(502) 一别莒国 40 年 ………………………………………………(502) 知青文苑……………………………………………………………(509)我是老三届我是知青 ………………………………………(509)
毋忘在莒 ……………………………………………………(513) 推 碾 ………………………………………………………(514) 昨天 · 今天 …………………………………………………(515) 知青岁月,弹指挥间 ………………………………………(517) 故乡啊,故乡 ………………………………………………(520) 再聚首 ………………………………………………………(546) 再聚首重返故里 ……………………………………………(546) 说唱表演 ……………………………………………………(548) 山水相依情悠悠 ……………………………………………(555) 毋忘在莒(小说)……………………………………………(558)
《知青相聚歌》………………………………………………………(561)
后 记……………………………………………………………………(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