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垃圾:人类文明的印迹
何为垃圾?
垃圾的影像世界
全球每天产生多少垃圾?
垃圾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2 垃圾分类的全球经验
垃圾分类的全球图景
垃圾分类的全球经验
日本垃圾分类的社会背景:环保、民主政治与日常美学
日本垃圾分类的“一少一多”
韩国食物垃圾的分类回收
德国垃圾分类原则:谁生产,谁负责
东京的“垃圾战争”
创建社会参与型回收体系
西班牙的废玻璃回收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塑料再生
西班牙的回收音乐会
尼日利亚贫民窟:社会企业用包容性策略回收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探索:食物共享的全球趋势
墨尔本:食物公平卡车计划
伦敦:社区食堂
柏林:食物分享组织
新加坡:食物银行
都柏林:城市农场
巴塞罗那:社区农园
纽约:“596英亩”项目
纽约:厨房联盟
旧金山:食物回收网络
旧金山:食物转移
从英国到阿尔及利亚:食物再循环
3 垃圾分类的上海实践
中国垃圾分类的起步
自发的垃圾分类:民间废品回收体系
上海为何是强制实行垃圾分类的第一个城市?
上海垃圾分类的标准
上海垃圾分类小窍门
上海垃圾分类的成效与意义
上海垃圾分类大哉问
垃圾分类为何需要社区工作?
为何要所有人行动?
如何让居民相信末端处理?
如何理解“定时定点”?
小区是否一定要“定时定点”?
湿垃圾为何要除袋投放?
上海垃圾分类中的社区行动
志愿者的付出
居委会的压力
物业的责任
社会组织的协力
执法的困境
垃圾分类从城市走向农村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三级“桶长制”与垃圾“八分法”
上海浦东新区航头镇:垃圾桶装上了芯片
大城市的垃圾分类风,何时吹到中西部农村?
4 垃圾最后去哪儿了
不同的垃圾如何处理?
上海的湿垃圾如何处理?
从土壤来,到土壤去
社区就地处理
社区花园及家庭的生态堆肥
湿垃圾可以粉碎直排吗
上海的再生资源回收
花园式垃圾中转站
大件垃圾如何处理
两网融合示范点
外卖垃圾的困局怎么破?
5 无废城市,还有多远
如何理解“无废城市”的愿景?
如何理解回收利用?
如何理解“无害化”?
如何客观认识垃圾焚烧?
在一天清洁一个国家
新加坡零废弃计划:走向循环利用的未来
编后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