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心理学是什么
0.00     定价 ¥ 39.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16817018
  • 作      者:
    心灵花园著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2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本书了解奇妙的心理学世界,本书所展示的心理学,既是专业的,又是趣味的;是通俗的,但不是庸俗的。

本书内容丰富,包括奇葩的心理学实验、有趣的心理学家、生活中的心理学、颠覆常识的心理学、两性间的心理学、家庭中的心理学、色彩心理学。

展开
作者简介
心灵花园,专业心理研究机构,知名心理图书策划机构,由知名心理学教授及专业心理咨询师组成,曾策划出版心理图书100余部。代表作有《心理学入门》《心理学与人生》《心理学与九型人格》《变态心理学》等,深受读者喜爱。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犯罪心理学通俗读物,旨在向大众读者介绍心理学的知识。本书内容丰富,包括奇葩的心理学实验、有趣的心理学家、生活中的心理学、颠覆常识的心理学、两性间的心理学、家庭中的心理学、色彩心理学。

本书通过54堂轻松有趣的案例课,教给读者心理学核心知识,教会读者用心理学改变生活、提升生活品质。这54堂心理课包括心态、情绪、人格、职场、经营等方面,可以让读者轻松读懂心理学。

展开
精彩书摘
可怜的小阿尔伯特
吉克是一个身患心脏病的年轻小伙。天生的虚弱体质造就他思维敏感、行事小心的谨慎性格。因为他的心脏非常脆弱,即使轻微的惊吓和恐怖的叫声都会让他呼吸急促,甚至昏厥。上个星期,他无法抵抗内心中惧怕的一些刺激,因为情绪过度紧张导致昏厥而再次住进了医院。
主治医师在为他做过检查之后,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的异常——他的心脏很正常,虽然它有些脆弱。于是,主治医师找来精神科的好友张医生和吉克聊聊,看看他的病情发作是否属于心因性问题。张医生以代班医生的名义走进了吉克的病房,此时他的母亲已经回家准备晚饭,病房里只有吉克一个人。
张医生介绍过自己后,便坐下和吉克攀谈起来。张医生问了一些基本的问题后,觉得吉克好像对童年时的经历刻意回避。于是,张医生问吉克说:“你在小学里最好的朋友叫什么名字?”
“肖帅吧,还是袁帅,我记不清楚了。”
“那你和他之间做过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不是最好的朋友,只是在学校的时候有接触,平时来往不多。”吉克显得有些紧张,呼吸开始急促起来。
“那你和其他的同学呢?关系怎么样?”
张医生话音刚落,吉克的妈妈进来了。她是一个热情的女子,非常紧张吉克的病情,对治疗吉克的几位医生也特别客气。此时她突然问道:“你是什么人,找我儿子干什么?”张医生刚要解释,却发现吉克的面孔涨红起来,想要说话却憋在嘴里说不出来。当张医生正要表明自己的身份时,吉克已经昏厥了过去。
张医生后来与吉克的妈妈深谈了一次,才找到吉克发病的原因。原来,吉克的妈妈一直都非常紧张儿子的病,当他上小学的时候,她就始终留心着吉克身边的朋友,生怕他们伤害到自己的儿子。有几次,吉克带着朋友回家玩,都被妈妈勒令制止。妈妈还详细地盘问吉克朋友的家庭住址、父母状况等,并且警告他们不要伤害吉克。每次妈妈对自己的朋友高声询问的时候,吉克都会感到心脏不舒服,情绪激动的时候甚至会突然昏厥。从此,吉克渐渐失去了身边的朋友,而且甚少提及和同学交往的话题。当他长大成人后,只要涉及关于朋友的问题,吉克就会表现得情绪紧张,严重时还会突然发病。
当一位身在20世纪初的心理学家看到这个案例时,一定会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来分析吉克的病症,将他的行为反应归结于无意识的本能和童年期压抑的内心冲突。然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心理学家却更愿意使用消除条件反射的方法来解决吉克的问题,因为那时的心理学家更相信人的情绪反应是习得的,是学习和条件反射的产物。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可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对随机选出的任何一名婴儿,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任何类型的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商界领袖,或者乞丐和小偷。”这段话曾经是华生最具有革命性的宣言,标志着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他这段话的论据正是来自一个叫做“情绪化的小阿尔伯特”的实验。
当时,作为被试的小阿尔伯特是一个只有9个月大的婴儿。他是一个孤儿,从出生起,他就一直待在医院里,医生和护士都认为他是一个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非常健康的孩子。
为了了解小阿尔伯特是否天生惧怕某种刺激,华生选择了小白鼠、猴子、狗、有头发的玩具和羊绒棉等,结果小阿尔伯特对这些物品都非常感兴趣,愿意接触它们、触碰它们,看不出丝毫的恐惧。因此,这些物品对于小阿尔伯特来说,就成了“中性刺激”。
下一步,华生要了解小阿尔伯特是否会对巨大的声响产生恐惧。因为所有人,尤其是婴儿都会对巨大的声响产生恐惧。这种恐惧可以说是天生的,不需要通过学习就会出现的反应。结果证明,小阿尔伯特被突然出现的声音吓到了,他开始大声地哭泣。
当华生找到了一个中性刺激——毛绒物品,和一个无条件刺激——对巨大声响的恐惧后,他准备建立小阿尔伯特对毛绒物品做出恐惧反应的条件反射。实验开始后,华生把小白鼠拿到阿尔伯特面前,当小阿尔伯特对小白鼠感到好奇,伸手去触摸他时,巨大的锣声在他的耳边响起。小阿尔伯特因为对声音的恐惧而开始哭泣。当这个组合“小白鼠——响声——哭泣”重复几次之后,再将小白鼠单独呈现给小阿尔伯特,你一定已经猜到结果了:小阿尔伯特对小白鼠产生了恐惧,他开始号啕大哭,并且试图远离小白鼠,逃到安全的地方去。
运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我们还可以这样分析故事中的吉克。当他年幼的时候,有关朋友的事情都是开心的、令人愉悦的,可是每次妈妈出现后不是警告就是怒吼,使得吉克心情糟糕、血压升高、情绪紧张,甚至心脏病发作。每次交朋友的时候,妈妈都是这样的反应,最后使得吉克对童年期的朋友形成了条件反射,即“朋友——妈妈的警告——情绪反应”。
其实,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后天经过条件反射形成的,但是这些条件反射当中,有的是有利于心理发展的,有的则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上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听到一首老歌,你会感到忧伤落泪;春天来了你会感到愉快;求职面试会让你感到紧张;在众人面前演讲则被你看做是一件备受煎熬的事……
在小阿尔伯特的实验中,小阿尔伯特则完全成为这次实验的受害者。根据心理研究的道德标准,华生的做法是严重违背心理学家的道德操守的,而在他做实验的时候,完善的伦理道德标准尚未形成。
后来,华生曾经试图通过解除条件反射的方法让小阿尔伯特摆脱对毛绒物品的恐惧,可惜那个时候他已经被人领养,离开了医院。我们可以想象,小阿尔伯特将一直受到这种恐惧的困扰。当他5岁的时候,如果有人送给他一个维尼熊玩偶当做生日礼物,他可能瞬间由高兴转为大哭,在场的人包括他自己却完全不知道原因。当这个孩子长成了大人,他可能一辈子都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害怕毛绒物品,却需要时刻忍受着因为这种恐惧带来的煎熬。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奇葩的心理实验
道德和真理之间的争论一直都在,就像道德和法律之间的争论一样。尽管人类社会设计出法律、法庭、立法院等机构,发明了民主政治,但是道德上的两难问题一直都在,有时候,道德上的冲突要比真理之间的冲突更激烈。
可怜的小阿尔伯特
以假乱真的"监狱实验"
装疯卖傻的心理学家
世界完全颠倒了
让人左右为难的问题
自欺欺人背后的心理
我们为什么"随大流"
"人多力量大?"
测测孩子的自控力
第二章有趣的心理学家
华生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一句话就是:"请给我一打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今天,这句话已经成为环境决定论的"专业用语"。
斯金纳的恶作剧
华生的绯闻
深情的弗洛伊德
詹姆斯的鸟笼
寻找爱的真谛
我把人脑比电脑
第三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根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某些职业人群睡不好觉是常有的事,比如媒体从业者,他们的常态是带着一双惺忪睡眼迎接黎明。中国睡眠质量最好的职业是什么呢?教师和公务员。在一项8000多人参与的调查中,要求各行各业的人按照100分给自己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教师的平均得分是62.6,公务员的平均得分是62.5,分列睡眠最佳职业前两位,媒体从业人员的睡眠质量最差,排在最后一名,比媒体人员稍好一点的是医务人员、小企业主和广告从业者。
为什么喜欢靠窗的座位
厕所里的心理学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在喧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
拖延的代价是什么
充足的睡眠不可少
第四章颠覆常识的心理学
人们津津乐道地讨论着有关鬼怪的故事、传说,甚至包括自己的亲身经历,然而,科学界对鬼魂的存在一直有争议,并不能说鬼魂真的存在,只是当时的科学难以对所有的超自然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尝试从物理学机制和心理学暗示方面找到突破点,结果发现,所谓的撞鬼不过是人类在自己吓自己。
梦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真是撞鬼了?"
因为笑,所以开心
模棱两可,百试不爽
只有人类会撒谎吗
我们为什么会有偏见
被自己吓死的倒霉蛋
记忆靠得住吗
第五章两性间的心理学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人类天生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始模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阿尼玛"是男性身体中的女性特征,"阿尼姆斯"是女性身体中的男性特征。每个男性或女性身上都有潜在的女、男本质作为无意识的补偿因素。因此,每个人身上都有异性气质存在,人的情感与心态也兼具两性倾向。
女人天生是弱者?
红玫瑰与白玫瑰
男女界限的消弭
圆满的爱情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有"夫妻相"
第六章家庭中的心理学
家庭系统排列的创始人海灵格发现,发生在人身上的种种问题,无论是情绪上的焦虑、抑郁、愤怒、内疚、孤独,还是行为上的酗酒、吸毒、自杀、犯罪,都能够在家庭中找到根本原因。也就是说,生活中的很多人无意识地承袭了家庭中其他成员的生活模式,在生活中采用共同受苦、共同负罪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家庭的忠诚。这虽然是一种爱的表现,同时也是盲目的、不理智的。这种承袭关系让一代人的痛苦延续在家族之中,使得家族中的后人时刻受到过去经历的纠缠,甚至还会将这一形式继续"传染"给下一代人,让更多的人生活在痛苦之中。
寻找家庭角色的游戏
影响一生的童年
孩子为什么调皮
揠苗助长要不得
给孩子看什么样的动画片
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
第七章心理学润色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颜色的饰品、服饰、美食,甚至由不同颜色基调装修的房子,都会带给人明显不同的情绪体
验。鲜明、活泼的颜色能使人心情愉快,清新的颜色有缓和紧张、镇静情绪的作用。人的视觉在适宜的颜色下,会产生愉悦心情以及滋养心气的效果,还会使人的心理困扰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释放。
为我们的心情上色
莫扎特音乐的"奇效"
怎样赢得对方的好感
压力损害健康
千万别生气
第八章心理学探索自我
一个社会人往往具有多层次的心理成分,包括才智、情绪、价值观、个人习惯等。这些因素看似彼此毫不相干,却不是那么简单地孤立存在。在完整的人格结构中,这些因素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固定的组合模式,在人的一生中,这种组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能够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于是成为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认识我的"人格"
备受推崇的九型人格
人格测试可信吗
我膨胀,我迷失
"我正常吗?"
重新认识自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