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颇富传奇色彩的王朝之一。几百年来,大到史学评论,小到市井八卦,人们从未停止对这段历史的探索。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的明史研究爱好者,在埋头研读史学典籍后想将这段历史传奇分享给读者。作者笔下的每一位英雄人物都塑造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借着这本书,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成为从黑暗向光明爬行的勇士,探寻大明王朝的开国传奇。
《日月为明——大明王朝开国传奇》一书以历史小说的形式讲述了朱元璋和他文臣武将们,在面对陈友谅、方国珍、陈友定这些南方群雄及北方元帝国时,白手起家、披荆斩棘,最终成功登顶的传奇故事。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对明朝建立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内外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故事化叙述,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活泼,有利于读者学习、了解这段历史,从历史中收获智慧。
一、元王朝盛极而衰
众所周知,元太祖成吉思汗和其子孙曾经发动过几次远征,其武力强大,兵锋远至欧洲,欧亚大陆各个国家无不屈服在他们的武力之下。之后,强大的蒙古帝国又灭亡了金、西夏和南宋,一举结束了中华大地持续三百多年的分裂状态,广袤的领土、强大的武力,使得元帝国成为公元13~14世纪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帝国。但是,这样一个依靠武力征服建立的王朝注定不能维持长久的稳固与强盛。盛极而衰,于罗马帝国如此,于元帝国也是如此。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病逝于大都。他在位时期,可谓元朝鼎盛阶段。他攻灭南宋和大理政权,发兵远征日本以及爪哇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使元朝成为亚洲一些国家的宗主国。元世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赫赫可观。
忽必烈最初的太子真金早亡,真金之子铁穆尔被立为皇太孙。四月,铁穆尔继承大统,是为元成宗。元成宗才能平庸,难以比肩祖父忽必烈,但是元成宗依靠忽必烈时代的老臣完泽、不忽木、哈剌哈孙等人辅佐,停止了元世祖时代征伐日本和安南的政策,内政一切遵循元世祖定下的成规,国家倒也相对安定,被称作“守成之令主”。
自从成宗之后,元朝国势每况愈下,特别是元中期之后,元帝国危机四伏,成了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口。1308~1333年,仅仅二十多年间,皇帝就换了八个,皇位的争夺空前激烈。为了争夺皇位,甚至发生了两都之战这样大规模的内战。在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一些权臣又乘机把握朝政。如元仁宗时权期,臣铁木迭儿三次入相,独揽大权。元文宗时燕期,帖木儿娶了泰定帝皇后为妻,掌握大权,肆无忌惮。元武宗之后的皇帝多是穷奢极欲,荒淫无道。元武宗为了收买人心,常常将官位作为礼物馈赠给臣下。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武宗不经过中书省直接授予了八百八十多人官职。
元朝皇帝多信奉佛教,他们为了自己祈福,大兴土木,将国库挥霍一空,然后加征赋税,百姓们因此负担沉重。元武宗又提高喇嘛僧人的地位,如果有人胆敢殴打喇嘛,就砍断手;胆敢辱骂喇嘛,就将舌头割掉。这些喇嘛仗着法律上的特权为所欲为,无恶不作。
元朝中后期吏治极端败坏,贿赂公行、卖官鬻(yù)爵的现象层出不穷。贪官们毫不挂念百姓死活,只知道疯狂聚敛财富;而军队也因武备松弛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在经济方面,元中期之后的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赋税剥削加重,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和边远地方叛乱此起彼伏。元朝皇帝经常对皇亲、贵族、功臣和寺庙用赐田方式来保持其经济特权,如元文宗曾经赐给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平江田地三百顷,赐给鲁国大长公主平江等处官田五百顷,赐给燕帖木儿平江官地五百顷。元顺帝时期,权臣伯颜前后得到了赐田两万多顷。贵族、官僚疯狂掠夺土地,造成了大量无地的流民。元朝末年担任过陕西行台中丞的张养浩曾经写过一首《哀流民操》的长诗,对流民生活做了生动的描述:
哀哉流民!为鬼非鬼,为人非人。
哀哉流民!男子无褞袍,妇女无完裙。哀哉流民!剥树食其皮,掘草得其根。哀哉流民!昼夜绝烟火,夜宿依星辰。哀哉流民,父不子厥子,子不亲厥亲。哀哉流民,言辞不忍听,号哭不忍闻。哀哉流民!朝不敢保夕,暮不敢保晨。哀哉流民!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哀哉流民!一女易斗粟,一儿钱数文。哀哉流民,甚至不得将,割爱委路尘。哀哉流民,何时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哀哉流民!
由此可见,失去土地的流民生不如死,真正是活在人间地狱!另外,元朝的赋税和差役也比较沉重。除了正税之外,还有各项苛捐杂税。
元朝甚至还存在驱口现象。驱口也就是因在战争中被俘虏,可以供驱使之人。另外,还有一些是因为债务抵押、犯罪或者受饥寒灾荒影响而沦为驱口。驱口就像牲口一样,可以被主人任意买卖。元朝法律规定,驱口杀伤主人的处死,杀死主人的凌迟处死;主人杀死了驱口则只需要杖责八十七,如果是因为醉酒杀死驱口的还罪减一等,将被杀驱口全家放良就可以免罪。山东东平路有一个叫做张歹儿的小军官,因为丢了马匹,就将驱口李留住和其妻燕粉儿打死,最终仅仅是将李留住全家放良了事。元朝法律还规定,主人打死其他人的驱口杖责一百七十,而私自宰杀牛马法律上杖责一百,可见在元朝法律中,驱口与牛马差不多。
在元朝法律体系中,佃户的地位也很低下。如果地主打死佃户,只需要杖责一百七十下,征烧埋银五十两;如果是佃户打死了地主,判处死刑。地主可以私自用刑,对佃户任意凌辱,甚至折磨致死。在浙江黄岩地方,佃户看到了地主连作揖都不行,必须要低着头让地主走过去自己才能走。有些地区的佃户和驱口没有太多差别,如江南有些地方,佃户生男孩,就给地主继续为佃户;而生下女孩,则为婢女,或者充当小妾。在峡州路甚至出现了将佃户当驱口一样随便买卖,或者随田典卖的情况。佃户遇到水旱灾害或者婚丧嫁娶,不得不向地主借高利贷,到期了又不能偿还,结果只好用妻子、儿女来抵债,或者沦为驱口,背井离乡。
公元1333年,元明宗之子妥懽帖睦尔继承了皇位,是为元顺帝。即位之初,元顺帝颇为节俭,他将御膳每天羊肉的用量减少了一半,一年下来就节约了三百五十只羊以上的宫廷伙食开支。除此之外,他还裁减了宫女、宦官,并节省了御膳和御装。
登基之初的元顺帝也十分喜爱学习。他常在宣文阁和大臣们商量国家大事,另外还重用汉族和少数民族知识分子。
元顺帝即位之后面临着每况愈下的政治经济状况。从泰定帝时期元朝就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西北连续发生雨雹和地震,甚至影响到了湖北地区;东南从浙江东边到苏北沿岸不断发生海啸;华北则发生雨雹山崩,并且时常蝗虫成灾。泰定帝之后引发的内战,使得元帝国本来运转正常的国家机器失去了效率和作用。中原大地四处流传着“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这样的民谣。元顺帝登基之后,就发生了山东陈马骡、河南胡闰儿和广东朱光卿三次农民起义。
面对着各地民变,权臣伯颜提出根治民变的办法竟然是将汉族张、王、刘、李、赵五大姓氏全部杀光。好在元顺帝还保持了一丝冷静,关键时刻表示了反对,才让中原大地免遭屠戮。后来,元顺帝将伯颜流放,伯颜也在流放途中病死。在除掉伯颜过程中立下大功的脱脱成为元顺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脱脱是元帝国少有的文武全才,他不仅有政治才能,还擅长书画。脱脱第一次担任丞相期间,元顺帝在他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恢复科举、平反冤狱、整顿吏治和降低盐税……这些政策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称赞。至正四年(1344年),脱脱被解除了中书右丞相职位,这跟他地位过高、名声过大,元顺帝对其有所顾忌有关。
后来,元顺帝在丞相哈麻和秃鲁帖木儿等人引诱之下,喜欢上了大喜乐的淫乱之戏。君臣之间杂处,甚至男女裸处,丑声传到了市井之中。另外,元顺帝还亲手设计龙舟,其精巧令人惊讶,遂有“鲁班天子”之称号。元顺帝又精选十六个宫女,称作十六天魔舞,让她们身披璎珞,头戴着象牙二佛冠,然后载歌载舞,供他和亲信们观赏。
引 言 谁说白手不能起家?
第一章 元帝国危机重重
一、元王朝盛极而衰
二、朱重八困苦少年
三、流浪僧恰逢白莲
第二章 投红巾由兵为帅
一、天下反遍地红巾
二、濠州城命悬一线
三、朱公子巧结姻缘
四、锋芒露才华初显
五、故地游招兵买马
六、苦难尽终为大帅
第三章 占应天稳固根基
一、巢湖师雪中送炭
二、采石矶遇春发威
三、战集庆终获根本
四、礼贤士九字箴言
五、刘伯温恰逢明主
六、固应天以窥天下
第四章 张士诚屡次发难
一、盐贩子舍命起义
二、常州城血海战场
三、胡大海被刺殒命
四、李文忠威震浙江
第五章 陈友谅好战覆国
一、陈友谅枭雄发迹
二、太平城花云死义
三、应天城友谅败走
四、征江州西线得胜
五、不顾险安丰救驾
六、朱文正力保洪都
七、鄱阳湖血战沙场
八、夺武昌汉国覆灭
第六章 张士诚丧师亡身
一、破红巾元朝廷复兴
二、朱元璋自称吴王
三、削羽翼南北并举
四、小明王瓜步沉舟
五、攻平江十月围城
第七章 日月明新朝开基
一、平东南后顾无忧
二、北伐军攻克大都
三、大明朝开基南京
后 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