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
0.00     定价 ¥ 7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214167873
  • 作      者:
    章剑华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大江之上》是首部新中国长江大桥建设的全景实录!

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16页精美彩插,再现新中国长江大桥建设的恢宏画卷!

茅以升、梅旸春、李国豪、林鸣……几代桥梁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献礼新中国70年,致敬祖国建设者,章剑华倾情力作!


展开
作者简介

章剑华,江苏宜兴人,文学博士,现任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会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著有《想法》《文化时空》《微思录》等个人专著10部,其中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获得中国徐迟报告文学奖和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并改编为电视剧《国宝奇旅》,广受好评。江苏省委省政府曾为章剑华记个人一等功,授予紫金文化奖章。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全景式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三个不同时期长江大桥建设的恢宏画卷,折射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展示出国家工程的磅礴气势,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与伟大成就。

作者深挖史料并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用纪实手法、生动语言和精彩故事,为新中国建设者作传,塑造了茅以升、李文骥、彭敏、梅旸春、李国豪等老一辈和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桥梁专家的群像,表现了我国桥梁人“为国家造桥、为人民造福”的使命与担当,树立起一座座大国工匠的时代丰碑。

全书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有形之桥,也是“自力更生、创业创新”的精神之桥,更是“跨越时空、沟通思想”的友谊之桥、文化之桥、自信之桥,共同奏响了一曲大时代的壮美乐章。

展开
精彩书评

气势磅礴,感人至深!相信这部记录共和国伟大建设历程的史诗性作品,一定会留传在共和国的历史上。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何建明

 

世界大桥看中国。《大江之上》记录了大桥人不畏艰难、创新创业的足迹。我们为新中国骄傲,为新时代奋斗!

——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润扬长江大桥及港珠澳大桥建设者  林鸣

 

我是老一代桥梁人,大学毕业后参加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一直奋战在大桥建设*线,亲身经历了风雨与困难、失败与成功。虽然一切已成过往,但是当时情景历历在目。这本书所记录的,就是我们所亲历的。

——南京长江大桥老桥工  周泳阶

 

从“故宫三部曲”到“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章剑华先生的创作锲入历史文化的幽深地带。他抓住文化与人心、历史与现实的独特题材,精心创作,反复打磨,使本书成为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文学评论家、《小说选刊》副主编  王干

 

《大江之上》是新中国的桥梁史,也是共和国的发展史。作品文字优美,活色生香。故事与人物齐新,激情与思辨并美,不愧为当代纪实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文学评论家  刘旭东

 

作品详细描述武汉、南京、江阴等长江大桥建设典型个案,在三个代表性年代的历时态叙述中,呈现了新中国长江大桥建设的恢宏画卷,折射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显示出中国国家工程的磅礴气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晖

展开
精彩书摘
  《大江之上:长江大桥建设三部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读物)》:
  第一章  茅公上书
  人在激动的时候,会生出一些奇妙的想法来。而这奇妙的想法,说不定就能创造一个奇迹。
  大年初五,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而梅旸春带领的一支勘测队伍已悄悄地来到了武汉市汉阳城北的龟山脚下。
  当天抵达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他们在预先请人租借的一个破旧的仓库里安顿下来。那些年轻的队员都是初次来武汉,急着想去看长江,但梅旸春对大家说,天快黑了,今天就不出去了,明天一早带大家去爬龟山。年轻队员们异口同声道:“梅队长,我们不想爬龟山,我们要去看长江。”梅旸春笑道:“爬上龟山,长江一览无余。”
  翌日一大早,勘测队的全体队员就登上了龟山。
  此山原名大别山,后又称鲁山,至明朝,时任湖北巡抚的王俭偶来灵感,将鲁山改为龟山,奏请朝廷得到批准,于是鲁山改称龟山,一直延续下来。龟山前临大江,北带汉水,西背月湖,南濒莲花湖,与武昌蛇山隔江相峙。
  年轻的队员们站在龟山上,眼前的长江比他们想象之中的长江更加开阔,更为波涛汹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滔滔江水,一望无际,直向天边流去,煞是壮观。
  队员们既新奇又兴奋,个个欢呼雀跃。
  梅旸春不知多少次登上龟山察看长江,但此时此刻,他竟与这些初次见到长江的年轻队员们一样的新奇、一样的兴奋。他站到高处的一块巨石上,手指着长江,高声地对大家说:“我们将在这大江之上,建起一座前无古人的大桥!”全体队员顿时欢呼起来。
  “梅队长,这大桥建在哪里啊?”年轻的队员赵景明急切地问道。
  “这就是我们这次来武汉勘测的任务。”梅旸春对大家说,“桥建在什么地方,现在还说不准,要根据我们勘测下来的情况才能确定。”
  另一名年轻队员大声嚷嚷道:“那我们就抓紧勘测吧!”
  梅旸春看着这些单纯天真的年轻人,颔首笑道:“勘测工作哪有这么简单啊,要做许多准备工作。今天只是让大家先来看看这长江,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你们可以先在附近走一走、看一看。中午的时候,大家再到这里集中回去。”
  副队长胡世悌对梅旸春说:“队长,那你先回去吧,我带着他们在江边转一转。”
  “那好,你带着他们到处看看。我也不走,就坐在这里等你们回来。”说着,梅旸春在巨石上坐了下来,目送胡副队长和队员们下山去江堤。
  也许是因为春节,也许是因为天冷,这天龟山上几乎没有人上来。梅旸春独自坐在那里,深情地望着长江。真是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他不知道来这里多少回了,长江还是那条长江,而眼前的它分明变了,变得那么明亮、那么壮美、那么可爱!他油然想起李白当年是不是也在这里触景生情,写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诗句。他顿觉自己有些可笑,一个搞桥梁的人对文学一窍不通,李白这句诗是在哪年写的、在哪里写的,自己根本没弄清,却在这里牵强附会。转而又想,这似乎并不重要,不管李白是在哪里写的,但这诗句所描绘的确实如同眼前的景致:
  清晨的长江犹如一条银白色的长龙,汹涌澎湃、滚滚东流而去。江面之上,一轮火红的朝阳正喷薄而出,绚丽的霞光从东方散开,顷刻间,江面上波光粼粼、水明如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梅呖春注目远眺,不禁心驰神往、浮想联翩。他突然觉得,那朝阳、那霞光,与那天天安门广场上空的朝阳和霞光一样火红、一样绚丽。
  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梅旸春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一名桥梁工程技术人员能被邀请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
  那天,他天没亮就起床,凌晨六点多钟就随团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天空特别的清、特别的蓝,不一会儿,太阳从东方升起,如同硕大的火球一般,射出一道道金光,人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到了正午时分,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是江上滚滚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广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般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人们招手致意。接着,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了!”
  ……
展开
目录

序章 同历史的联系

上部 天堑通途

第一章 茅公上书

第二章 奏响序曲

第三章 东湖之约

第四章 老骥奋蹄

第五章 特殊使命

第六章 一件幸事

第七章 两大战场

第八章 浴血奋战

第九章 司令归来

第十章 半个专家

第十一章 技术鉴定

第十二章 中央决策

第十三章 暗流涌动

第十四章 有惊无险

第十五章 在列车上

第十六章 顿起波澜

第十七章 峰回路转

第十八章 风雨之后

第十九章 宏图初起

第二十章 时代标识

第二十一章 走过大江

第二十二章 新的丰碑

 

中部 中国脊梁

第二十三章 秘密之行

第二十四章 所见略同

第二十五章 摆开战场

第二十六章 初战告捷

第二十七章 漫漫征战

第二十八章 力排众议

第二十九章 深潜神话

第三十章 背水一战

第三十一章 长江哀鸣

第三十二章 千人会战

第三十三章 险情突来

第三十四章 千钧一发

第三十五章 笑傲巨浪

第三十六章 暗箭难防

第三十七章 事故调查

第三十八章 更大冲击

第三十九章 动乱岁月

第四十章 逼上梁山

第四十一章 胜利合龙

第四十二章 老将出山

第四十三章 收官之战

第四十四章 载入史册

 

下部 世纪跨越

第四十五章 志在千里

第四十六章 跑“部”前进

第四十七章 思路创新

第四十八章 开阔眼界

第四十九章 东方风来

第五十章 严格会审

第五十一章 资金问题

第五十二章 压力山大

第五十三章 借酒抒怀

第五十四章 战地铁军

第五十五章 责任事故

第五十六章 唇枪舌剑

第五十七章 破解难题

第五十八章 江上彩虹

第五十九章 方兴未艾

第六十章 三顾茅庐

第六十一章 维护尊严

第六十二章 定海神针

第六十三章 桥隧之争

第六十四章 上书专家

第六十五章 时代华章

第六十六章 新的跨越

尾声 这里没有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长江干流已建成过江通道一览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