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创造以色列历史的70天
0.00     定价 ¥ 4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20147446
  • 作      者:
    (法) 萨洛蒙·马尔卡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
收藏
编辑推荐

以色列历史的另类表述

多角度呈现以色列和犹太民族的形象

特写以色列建国70年历程中的重要瞬间

片段闪回式写法与多种文学题材的巧妙结合

犹太人的性格,eye for eye. 有一说,以色列政治家除了鹰派就是超级鹰派,没有鸽派这回事儿。也难怪,历尽种种苦难,遭受持久迫害,犹太人能幸存下来,并在中东的巴勒斯坦地区复兴立国,如无强硬姿态和坚韧性格,几乎是天方夜谭了。梅厄夫人谈到,从1948年5月14日宣布“犹太国”诞生的那一刻起,“战争”也就同时爆发了。面对阿拉伯人的围堵,以色列这个国家几乎是“打”出来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着犹太人的复国,选取了自19世纪起,一直到今天,发生在犹太人建国历程中,包括以色列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来制作出一个“以色列”式的万花筒,读者因此得以窥见犹太民族的“心路历程”。宗教、文化、艺术,土地、生存、发展,朋友、敌人、梦想……这是所有民族的关切,犹太人也不例外。如作者所言,这个民族不是生来就注定要去接受挑战,但它不得不去迎接挑战。




展开
作者简介

萨洛蒙·马尔卡(Salomon Malka),1949年10月出生于摩洛哥,是法国著名作家、记者,法国犹太教杂志Arch的编辑部主任。他还是著名哲学家伊曼纽尔·列维纳斯的学生和传记作者,并撰有包括弗朗茨·罗森茨维格和瓦西里•格罗斯曼传记在内的其他多部著作,其著作已有多种语言版本问世。

 

译者简介

马秀钰,毕业于外交学院法语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国外中国学、国外智库发展动态、法国文化,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2018年是以色列建国70年(1948年5月14日,联合国投票承认以色列建国)。在本书中,萨洛蒙·马尔卡回顾了以色列这个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70个日子。他以这种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以色列这个自建国之日起就饱受战争侵扰的国家,其历史上或引人注目或意义非凡的关键日期。以色列的政治、外交、国际关系,以及考古学、文化、艺术、社会、工业、生态学......都被作者重新审视。


展开
精彩书评

Arch杂志主任萨洛蒙·马尔卡从其个人角度出发,选取了对以色列至关重要的70天。一个极有创意的想法!

——《观察家报》(L’Obs)

通过70个关键时间点,马尔卡细腻而又不失智慧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大卫王到特拉维夫素食节,包括以色列的著名作家,均有论述。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 Transfuge

这本书以时间为序,更好地展示了以色列这个谜一样的国度。

——《宗教世界》杂志(Le Monde des religions)

这些篇章热情洋溢,意义非凡,涉猎广泛,从大卫王直到最近发生的事均未遗漏,让我们得以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走过的历程。 

——《阿尔萨斯报》(L'Alsace)

以色列,70年的历史与喧嚣。

——《十字报》(La Croix)


展开
精彩书摘

莫斯科的赎罪日

 

1949年10月3日。以色列驻苏联代表果尔达·梅厄来到莫斯科市的犹太大教堂,参加赎罪日活动。

 

在她的记忆里,有两个时刻深深地触动过她,令她终生难忘。第一个时刻,是她被选为在特拉维夫博物馆宣布独立宣言的重要人物之一。她出生在乌克兰基辅,又在美国的密尔沃基度过了幼年时光,1921年移民来到以色列。她承认,当像所有人一样把手放在这本庄严的宣言上时,她忍不住开始啜泣。

第二条,也就是以色列建国后的第二天,她带领以色列外交使团来到了莫斯科。她被以色列政府任命为驻苏联代表。

当时需要为她寻找一个会说法语的随员,因为以色列指定法语为官方外交语言。一位出生在巴黎的年轻女性露·凯尔达被选中。露·凯尔达随着梅厄来到莫斯科,后来成为她的助手和多年密友。果尔达·梅尔森,当时人们更多地称她为果尔达·梅厄,因为当时的以色列总统想让所有人尤其是外交官使用希伯来语的名字。露凯尔达和梅厄一样,都在俄国出生,也都喜欢抽黄烟丝。

当时是斯大林时期,这个时期后来也被埃利维瑟尔称为“沉默中的犹太人”的时期。诚然,苏联曾经和其他一些国家一起,率先承认了以色列建国,但在这一时期,周边的意识形态、社会舆论以及主流言论都宣称排犹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苏联虽然是例外,但考虑到舆论,苏联犹太人和以色列之间的所有联系也都被禁止了。尽管如此,在莫斯科的犹太人依然不顾各种政策的阻拦,成群结队地来到莫斯科的犹太大教堂,欢迎这位以色列外交官的到来。1949年10月3日是一个赎罪日,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聚集在阿赫帕托瓦广场,热烈欢迎这位发髻梳在脑后的年轻女性。正如一年前在特拉维夫博物馆一样,她深深地被民众感动了。一张梅厄于西赫托拉节时在同一条街上起舞的照片就此名垂后世(当时甚至被印在了10元谢克尔纸币的背面)。

这位以色列外交官在莫斯科任职期间成绩显著但为时不长。不久之后,她就回到以色列担任劳工部部长,之后于1969年成为以色列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三位女总理(当时只有斯里兰卡的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和印度的英迪拉·甘地两位女性担任过国家总理),开启了她辉煌的政治生涯,担负起新的职责。

她在总理的位子上一直坐到了1973年。后来,因为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爆发及她在战争中的“按兵不动”,她被伊扎克·拉宾取代。

她有几句话被后人津津乐道。例如“巴勒斯坦人并不存在”,“雌性的黑豹?她们不会仁慈!”(借以影射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一次全社会性的争论)她值得赞赏的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和她的内阁成员们在自己家的厨房里讨论重要的事情。

她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女总理。她简单朴素的衣着,迷人的乌克兰-美国口音,一根接一根吸着香烟的模样,以及她接待了无数次内阁成员并为他们准备出三明治、奶酪蛋糕及薄酥卷饼的厨房,成为史诗中鲜活的一页。据说有一次在美国访问时,一位美国记者打趣道:“都说您能做出以色列最好的填馅的鱼,为什么不把食谱分享给我们大家呢?”她答应了对方。一个星期之后,她收到了4000多封讨要食谱的信。


展开
目录

引言:岁月的印记


诗人君主

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雏形

旧物,新事

康朋路的赫茨尔

科学与历史

大酒店的魅力

谁杀了阿洛索罗夫?

领袖的童年

以色列爱乐乐团与大师

反抗与异端

出埃及记

库姆兰的文稿

年迈的雄狮

第一张签证

“Altalena”号轮船事件

莫斯科的赎罪日

爱因斯坦总统?

逮捕艾希曼

一场海难

平庸之恶

大马士革的绞刑

语言的守护者

诗歌与复活

一个转折点

动荡的一刻

奥林匹克村的惊恐

《阿巴·尼比》

首席外交官

一座献给太阳的塔

青年怪才的语言

“恩德培”行动

被扼杀的希望

和平之城

重游希伯伦

贝京的隐退

“摩西”行动

小说的可能性

前功尽弃的会晤

善良的病毒

全力以赴的和平

《奥斯陆协议》

愤怒的先知

牛排与布吉尼翁炖牛肉

国王广场的谋杀

一个沙特阿拉伯人与他的两个妻子

朝圣耶路撒冷(一)

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在云中漫步

克里姆林宫主人的首访

血腥的夏天

阿佩尔菲尔德的悲伤

书籍与窗户

回来吧,我们爱你

一块三千年前的陶片

创业的国度

战俘

可以喝的海水

纳克拉沃区的喧嚣

被审判的卡夫卡

我爱你,我也不爱你

落雪

朝圣耶路撒冷(二)

被背叛的忠贞

我们的孩子被抢走了

希伯来语的《古兰经》

陨灭的星星

嘎嘎先生

素食者的应许之地

如果我忘了你

人口方程式


致谢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