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发展之道:理论与战略
0.00     定价 ¥ 130.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图书馆
  • ISBN:
    9787519502591
  • 作      者:
    唐子农著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唐子农,字宇华,1952年出生,研究员退休(2013年),局级待遇。

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研究,担任有关院级和国家(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翻译出版《经济发展思想史》,美国加州大学进修,硕士生导师。

曾在中央机关工作,撰写各种调研报告,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曾派驻联合国和有关国家工作十多年。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分析和论述发展概念和发展范畴的演变,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探寻发展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内源性,以揭示人类社会或国家发展的综合性、整体性和规律性。本书阐释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的主要观点,探讨发展理论对发展战略的影响,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可能使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清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追寻梦想与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梦想不可能是一样的,况且不同的国家或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梦想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任何国家和民族,人人都有追寻梦想的权利。梦想是对发展的追求,只有战略才能实现追求发展的梦想。追赶发达国家及其现代化,不仅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梦想,也促使发展中国家探索着各种不同的发展战略。通过发展战略,达到高收入水平与幸福生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梦想。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现代化、减少贫困、追求繁荣是一个共同的梦想。但是二战结束之后,真正能够实现现代化繁荣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数量非常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往往以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和理论为蓝本来指导本国的发展战略,从而导致出现经验与理论“水土不服”的现象。在这个追逐梦想的舞台上和在实践发展战略的历程中,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战胜如此众多的艰难险阻,把一个经济和社会相对落后的人口大国带入快速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中国发展之道不仅是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树立了成功的典范,而且也为人类社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一节梦想与发展之简释什么是梦?什么又是梦想?梦是想象,是期待,而梦想是信念的坚持,是理想的勇气和执著,是奋斗之精神。梦与梦想都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对心理与思想上的反映。梦想首称为梦之意,或梦境之意,另称为理想之意,是人们追寻的目标,是一种希望或向往。梦想被看作是人们意思的表达,欲望的追求。没有梦想就不可能有所追求的目标。梦是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反映。实际上,梦与人的社会环境、心理因素以及形体状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钱钟书在《列子张湛注—周穆王》中,对中国古代释梦之说讨论甚详,并提出了梦或成于“想”或成于“因”。梦,即所谓“体气之梦,因体内之感觉受触而成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或者说是一种潜意识的欲望。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梦是人欲望的替代物,并以一种幻想的形式,体验到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当潜意识中的欲望之火由于现实的原因遭受压抑不能满足,而潜意识中的冲动与压抑不断斗争,形成一对矛盾,进而形成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使欲望寻找另外一种途径或满足,就成为梦。梦作为一种欲望的追求,正如人们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内容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梦境是可以控制的。美国一项调查发现,649%的参与者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34%的人认为自己能控制梦境。控制梦境或许并非幻想。在现实中的梦,依据人的意识与环境变化,更可以控制梦的变化,为梦想而奋发有为。梦想是人的大脑对社会意识状态的反映与发挥,社会意识越强烈,则梦想越真实。意识达到一定的程度,人就成为了社会的参与者、观察者,甚至是创造者。梦想是人的意识的强烈表达。意识可以让社会更精彩,意识可以让人在社会中生活得更强大,意识也可以让人享受实践的快乐与幸福。梦想可以给人以跨越空间的想像与自由的表达。中国古代诗人对梦想有着奇特的想像,以宏大的表达,气势恢宏地寄寓了人们对世界沧桑的深切感慨。诗人李清照在一首记梦词《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诗人陆游在梦中不忘保卫祖国的职责:“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有一百多首记梦之作,有时“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有时“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这些梦的表达折射出陆游的爱国精神,以梦写志,展现了陆游至老壮心不已的精神境界,也激励人们要胸怀报国之志。个人的梦想可称之为自己的希望和要实现的一种目标,应是遵从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虽然在现实中无法将梦想一下子实现,但个人却可以一步一步走向梦想。日本知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就是运用这个方法取得了胜利,他将超长的马拉松赛程间隔成一段一段的小距离跑步,这样就不会感到赛道没有尽头,轻轻松松就可以跑完。实际上,任何个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将梦想划分成几个阶段,比如自己要想成为科学家,自己就可以先试着坚持每天阅读科学书籍和科学实验,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如果自己想成为商人,就可以从学习记账和销售开始。梦想看似遥远,但如果人们能把自己的梦想划分为若干小目标,不断达成小目标,那就会发现正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梦想,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达成自己的目标。要实现个人的梦想就要积累多一些实际经验与知识,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才能让自己的梦想变得成熟和完善,否则那不能叫做梦想,只能叫“幻想”,如白日做梦。此外,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永不放弃,一定要看准方向,立足脚下,一步一步前行而走向成功。这就是希望,是梦想的曙光,激励自己奋发有为。国家的梦想可称之为民族之梦和人民之梦。可见,“国家之梦”是民族和人民为主体的共同梦想,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们幸福为目标的共同梦想。“国家之梦”体现了多元化的命题,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政治发展、生态发展,以及军事发展,如此等等。从发展战略的视野来看,“国家之梦”就是强国富民的发展之梦。“国家之梦”可凝聚共识、激励人心、引领未来。国家之梦是伟大之梦,是促进发展之梦、探索战略之梦。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发展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更有赖于发展战略的强力支撑。只有坚持永续发展的理论与战略思想,才能不断促进实现国家梦想的物质与文化基础,加快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实现国家梦想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伟大的梦想,源于发展的基础。国家之梦的形成过程,反映出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前行的过程。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外来欺压和剥削,国内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何敢言梦?只有一个国家“站起来”,到经济发展“富起来”,再到整体发展“强起来”,才可能梦想成真,才可能听到国家发展强大之梦渐行渐近的铿锵足音。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国家之梦,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体现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等等,实打实的民生改善与获利之中。一个国家只有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旺盛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国家之梦才有最坚实的基础。国家梦想的实现需要经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奋斗,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发展才有梦想,才能实现梦想。国家之梦实质就是人民之梦,国家发展就是人民发展,而人民发展首先要国家发展,没有国家发展就没有人民发展。没有国家之梦,何谓人民之梦。因此,只有国家和民族的全面持续发展,个人梦想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同样,只有每个人为自己的梦想而充满激情和动力,“国家之梦”才能实现,才更加坚实,而更加美丽。第二节追寻“赶超”的发展梦想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民族独立后迫切希望改变其在经济上落后状态,尽可能实现快速发展的梦想。的确,殖民主义的瓦解与民族独立唤起了发展中国家新的发展梦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决心让自己的国家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发达国家如果在走的话,发展中国家就必须跑。”这确实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的愿望与梦想,而且相信自己能找到发展的“捷径”。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追求“赶超”的梦想,推行了“赶超”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推行传统“赶超”发展战略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业扩张和经济发展相互联系。因此,无论重商主义还是历史主义学派,都强调赶超发展对国强民富的重要意义,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窥见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希望,以“赶超”战略追寻发展的梦想。这种赶超的梦想与发展战略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正好搭上了国际经济复苏和繁荣的班车,70年代中后期开始走下坡路,到80年代不断遭遇危机。实际上,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发展中国家为追求发展之梦想,选择了两种发展方式或战略。其一,模仿发达国家的发展方式。发展中国家当时接受了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理论与思想的影响,追寻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梦想,以谋求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为目标,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为模式,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外延的增长为主要方式。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急于变革社会,改进生产关系,追求单方面的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发展的多维性和建立科学管理体制的必要性。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行以工业化为梦想的“赶超”发展战略中,认为国家必须发挥主要作用,忽视了培育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信任国际商业投资,但又看到国内资本严重短缺和缺乏企业家,只得依靠国际援助。其二,冷战思维的影响和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扩张政策的忧虑,使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与经济上实行相对封闭的发展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发展的梦想与战略〉〉〉_
第一节梦想与发展之简释〉〉〉_
第二节追寻“赶超”的发展梦想〉〉〉_
第三节中国梦的民族复兴战略〉〉〉_
第二章探寻发展理论与战略〉〉〉_
第一节发展研究的功能性与原则〉〉〉_
第二节理论的影响与战略的机制作用〉〉〉_
第三节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之趋向〉〉〉_
第三章发展理论引领开创未来战略〉〉〉_
第一节发展的认知与探索〉〉〉_
第二节发展研究在中国的兴起〉〉〉_
第三节科学发展理论与整体战略布局〉〉〉_
第四节中国发展的绩效与大趋势〉〉〉_
第四章发展的战略思维与思想〉〉〉_
第一节战略思维的性质〉〉〉_
第二节战略思维的方法〉〉〉_
第三节战略思维与发展的关系〉〉〉_
第四节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原则〉〉〉_
第二篇发展理论与研究
第五章发展的原理〉〉〉_
第一节发展的概念〉〉〉_
第二节发展的历史与现实〉〉〉_
第三节发展的基本属性〉〉〉_
第六章发展的理论认识与演变〉〉〉_
第一节新古典发展理论〉〉〉_
第二节结构主义发展理论〉〉〉_
第三节激进主义发展理论〉〉〉_
第四节马列主义发展理论〉〉〉_
第七章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_
第一节现代化理论〉〉〉_
第二节依附与不发达理论〉〉〉_
第三节替代发展理论〉〉〉_
第四节内源发展理论〉〉〉_
第五节国家主义理论〉〉〉_
第六节发展选择框架〉〉〉_
第八章绿色理念与持续发展〉〉〉_
第一节绿色理念与绿色经济〉〉〉_
第二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_
第三节持续发展的认知深化与原则〉〉〉_
第四节绿色与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_
第九章发展的世界性与时空超越〉〉〉_
第一节发展的世界性意义〉〉〉_
第二节发展的全球性问题〉〉〉_
第三节发展的全球化视野〉〉〉_
第四节发展的时空新维度〉〉〉_
第三篇战略研究与实绩
第十章发展战略的简释〉〉〉_
第一节战略概念与延伸〉〉〉_
第二节发展战略的涵义〉〉〉_
第三节发展战略的属性与特征〉〉〉_
第十一章发展战略的研究与方法〉〉〉_
第一节发展战略研究的兴起〉〉〉_
第二节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研究〉〉〉_
第三节发展战略研究的方法〉〉〉_
第十二章发展理论与战略的反思〉〉〉_
第一节初期发展理论的经济偏见〉〉〉_
第二节资本形成与储蓄的影响〉〉〉_
第三节经济发展外源论〉〉〉_
第四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偏颇〉〉〉_
第五节发展引起的问题与批判〉〉〉_
第十三章战略调整:探寻整体性发展〉〉〉_
第一节审视发展理论与新认识〉〉〉_
第二节发展战略的创新与原则〉〉〉_
第三节创新发展战略的机制功效〉〉〉_
第十四章联合国的国际发展战略〉〉〉_
第一节联合国“发展十年”战略的影响〉〉〉_
第二节发展权与持续发展〉〉〉_
第三节“千年宣言”与加强全球化管治〉〉〉_
第四节迈向2030年及未来国际发展战略〉〉〉_
第十五章科技信息时代的战略抉择〉〉〉_
第一节生产力的新变革〉〉〉_
第二节国际分工新变化〉〉〉_
第三节科技信息发展新趋势〉〉〉_
第四节发展战略的新抉择〉〉〉_
第十六章全球化与开放发展战略〉〉〉_
第一节对外开放发展的演进〉〉〉_
第二节全球价值链与开放战略〉〉〉_
第三节提高对外开放层次与实现多元化〉〉〉_
第四节开放战略的新抉择〉〉〉_
第十七章发展战略的创新范式〉〉〉_
第一节“发展型”国家的战略理念〉〉〉_
第二节创建“发展型”国家的战略能力〉〉〉_
第三节“参与式”发展的公平社会〉〉〉_
第四节“生态型”持续发展的体系〉〉〉_
第四篇战略系统与制成
第十八章发展战略的系统构成〉〉〉_
第一节战略系统与逻辑概念〉〉〉_
第二节战略构成的要素与逻辑结构〉〉〉_
第三节战略系统的逻辑构思〉〉〉_
第十九章发展战略环境分析〉〉〉_
第一节战略环境的性质与影响〉〉〉_
第二节战略环境中的“势”〉〉〉_
第三节未来战略环境的预测〉〉〉_
第四节战略环境分析方法〉〉〉_
第二十章发展战略目标、资源与方法体系〉〉〉_
第一节战略目标的性质〉〉〉_
第二节目标层次与结构〉〉〉_
第三节战略资源与方法之功效〉〉〉_
第四节目标、资源与方法之关系〉〉〉_
第二十一章发展战略与政策、计划之关系〉〉〉_
第一节政策的属性与功能〉〉〉_
第二节战略的专业性与计划的操作性〉〉〉_
第三节战略与政策、计划的关联性〉〉〉_
第二十二章发展战略评估与理论范式〉〉〉_
第一节战略评估的作用与意义〉〉〉_
第二节战略评估的程序与方法〉〉〉_
第三节战略评估的认知与理论范式〉〉〉_
第二十三章全球发展战略的设计〉〉〉_
第一节全球战略的涵义〉〉〉_
第二节全球战略的动力〉〉〉_
第三节全球战略:比较与竞争的增值链〉〉〉_
第四节全球战略遵循的原则〉〉〉_
第五篇战略实施与管控
第二十四章发展战略的实施系统〉〉〉_
第一节战略实施的特性与要素构成〉〉〉_
第二节战略实施的组织架构〉〉〉_
第三节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_
第二十五章发展战略实施与民众参与〉〉〉_
第一节战略参与的涵义〉〉〉_
第二节战略参与的途径与方法〉〉〉_
第三节战略参与的功效——分享发展〉〉〉_
第二十六章发展战略实施与战略管理〉〉〉_
第一节战略管理的认知〉〉〉_
第二节现代化管理对战略实施的作用〉〉〉_
第三节发展战略管理的特点与功能〉〉〉_
第二十七章发展战略实施的控制论〉〉〉_
第一节战略控制论的释义〉〉〉_
第二节战略控制论的系统分析〉〉〉_
第三节战略控制论的基本方式〉〉〉_
第四节战略实施控制论原则〉〉〉_
第五节战略控制论系统架构〉〉〉_
第二十八章发展战略实施的动态决策〉〉〉_
第一节战略决策的动态性与特征〉〉〉_
第二节战略动态决策的基本类型〉〉〉_
第三节战略动态决策的程序〉〉〉_
第四节战略动态决策的基本法则〉〉〉_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