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极简美国史:超级大国的前世今生
0.00     定价 ¥ 3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7313671
  • 作      者:
    (日)猿谷要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听日本的美国史研究奠基者讲述美国崛起的极简故事!

追溯独立革命、南北战争、工业革命、西进运动、美西战争、世界大战、冷战等,讲述美国崛起和发展的关键时分。

☆国家富强伴随哪些社会矛盾?直击美国史上光辉与阴暗的两面!

回顾对印第安人的压制、对黑人的歧视、对其他少数族裔的限制、对底层穷人的漠视等,揭露美国发展背后的光辉与阴暗。

☆到底何种特质塑造了美国社会和国家?

聚焦民主共和、能力本位、社会平等、文化多元、正义战争、美式生活等,考察深入美国骨髓的信仰理念和生活方式。

展开
作者简介
猿谷要(1923—2011),日本的美国史研究领域的开拓性人物,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美国史研究。著有《林肯》《马丁?路德?金及其时代》《纽约》《西部开拓史》《美国黑人解放史》《美利坚合众国与我们》及《遥远的美国:一个历史学家的回想》等30多部著作,合编《美国历史》(全四册)等。猿谷先生不仅著述众多,且曾多次游历美国各地,实地踏察史迹,记录旅行见闻,并以通俗明快的文章或电视节目向社会公众介绍传播美国史知识,深受广大历史爱好者喜爱。


译者:杜海清,上海师范大学副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翻译家协会会员。多年来致力于日本文化、文学及人文学术著作的翻译,已翻译出版《定价的艺术》《东京手艺人》《浮休》《恶医》《珍妃之井》等著作,曾获上海市作家协会年度翻译作品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这部极简美国史,讲述18世纪以来美国独立建国和南北战争的经过,形成垄断体制与开拓西部边疆的始末,以及对外扩张形成帝国的历史;回顾20世纪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发展成超级大国的历程,以及美苏冷战对抗的岁月;考察战前发源于美国、波及世界的经济恐慌,战后美国民众争取社会平等和文化多元发展的斗争,思考当代美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本书不仅勾勒了美国历史的关键脉络,启发读者正视“作为历史的现在”,还用小贴士的形式,介绍典型的美国人和美式生活方式。为说明各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还穿插介绍相关经典电影、图书文献、历史遗迹等,多角度探寻美国的特质。这些都使得本书不仅充满历史洞察和良史之识,且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

著者猿谷要是日本的美国史研究领域的开拓性人物。本书由其积数十年史学研究和实地踏察经验而写成,见解独到,征引广博,叙述生动,对读者深入了解美国历史,理解美国作为移民社会兼收并蓄的特质,及其国家的兴衰发展极有帮助。

展开
精彩书评
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历史,“我”作为叙述者出场,结合空间上的距离和时间上的距离把握历史,展开可谓“旅行记”式的历史叙述。……《极简美国史:超级大国的前世今生》也采取了这种空间与时间之旅的形式。该书“序言”就是猿谷先生夫妇在美国的自驾旅行记,其中著者这样说道:“这虽然只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却让我们感觉与历史进行了频繁的对话。从遥远的过去,到眼下‘现在进行时’的当代,历史处处呈现出它的真实面貌,给我们的所思所想以启迪。”这才是猿谷先生的历史学。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本间长世

 

他(猿谷先生)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搞一言堂,可以说非常谦和。他既声援黑人,也洞察白人的优点。从猿谷要先生这种磊落通达的视角出发,才能理解获得白人的支持而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的独特之处。

——明治大学名誉教授越智道雄

展开
精彩书摘
  最早的美国人
  最早的亚裔移民
  众所周知,中美、南美的阿兹特克、印加文明在500年前几乎被西班牙人消灭殆尽;但是,近百年来考古学家在北美的许多惊人发现却鲜为人知。在这块有着新大陆之称的土地上文化一度十分发达,这里也有“金字塔”、“土墩”、木乃伊,也曾发掘出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物,甚至有考古学家经过探究认为,最早的美国人的生活可以追溯至冰河时期和猛犸狩猎时期,对于这些,如今有多少美国人能真正实际感受到呢?
  这是德国考古学家策拉姆研究北美考古学之后发表的成果《最早的美国人》前言部分中的话。
  美洲大陆最早的原住民,也就是那些可称为最早的美国人的人,当然就是印第安人了。30年前,对这些人一般的称呼就是“美国的印第安人”(American Indian);而现在,则通常使用“印第安裔美国人”(Indian American)、“土著美国人”(Native American),甚至于“最早的美国人”(The First American),语词的重点从“印第安人”转向了“美国人”,其原因和经过我将在后面讲述1960年代的一章中论述。
  通常认为,这部分最早的美国人,是在公元前2.5万年至公元前1.2万年前后,分几次从亚洲迁徙过来的。那个时候,白令海峡应该比现在容易渡过。从北方迁徙过来的人在随后的几千年中,不断地从中美向南美各地扩散开来。据估计,到欧洲人开始来到美洲大陆的时候,中美洲和南美洲已经有超过1 000万人的住民,而北美洲的人口最多在100万人左右。但是最新的研究又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数字,即当时北美的人口应该是300万人或者更多。
  总之,他们都是最早来到美洲的亚洲裔移民。我觉得,这一事实包含的意义十分重要。
  与亚洲人的关系
  最近的二三十年,对印第安人的研究发展很快。从前有人说,一般的美国人对这一研究基本上是不怎么热心的,这一说法或许是对的。
  受民权运动的影响,1960年代以后,很多资料都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其中W. E.沃什伯恩博士在其《美洲印第安人:文化和历史》一书的“日语版序言”中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在哈佛大学,我听了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海军少将的课程“美洲大陆的发现和殖民”……美洲印第安人各部落的文化,相对欧洲的文化来说,与亚洲的文化关系更密切。……这从价值观的相似也可以看出来。
  但作者并不仅仅是在强调相似性。亚洲移民的迁徙,远在亚洲各个国家的形成之前,那是考古学上的时期了。再说,北美大陆和亚洲的自然环境相差太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都积蓄了各自独特的要素,这也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首先,这些在北美落户的亚裔后人,没有聚集成一个国家或形成一种文化。在北美,既没有类似中美那样的阿兹特克帝国,也没有像南美那样的印加帝国。500多个部族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体,他们所操的语言超过50种,部族之间只是在一种语言通用的范围之内彼此建立松散的联系。
  八个生活文化圈
  但是对于各地的印第安人来说,却通行着相同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表现出彼此认同的生活文化。据此可以将北美分成如下八个区域:
  (1) 森林狩猎文化圈。这是一个从五大湖到北面加拿大的分布着广阔森林的地域,狩猎是生活的中心。
  (2) 东北文化圈。大西洋沿岸的北半部分及其纵深区域。这个区域主要是易洛魁印第安人,以织品、篓筐和各种面具的制作而知名。
  (3) 东南文化圈。从大西洋沿岸的南半部分到密西西比河的区域。主要分布有切诺基、克里克、乔克托等印第安人部落,文化较为发达,至今各地仍留有土墩。
  (4) 平原农耕文化圈。主要是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阔平原地带。这里除了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外,野牛也是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源。
  (5) 高原狩猎文化圈。这里地处落基山脉东麓,是北起加拿大南迄得克萨斯的高原地带。这里的人使用的是能轻易搬走的金字塔帐篷,以猎取野牛为主。
  (6) 西南荒野文化圈。主要是以今日的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为中心的区域。这里虽然多为荒野和沙漠,却很早就有住民定居。他们用土砖砌造房屋,以作栖身之所。主要的出产有篓筐、坛罐,以及用绿松石和珊瑚制作的装饰品。
  (7) 西北荒野文化圈。这是一个从落基山脉以西的山岳、盆地、荒野、沙漠一直到加利福尼亚的广阔地域。这里生活方式丰富多样,以狩猎、农耕为主,篓筐制作很有名。
  (8) 西北太平洋沿岸文化圈。从现今的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到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太平洋沿岸地带。这里捕捞鲸鱼、鳟鱼、大马哈鱼的渔业很发达,手工业方面,制作各类面具、图腾柱很有特色。
  上述八个文化圈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对希望了解来自亚洲的最早移民在这个大陆上是如何生活的人来说,十分方便。
  就我自己来说,在考察过的众多史迹中,印象特别深的是东南文化圈的土墩和西南荒野文化圈的居住遗迹。
  前者位于佐治亚州的北部,靠近后来成为南北战争战场的肯尼索山。这是一个四五十米见方的土堆,从边上一个小小的博物馆中了解到,里面埋有很多人骨。我猜想,那很有可能是一个祭神的神殿,可见当地有着很强的信奉神灵、祭祀祖先的风俗。
  后者是地处新墨西哥州的陶斯、圣菲,以及横贯科罗拉多州南部山崖绝壁的住宅遗迹,这些典型的印第安人居宅,其相当高的建造技术水平令每个来这里参观的人惊叹不已。
  ……
展开
目录
序言 站在历史的入口处
俯瞰《飘》中的小街
对橄榄球的狂热劲儿
民权运动的旧战场
行走在切诺基人部落的土地上
“查塔努加啾啾”
接纳外国企业的一面
《汤姆叔叔的小屋》
这算不算种族歧视?
“水也醉人呢!”
 
第一章 新共和制国家的诞生(1789年之前)
1. 最早的美国人
最早的亚裔移民
与亚洲人的关系
八个生活文化圈
印第安后裔中的混血儿
2. 殖民地的生活环境
征服者的“爪痕”
在弗吉尼亚殖民成功
神话和现实的差距
纽约的诞生
西欧人的崭新世界
殖民地的人儿女成群
3. 独立革命的成果
革命前夜
独立战争
“你们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品尝“初创之不易”的舞台
只关注“那个人能干成什么”的国家
小贴士1:玉米和烟叶
小贴士2:本杰明·富兰克林
小贴士3:与亚洲关系的大幕将启
 
第二章 国家分裂的危机(1789—1865)
1. 新国家的阴影
400万人口的新国家
与印第安部落的协调
印第安人谋求与白人和平共处
杰斐逊所恐惧的事
第一位女战士
2. 北部、南部、西部的不同个性
身份平等已成基本事实
北部——纽约蜕变为大都市
南部——为奴隶制度唱赞歌
西部——“命定扩张”
3. 南北战争的前前后后
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
南方妇女的所思所想
民主政体的实验
所有的战争都是地狱
小贴士4:反战运动中的林肯
小贴士5:拼接式被褥
 
第三章 美利坚帝国初露头角(1865—1900)
1. 垄断资本趋于成熟
铁路引领新时代
第一个镀金时代
总统选举中的秘密交易
2. 种族歧视的国度
“奇妙的果实”
无路可走的印第安原住民
“新开拓地区”的消失
3. 迈步走向帝国
蜂拥而至的新移民
“对社会堕落的抵抗”
征服海洋
小贴士6:新英雄偶像—卡内基
小贴士7:牛仔的天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