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口述.百姓的故事
0.00     定价 ¥ 59.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20503310
  • 作      者:
    韩淑芳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大时代,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我们有幸成为改革开放亲历者,我们有幸融为改革开放大潮中激情涌动的一滴水甚至一朵浪花……
  当一个个亲历者的经历、体悟与情感化作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文字,当我们翻开《大潮》,阅读这些饱含激情与时代精神的文字,改革开放的大潮不禁砰然澎湃而来。
  改革开放不但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百姓生活和命运的转折点,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起航,普通百姓成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惠者。
  《口述:百姓的故事/大潮》为“大潮”系列之一,听被点燃人生、被改写命运的百姓口述:从一名建筑工人成为一名大学生、自学考试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进城创业,改变了我的命运、由“票证供应”到刷卡消费、过上了无后顾之忧的“小康”生活……
展开
内容介绍
  《口述:百姓的故事/大潮》以城市为立足点,由反映改革开放的亲历、亲见、亲闻资料汇编而成。本书内容丰富,所精选的文章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人生的逆转以及生活的变迁。亲历者的回忆,既真实可靠,又生动有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出版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口述:百姓的故事/大潮》:
  赵春杰农村娃成为博士生导师
  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这样彻底地改变着中国,改变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改变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1960年4月,我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的一户农民家里。父母养育我们6个孩子,我排行老大。父亲是小学民办教师,挣大队工分,可那年头全国都一样,给教师打白条,父亲一年到头拿到家里的只是大队给的一张欠条。母亲是家庭妇女,家里生活每年就靠母亲养鸡、养猪艰难维持。我的整个童年记忆虽然也有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时的欢乐,但更多的是家里的困难环境。
  每当回忆起童年时的生活,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挨饿时吃草根,挨冻时手脚溃烂,一桩桩、一件件,很是心酸。记得一次回家向妈妈要5元钱学费,妈妈东家借西家借也没有借到,并不是谁家都这么穷,而是我家太穷了,别人不敢借钱给我们。那一日妈妈抱着我哭得是那么伤心,那一次我一路哭到学校……
  家里虽然困难,但我一直刻苦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我更充满了信心。1979年,在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沈阳药学院,成为家乡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农村娃。之后,我的二弟考取了吉林工学院,我的三弟和四弟也陆续考上了沈阳药学院。家中6个孩子中的4个男孩都考上了大学,而2个女孩为了家中生活却过早地嫁人了,时至今日父母还常常在嘴边念叨对两个女儿的愧歉之意。
  记得上大学来沈阳报到的那一天,我只带了一床被褥,身上只穿一套妈妈手工做的黄军装,接站的老师、学生一看就知道这是穷人家的孩子。靠着学校每月15元的甲等助学金,靠着同学的帮助,我度过了4年的大学生活。
  1983年7月大学毕业,凭着4年的优异学习成绩,我有幸留校任教,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由一个农村娃成为大学老师,我做梦都不敢想。
  从我当大学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这种感谢、感恩之心全部地倾注在事业上。我主动要求给学生当班主任,先后义务地给53期药分班、56期药分班、66期日语二班和70期理科基地班当班主任,共计17年。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努力以自己的师德、学识影响和感染学生。深入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和亲身经历,培养和教育学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
  和学生家长建立联系,沟通他们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政治思想表现,为培养学生共同努力。同时,利用休息和假期,到药厂、药检所、防疫站等相关单位进行联系,指导学生到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开展科研训练,建立了以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学生双向动态选择的科研训练基地,采取l周、3周、7周的递进式训练方法,使学生尽早了解专业领域,尽早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看、学,到做。尽早接触科学前沿,明晰本学科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应用知识和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我深深地爱我的学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这种爱是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56期药分班的一名同学经鼓励考取了协和研究生,他在给我的信中写道:“老师,真的谢谢您!”就这么短短的7个字,却字字出自学生内心。
  66期日语班的一名同学被从日语班分流出来后,无法面对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在听了我分析出的优势后,深深地给我鞠躬,并在大四毕业时,顺利考上了研究生。
  在我获得学校青年科技标兵称号时,66期日语班全体同学给我送来了精心制作的书匾,上面写道:“不觉间您已和我们共历了一年的岁月轮转。一年多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您温煦和蔼的微笑,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读出了您殷殷的爱护和挚切的希望。您以师者的智慧指导我们学习,引领我们思考,又以长亲的慈爱关注我们成长,帮助我们前进。在这万灵重生的美好季节,得悉您致力的研究大有所成,我们的心里溢满无比的欣喜和自豪,此时,我们要用最热烈的声音告诉您,老师,我们永远爱您!”
  作为教师,有谁能不为这样感人肺腑的语言所激动?
  我和学生曾一起度过许多个元旦,做游戏、包饺子、讲故事、聊家常,最难忘的要数世纪之交。我们一起聆听了新世纪的第一声钟响,一起守候着新世纪的第一轮朝阳。那一刻,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感动,都汇集在一起。没有了师生的界限,没有了年龄的阻隔,有的,只是32份火一样的感情,只是32颗跳动着一个声音的心灵!有许多学生到过我的家,他们喜欢吃我和夫人做的饭菜、喜欢教我女儿。
  记得一次66期日语二班全班同学都来我家了,他们有的看电视、有的看录像、有的上网、有的打牌、有的聊天,学生们尽情地、轻松地、愉快地玩了一天。看着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和夫人精心准备的晚餐,我们两口子打心底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我也曾无数次组织学生攀登千山、凤凰山、棋盘山,游植物园、鸭绿江,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让学生深深地体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迅速,感受祖国秀丽河山的壮美,珍惜我们和平年代的美好生活。青春灵魂融入在绿水青山里,欢乐的笑语回荡在蓝天白云间。
  活动需要有经费,我积极和企业联系,得到了沈阳红旗制药厂、辽宁康博士制药集团、沈阳东陵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卫星制药厂的大力资助。特别是辽宁卫星制药厂还为70期理科基地班设立了校内人均奖金额度最高的“辽宁卫星奖学金”,每年奖励10名,奖金2万元,连续奖励4年共8万元,解决了理科基地班生活困难品学兼优学生的后顾之忧。
  一次,66期日语二班班长来找我,说晚上开班会要我一定参加。一进教室同学们一起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巨大的生日蜡烛映红了每一个人的脸。
  一个同学跑过来献上了31朵鲜花,轻声对我说:“老师,今天是您生日,祝您生日快乐!”
  那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由温馨和真情装扮的教室,轻轻跳动的烛光诉说着无尽的师生真情,飘扬四周的乐曲表述着无限的师生关爱。这有声无声间,师生深情的气息弥散在每一个人心田,凝结为永恒的风景,永远的回忆。
  每年的教师节都是我们做教师最幸福的日子,我的感受更深。亲手折叠的五彩星星、精心制作的各种贺卡,每一件礼物都是学生们用心挑选的真诚祝福。70期理科基地班同学送给我的“心血育英才,桃李满园开”锦旗更是别具匠心。
  到2008年8月,我在教师这个岗位已经整整工作25年了!不经意间25个年头就要过去了,时间飞逝,岁月如梭。25年来,每当我听到或看到曾经教过的那些学生的消息时,心中都不自觉地升起一种自豪感、幸福感、成就感!那些可爱的、调皮的、生动鲜活的面孔就在眼前!
  25年来,我一直承担着本科生、成人教育学生、研究生等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并多年从事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及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工作。除在校内授课以外,曾到过郑州、安阳、华阴、兰州、长沙、拉萨、石家庄、淄博、太原、北京、哈尔滨、长春、鞍山、丹东、本溪、铁岭、抚顺等地进行讲学,特别是北京,从2000年开始一直在那里进行执业药师考前培训。粗略计算一下,听过我授课的学生已达几万人了。在我的商务通里,有联系的学生就有3200多人,真可谓桃李满园了!
  25年的大学教师生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瞬,白驹过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茫茫人海中,我只不过是一介微粒,一棵小草。我,一个昔日的农村娃,在党的教育下逐渐成长为一名大学教师,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到博士生导师。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被点燃的人生
恢复高考,我的人生转折点
孙宝寰曾任阜新市政协委员
从一名建筑工人成为一名大学生
赖邦凡曾任重庆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农村娃成为博士生导师
赵春杰曾任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自学考试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赵亚洲曾任江苏省淮安市政协委员
让中国百姓吃上鲜美的对虾
王克行时任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攀登科学高峰的小木匠
郑伟安曾任华东师范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深情回望1978
杨国桢曾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对外开放圆了我的科研梦
麦康森时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时期的文学历史由此启程
艾克拜尔·米吉提曾任中国作协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
改革时代的文艺口号,近距离将我点燃
王兴东曾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
饮水思源的农民企业家
刘希贵时任希贵集团董事长
放弃“铁饭碗”下海创造人生价值
潘基础时任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码头工人刷新世界纪录
许振超时为青岛港产业工人代表
进城创业改变了我的命运
戴全明 2006年获得浙江省“最感动您的民工”称号、曾任宁波市江东区人大代表
“戚秀玉职业介绍所”是怎样诞生的
戚秀玉时任大连市威秀玉职业介绍所所长、大连市职业介绍中心主任
“小陈热线”的故事
陈明钰时任青岛市市南区新市民之家主任、青岛“小陈热线”创办人
我成为拥有“蓝印户口”的第一批外地人
周德文曾任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
唱响人生“三支歌”
董淑亮时任民进连云港市委副主委

第二章 我的生活,我的家
由“票证供应”到刷卡消费
凌义斌
与“柴”告别
张旭辉时为秦皇岛市燃气总公司北戴河公司职工
我家用上了天然气
王祝芳
我也拥有了私家车
阮万国
农民看病也报销
马春婉时任沈阳市卫生局农村卫生处副处级调研员
从只有一本书到藏书一万卷
顾伟曾任民进丹东市委秘书长
我家的四个房产证
姜艳华时任沈阳油漆厂工会干部
“筑”福我家更美好
曾幼平
动迁,实现我的安居梦
周元福时任浦东新区某街道办事处干部
过上了无后顾之忧的“小康”生活
田家新时任秦港老年大学教研室主任
节节高的小康生活
黄承漳
安居乐业享民生
王亚萍

第三章 家乡巨变
我所经历的一场农村变革
屈效东时为河南省宁陵县政协文史委干部
一场变革造就出农民新面貌
殷成明时任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
开放,圆了黄金村的“黄金梦”
陈德新时任江苏南通绣衣时装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我们村的腾飞故事
李存明时任山东新牟国际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
喜看家乡变化
王新林时为福州日报记者
改革开放后的福州公交
陈怡玲时任闽运公交公司运营部负责人
火车站的变迁
方琪时任福州铁路分局史志办公室主任
出入境窗口见证时代变迁
李倩玲时任上海市因私出入境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且敬“税月”一杯酒
李军时任安徽省明光市地税局科员
国家图书馆实现跨越式发展
李致忠时任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主任
“大美”的背后——我与三江源生态保护
马志伟曾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从“满家滩”到“金石滩”
朱长福时任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德和时任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
徐铎时任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政研室主任、工会工作委员会主任
开发区记录着我的青春岁月
郎连和时任大连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见证苏州河上最后一班轮渡
李德良时任上海市轮渡公司苏州河轮站站长
告别最后一家煤球厂
张绮曾任上海第九煤球厂厂长

第四章 世界如此之大,又如此之小
我与发绣外交
魏敬先时为温州大学教授
挖沙工的生意做到了阿根廷国会大厦
张碎唐时任阿根廷浙江华侨商会会长
在欧洲传播中华文化
林长孺温州二中退休教师
民企老板随国家领导人出访
詹元武时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温州支会副会长
鑫缘丝绸:沿“海安之路”走向世界
储呈平时任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回国开设私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段祺华时任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出国留学是为了报效祖国
郭方准时任大连齐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圣彼得堡天涯若比邻
崔卫东时任青岛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
哈佛教授中国梦
宋怡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
美国人眼中的变与不变
苏珊·帕特里琦关籍教师、烟台市荣誉市民
我们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小林百太郎时任秦皇岛恩彼碧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是在开发区工作25年的荣誉市民
小堀龙夫时任天津天富软管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你好,温州
清水孝夫曾任日本石卷商工会议所事务局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