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绿色金融
0.00     定价 ¥ 9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图书馆
  • ISBN:
    9787547614570
  • 作      者:
    牛淑珍, 齐安甜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1. 一本书读懂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全貌!

2. 分专题对中国绿色金融运行模式进行研究。

3. 展望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
作者简介

牛淑珍,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浦东新区第五届人大代表、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专家。曾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上海市教委应用型试点专业负责人。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2部,教材10部。现任职于上海杉达学院。


齐安甜,教授、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长期从事金融领域研究,出版著作10部,译著1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绿色金融的基本原理入手,回顾了绿色金融的国内外实践,对绿色金融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了博弈分析,针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天气衍生品等,分专题进行了绿色金融运行模式的研究。最后,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将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开创一条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是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绿色金融的最新进展

(一)国际进展

近年来,绿色金融在全球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在 G20 等国际力量的推动下,更多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自己绿色金融路线图或政策措施。在市场层面,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工具不断涌现并迅速成长。比如,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在 2016 年增长一倍的基础上,2017 年又增长78%,发行总量达到1556亿美元。

截至2017年底,已经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鼓励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阿根廷、厄瓜多尔、肯尼亚、孟加拉、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蒙古、尼日利亚和越南等。许多国家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比如,法国、斐济、尼日利亚和马来西亚等国首次发行绿色主权债券,使2017年成为绿色主权债券元年。

1、绿色主权债券发行元年

2016 年 12 月,波兰政府发行全球首只绿色主权债券,规模 7.5 亿欧元,在国际绿色债券市场上形成广泛的积极影响。2017 年,多个国家和地区首次发行绿色主权债券。2017 年 1 月法国政府发行了 97 亿欧元(107 亿美元)的绿色主权债券;11 月,斐济政府发行1亿斐济元(约 5000 万美元)绿色主权债券,成为新兴经济体和太平洋地区发行的首只绿色主权债券;12 月,尼日利亚发行106.9亿奈拉的 5 年期绿色主权债券,成为非洲地区首个发行绿色主权债券的国家。此外,2017 年马来西亚财政部还发行了全球第一支绿色伊斯兰债券,筹募资金将被用于可持续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进入 2018 年,更多国家开始发行绿色主权债券。1 月,波兰再次 发行 10 亿欧元 8.5 年期绿色主权债券。2 月,印度尼西亚发行 12.5亿美元的 5 年期绿色主权债券,成为第一个在国际市场发行绿色主权债券的亚洲国家。比利时政府发行 45 亿欧元绿色主权债券,投向领域包括清洁交通、提升建筑能效和新能源研发等。未来,更多来自中东及亚洲新兴市场地区或将加入发行绿色主权债券的行列。2月底,香港特区政府也宣布了计划发行1000亿港币的绿色债券。

2、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措施在多国进入实施阶段

2017 年,19个国家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承诺。厄瓜多尔形成并定义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肯尼亚在内的6个国家发展并执行了可持续金融框架,孟加拉国、巴西、中国、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蒙古、尼日利亚和越南等8个国家已经进入政策实施阶段。

意大利启动了“全国可持续金融对话”机制,讨论如何实现联 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墨西哥多边开发银行正逐步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其绿色金融委员会还发布了关于绿色债券的指导意见。

新加坡于 2017 年 11 月召开了金融科技论坛,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会,讨论了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如何运用金融科技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

作为“2030 远景”的三大支柱之一,沙特也正在逐步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有关举措。

澳大利亚已有四家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可持续金融在保险行业的应用。

在绿色资金流动方面,一些国家开始追踪绿色融资政策和原则取得的成效,整理可持续金融的成功案例。孟加拉、巴西、中国和南非已经定义绿色资产和投资行业。孟加拉同时是世界上出台了绿色信贷定义和标准的三个国家之一;巴西联合银行推出了一种对绿色贷款和信贷融资进行系统化追踪并报告的方法和工具。肯尼亚证券交易所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证交所加入可持续证券交易所(SSE)倡议组织,支持绿色于可持续企业上市融资;蒙古央行和银行业协会正与联合国环境署就发展绿色金融和建立当地绿色金融体系开展合作。南非正在为整个金融行业制定一套总体政策或原则,包括资产管理和养老基金。摩洛哥将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资本市场一同纳入可持续金融路线图。

3、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1)多边合作

近年来,各国通过其他现有多边平台或成立新的多边合作机制,就发展绿色与可持续金融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国际金融公司(IFC)支持的可持续银行网络(SBN)成员数量从29个增加至34个,各成员通过该平台交流经验,开展能力建设,帮助或指导各国制定可持续金融的政策体系或原则。

可持续银行网络(SBN)是一个由 IFC 支持,多国金融监管机构和 银行业协会参与的国际平台,代表着有志于向可持续性金融市场转型 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行业监管机构和银行协会组成的团体组织。

截止2017年底,SBN有34个成员,较上年增加5个,包括斐济央行、格鲁吉亚央行、巴西银行业协会、巴拿马银行业协会和多米尼加银行业协会。SBN 由成员主导各自国家的可持续金融政策和原则,是改变金融机构行为的新型尝试。在大多数国家,这些政策和原则不是硬性规定,而是战略和技术“方法”指南,用于帮助金融机构将可持续因素系统化地整合到商业战略和业务当中。

2018年2月,SBN发布首份《全球进展报告》。该报告旨在向SBN成员提供实用信息,以帮助其制定本国的公共政策。报告不仅首次概括了各国为发展可持续金融所做的具体工作还指出了各成员国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改善的领域。

报告显示,新兴市场国家已成为拉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在借鉴了众多国际良好实践和SBN成员经验的基础上,各成员国制定并商定了可持续银行网络政策评估框架。通过银行、绿色融资流动情况以及有利环境,来全面覆盖而且清晰深入地对国家可持续财政政策和原则进行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实践的评估。该框架由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要点,绿色融资流动要点和环境绩效要点组成,可使各成员国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确定自己方法的优缺利弊。

2018年1月31日,欧盟发布《可持续金融高级专家组最终报告》,分析了欧盟在制定可持续金融政策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支持可持续金融体系的战略建议,以支持向资源节约的循环经济转型。

欧盟的可持续金融战略是委员会资本市场联盟(CMU)行动计划 的优先行动,也是实施《巴黎协定》和欧盟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步骤之一。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欧盟需要每年额外投资约1800亿欧元,金融部门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

欧盟委员会高级专家组(HLEG)于2016年12月成立,由来自欧洲和国际组织、 金融部门、NGO 和学术界的20名高级专家组成,帮助欧盟制定全面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报告指出,可持续金融需要两个必要条件:提高金融对可持续包容性增长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以加强金融稳定。

2017年12月,由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瑞典、新加坡、墨西哥和中国等 八个国家的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在法国巴黎联合成立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合作网络”(NGFS),主要就与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相关的风险与机遇开展研究,包括金融机构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气候与环境因素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的影响,探索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风险分析,建立绿色金融指标体系,推出绿色金融的激励措施等议题。

该网络计划于2018年设立三个工作组,即审慎监管工作组、宏观 金融分析工作组和发展绿色金融工作组,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英格兰银行和德国央行主持。各工作组初期主要梳理各成员央行或监管机构当前做法和最佳实践。未来,该网络还将探索支持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发展的鼓励性措施,比如欧盟已经提出的研究降低商业银行绿色贷款资本金要求的可行性。该网络还将扩大成员规模,以吸收致力于发展绿色或可持续金融的各国央行或金融监管当局以及相关国际组织。

(2)双边合作

近年来,在G20 绿色/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的推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并发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已经在许多国家之间频繁开展。

中英两国通过经济与财金对话和绿色金融工作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双边合作。2016 年以来,中英两国在第八次和第九次经济与财金对话中均写入绿色金融合作有关成果,并通过中国绿金委和伦敦金融城联合成立的绿色金融工作组,推动两国深入研究和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7 年,两国绿色金融工作组主要研究了跨境绿色资本流动、绿色资产证券化(ABS)、ESG 评估、环境风险分析和“一带一路”投资 绿色化等议题,并于 9 月初发布了《2017 年中期报告》。在第九次中英经济与财金对话中,两国总理要求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继续推动两国在“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探索可持续资产证券化,以及研究 ESG 因素与财务表现之间的关系等四个议题。

2017 年 12 月,在第五次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中,中法两国首次将绿色金融合作写入对话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双方认同低碳和气候适应型投资的重要性,并将采取措施鼓励资金流向资源集约、可持续、低碳和气候适应型项目。基于各自市场的经验,双方将进一步分享绿色融资经验,鼓励双方金融机构落实各自国际国内“绿色融资”相关倡议,支持中法绿色投资合作,并提升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管理。法兰西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法 国巴黎欧洲金融市场协会(EUROPLACE)、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同意密切合作,进 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中法双方分别代表全球最大和第三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坚定承诺培育两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同意合作推动绿色资产证券化发展,特别是邀集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启动专项工作组。双方承诺将进一步强化银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和管理。法方要求其机构投资者披露投资策略中对 ESG 标准的考虑,特别是气候相关风险,以及资产配置如何与向低排放转型相一致。

2017 年 3 月,泛美开发银行(IDB)组织阿根廷、巴西、智利、 哥伦比亚、牙买加、墨西哥、秘鲁和乌拉圭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八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来华访问,双方就发展本地绿色金融市场深入交流经验。中方主要介绍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制定、地方实践、“一带一路”绿色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双方表示希望未来在绿色金融能力建设、“一带一路”、研究网络建设方面上开展深入合作,共同促进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

9 月初,联合国环境署(UN Environment)率领蒙古代表团来华参加“绿色金融国际研讨会”,了解绿色金融的最新国际进展,并与中国绿金委及其成员单位开展经验交流,促进蒙古国有关部门和机构与国内有关金融机构、企业及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相互学习、分享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和经验。

作为引领绿色金融发展与国际合作的主要国家之一,2017 年英国与巴西建立了绿色金融合作伙伴关系,以推动两国可持续发展。英国还帮助墨西哥、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和越南将国别减排承诺(NDCs)转变为商业计划,并与东盟、加拿大、美国和沙特等国开展绿色金融经验交流。

虽然近年来绿色金融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绿色债券占比仍然较低,2017 年全球债券市场融资 总额高达 6.8 万亿美元,其中绿色债券占比只有 2.3%左右,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许多国家和行业缺乏对绿色的定义或统一的定义,这不利于国际资本开展绿色投资和绿色资金的跨境流动;环境信息披露有限,导致许多资产无法进行绿色贴标;许多投资者缺乏开展绿色投资的偏好、方法和工具。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多边国际合作是必须的路径选择。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绿色金融:方兴未艾 1

一、定义及内涵 8

二、背景及源起 9

(一)人类的环境问题 9

(二)绿色金融的提出 10

三、绿色金融的最新进展 12

(一)国际进展 12

(二)国内进展 16

第二章  绿色金融基本原理 20

一、金融工程简介 20

二、金融工程基本原理 20

(一)估值理论 21

(二)资产组合理论 23

(三)资产定价理论 27

(四)期权定价理论 28

(五)行为金融理论 30

三、绿色金融产品基本原理 32

(一)绿色债券 33

(二)绿色发展基金 37

(三)天气衍生品基本原理 38

(四)碳金融基本原理 40

第三章  绿色金融实践及借鉴 42

一、国内外绿色金融实践 42

(一)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经验 42

(二)国内外巨灾风险产品实践与经验 55

(三)国内外碳金融市场发展经验 61

(四)国内外天气衍生品实践与经验 69

(五)国内外碳基金实践与经验 72

二、国内外绿色金融经验借鉴 76

(一)国内外绿色信贷经验借鉴 76

(二)国内外巨灾风险产品经验借鉴 78

(三)国内外碳金融市场经验借鉴 79

(四)国内外天气衍生品经验借鉴 82

(五)国内外碳基金经验借鉴 83

第四章  绿色金融博弈分析 85

一、博弈分析基础:绿色金融发展理论 85

(一)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85

(二)利润最大化和企业社会责任 86

(三)绿色金融微观经济政策和帕累托改进 87

(四)可持续发展与赤道原则 88

二、博弈论简介 89

(一)博弈基本概念及分类 89

(二)博弈均衡 92

三、绿色金融博弈分析 98

(一)金融机构——企业博弈分析 98

(二)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博弈分析 104

(三)地方政府——企业博弈分析 105

(四)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博弈 113

(五)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博弈 118

第五章  绿色信贷 123

一、绿色信贷的内涵及特征 123

(一)绿色信贷的内涵 123

(二)绿色信贷与传统信贷的区别 124

二、绿色信贷的国际发展 124

(一)发展历程 124

(二)绿色信贷的法律法规建设 126

(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风险评价机制 128

(四)绿色信贷的激励政策 130

三、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进程 131

(一)政策推动 131

(二)发展进程 134

四、发展绿色信贷的动力分析 137

(一)政府倡导低碳经济、助推节能减排需要发展绿色信贷 137

(二)银行业基于规避环境风险的战略需要发展绿色信贷 138

(三)绿色信贷对银行业是考验,也是机遇 139

五、绿色信贷产品业务选择 139

(一)基于环境责任视角的选择 140

(二)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选择 140

六、绿色信贷运行模式 141

(一)绿色信贷的运行机制 141

(二)绿色信贷的运行模式 142

(三)国家开发银行的绿色信贷模式 144

七、发展绿色信贷的难点及政策建议 144

(一)银行业发展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 145

(二)发展绿色信贷的政策建议 146

第六章  绿色保险 152

一、绿色保险的内涵 152

二、绿色保险可行性研究 153

(一)绿色保险的特点 154

(二)开展绿色保险的意义 154

三、美国的绿色保险及其法律背景 156

四、绿色保险的国内外实践 158

(一)国外的状况 158

(二)我国的发展现状 159

五、发展绿色保险的政策建议 160

(一)健全保险法规,加强监管体制 160

(二)险种设计中要避免道德风险和逆选择 161

(三)因地制宜确定保险责任范围与除外责任 162

(四)宜采用政府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162

(五)加强保险品种创新 163

(六)开展绿色保险再保险配套立法 163

第七章  绿色债券 165

一、绿色债券概述 165

(一)定义 165

(二)绿色债券的种类 165

(三)绿色债券的特点 167

(四)绿色债券的功能 169

二、绿色债券运行模式:以巨灾债券为例 170

(一)巨灾债券的运行机制 171

(二)巨灾债券的运行模式 171

三、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 172

(一)国际情况 172

(二)国内情况 175

四、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投资主体 176

(一)总体发行数据 176

(二)我国绿色债券与市场整体对比 177

(三)我国绿色债券发行地点分布 178

(四)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行业 178

(五)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所在地 179

五、我国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的案例分析 180

(一)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180

(二)案例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情况 187

(三)案例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效果分析 192

六、我国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存在的问题分析 194

(一)企业发展绿色项目的认定不清晰 194

(二)对债券的披露不完善 195

(三)企业内部对募集资金疏于管理 195

(四)企业发行绿债缺乏动力 195

七、我国发行绿色债券的政策建议 196

(一)提升发行便利,降低成本 196

(二)完善投资者激励 197

(三)提高国际化水平 198

第八章  与气候相关的金融衍生品 200

一、天气衍生品发展的背景 200

(一)一般天气风险及对经济实体的影响 200

(二)天气衍生品的出现 202

二、天气衍生品市场的现状 202

三、天气衍生品与传统金融衍生品的比较研究 205

(一)天气衍生品与传统金融衍生品的相同点 206

(二)天气衍生品与传统金融衍生品的区别 207

四、与气候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设计 209

(一)温度指数期货合约 209

(二)霜冻指数期货合约 213

(三)降雪指数期货合约 214

(四)飓风指数期货合约 215

(五)天气类期货的应用示例 217

五、天气衍生品运行模式 218

六、我国发展天气衍生品的政策建议 219

(一)加快发展期货期权等基础市场 219

(二)提高天气敏感行业主体的市场参与意识 220

(三)建立和规范天气衍生品的技术支撑体系 221

第九章  绿色发展基金 222

一、绿色发展基金概述 222

二、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的现实意义 222

(一)缓解环保有效投入不足的困境 222

(二)改善银行贷款结构 223

(三)提高环保资金使用效率 223

(四)提供环保资金灵活运用的渠道 224

三、国外绿色发展基金 224

(一)全球环境基金 224

(二)国际利益攸关方多边基金计划 226

(三)碳基金 226

(四)商业银行的绿色发展基金 228

四、中国本土绿色发展基金 230

(一)中国绿色碳基金 230

(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231

五、国际绿色发展基金运行模式:以碳基金为例 233

(一)碳基金运行机制 233

(二)碳基金运行模式 234

六、我国绿色发展基金运行模式 235

(一)组织形式 235

(二)募集对象和结构 236

七、我国开展绿色发展基金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237

(一)存在问题 237

(二)政策建议 238

第十章  绿色金融未来展望 241

一、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 241

二、绿色金融的核心与关键 242

三、绿色金融发展保障 243

(一)金融机构自身的保障 243

(二)外部机构提供的保障 245

(三)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247

四、绿色金融发展措施 257

(一)绿色金融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57

(二)不断夯实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 257

(三)多措并举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258

(四)大力推动绿色保险发展 258

(五)实体企业要积极对接绿色金融资源 258

参考文献 25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