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the 16 basic desires that motivate our actions and define our personalities
0.00     定价 ¥ 59.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15519135
  • 作      者:
    (美)史蒂文·莱偲著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你还在查询星座运势吗?你还在做网络上的各种小测验吗?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自己,心理学的经典著作《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能给你基于科学研究得出的解释。

心理学家莱偲教授创立的“16种基本欲望理论”,是第一份标准而全面的人类行为动机评估工具。这是比马斯洛需求理论更加细致和严谨的人类动机研究理论。

在这本书中,史蒂文·莱偲教授清楚、准确地定义了人类的16种基本欲望,并告诉我们如何绘制欲望图谱。读者将会对自己的行为动机有深刻的理解,并乐在其中。这是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种全新思路。

经过16组经典测试题目,绘制欲望图谱,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和他人,学会如何通过感情关系、事业、家庭、体育运动……满足自己的基本欲望,寻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未来。


准确地剖析自己和他人,解决人生中的很多困扰——

如何让父母和子女间加深理解?

如何让夫妻间的沟通更有效率?

如何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如何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

……

给予一些常见现象合理准确的解释,坦然面对人生中无数的“为什么”——

为什么想要提高自己却总是半途而废?

为什么儿童和大象会让人内心软弱?

为什么有的广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为什么摇滚乐最初被视为社会风气的堕落?

……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欲望了如指掌。当你做出与欲望相匹配的选择,才可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展开
作者简介

史蒂文·莱偲 (Steven Reiss,1947—2016),著名心理学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终身教授、美国心理协会和美国精神发育迟缓协会高级研究员。


人类行为动机领域的革命者,“16种基本欲望理论”的创造者,该理论一经发表,便得到BBC、路透社、《时代周刊》等众多知名媒体报道,被认为是对人类行为动机的第一份标准而全面的评估工具。


基于“16种基本欲望理论”研发的“莱偲个人评估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社会,在人才选拔、团队发展和领导力培训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译者简介:

付建利,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多年来在高校及多家知名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出版《英美文学选读考点深度扫描》《那些你必须知道的英语知识》等书籍。


李亚男,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持有CATTI一级口笔译证书,参与过众多国内外峰会论坛的陪同翻译工作。自2011年起进入培训行业,曾任外文局CATTI口笔译培训项目讲师,国企培训项目讲师。


韩刚,前外交部新闻司同声传译,现任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央企培训项目讲师、中国翻译协会LSCAT项目特聘讲师;参与超过三百多场同传任务,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厚的口译、笔译功底,出版数十部翻译教学、名著翻译等图书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介绍了人类动机研究的一种全新理论,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16种基本欲望的体系及其涵盖范围;第二部分则介绍了如何通过感情关系、事业、家庭、体育运动……来满足自己的基本欲望从而获得有价值的幸福。


“16种基本欲望理论”比马斯洛需求理论更加细致和严谨,通过16种基本欲望可以绘制出欲望图谱,破解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和他人。


该理论提供了理解人类行为的新思路,一经推出便风靡全球,BBC、路透社、美联社、《时代周刊》等众多知名媒体相继报道。


展开
精彩书评

你还在查询星座运势吗?你还在做网络上的各种小测验吗?来读读《我是谁》吧。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自己,干吗不选择基于科学研究得出的解释呢?

——埃伦·兰格,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在这本书中,史蒂文·莱偲教授清楚、准确地定义了人类的16种基本欲望,并告诉我们如何绘制欲望图谱。读者将会对自己的行为动机有深刻的理解,并乐在其中。这是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种全新思路。

——爱德华·齐格勒,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为什么有些事情可以让人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有些事情却不能?史蒂文·莱偲教授从日常小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他的“16种基本欲望理论”解答了我们人生中很多重要的问题。

——理查德·麦克纳利,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章  为什么儿童和大象会让你软弱

这一章,我们会介绍与人类社会行为息息相关的5种基本欲望:荣誉、理想主义、社交、家庭和地位。在前几章节中,我们已经知道每种欲望都有其内在价值。某种程度上,这些欲望是每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可以很好地解释多种行为发生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正是由于每个人受欲望的影响程度不同而造成的。


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它促使人们为不断改善世界而努力。理想主义的形成原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理想主义与动物中的利他行为相关,而有人则认为动物并不具有真正的利他行为,只是偶然发生的个别事件。就人类而言,理想主义可以促使人们加入公益组织,自愿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投身慈善事业,或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而努

力。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促使有些人加入宗教团体。

很多人毕生致力于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有些医生放弃开设利润丰厚的私人诊所,转而为第三世界的公共卫生健康事业而努力奋斗。有些医生则放弃医院的丰厚待遇,致力于解决政策性问题。

服务社会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这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一些著名的人道主义者没有亲密的朋友,甚至没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这是因为理想、家庭和社交这三种欲望是截然不同的,有些人可能一门心思解决社会问题,并不在意自己生活中那些重要的人际关系。

理想主义会使人们重视平等和公正的内在价值。全世界对公平的基本概念都大致相似,比如,任何文化中的人们都知道自己有义务还人情,需要恪守承诺。这些观念为社会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更加复杂的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想主义者极度重视社会平等,他们生活中每件事的重要程度都取决于这些事情与社会公正之间的联系。

理想主义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政客属于非理想主义者,他们往往会背叛公众的信任,甚至会侵吞社会财富。电影《乱世佳人》中有一个桥段,斯嘉丽(Scarlett O’Hara)去找医生为自己的朋友接生。当走过那些躺在亚特兰大街道上满身伤痕的士兵身边时,她却对那些士兵熟视无睹,内战带来的浩劫似乎并未对她造成影响。

这说明,斯嘉丽(Scarlett O’Hara)只关心个人小事,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

反之,理想主义者做事时会考虑是否会对社会有益。他们可能会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如何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或者为某些伟大的社会事业而努力。为了实现理想,他们常常不惜以身涉险。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建立了“仁爱之家 ”( Habitat for Humanity)为穷人盖了很多房子,他还到世界各地监督各种选举的进行,并为世界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卡特在做事之前都会考虑如何通过这些活动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主义者有很多,特蕾莎修女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直致力于帮助印度的穷人。还有那些无私奉献的医学研究者们,他们致力于改善全球的医疗卫生条件,还有那些主动帮助其他国家人民的美国和平队志愿者。企业家泰德·特纳(Ted Turner)曾向联合国捐赠10 亿美元,他呼吁其他亿万富翁为全球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这些人终生致力于维护社会公正,愿意为这项伟大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书中没有这段)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生于1929 年,他也是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推动社会正义事业的发展。1955年,马丁·路德·金还是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斯特浸信会教堂的一名牧师。那个时候,蒙哥马利市和大多数南方城市一样,种族隔离主义依然盛行。

同年12 月1 号,一名叫做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的非裔美国女性十分疲倦地坐在了车厢前面的白人预留位置上,并拒绝将座位让给白人乘客。之后,马丁·路德·金和其他黑人牧师共同组织了一场抵制蒙哥马利市公交车的活动。自此之后,马丁·路德·金用尽毕生精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以非暴力的方式终结种族隔离。

测试

如果你的情况基本符合以下描述,那么理想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你会为公共事业或人道主义事业做出个人牺牲。

·你经常参加社区服务活动。

·你经常为有需要的人慷慨解囊。

如果你的情况基本符合以下描述,那么理想对你来说并不重要:

·你基本不关注社会动态。

·你不相信社会慈善。

如果以上两者都不符合你的情况,或两类描述都只是部分符合你的情况,那么可以将它评为“一般重要”。在对自己进行评估后,你也可以对家人或其他人进行评估。在书后第261 页附录的表格里记录你的评估结果,本书的第二部分将会用到这些数据。

社交

社交是个人与同伴或朋友共度时光的欲望。人们进行社交的部分原因是寻求快乐。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与他人待在一起时更容易快乐。即使是动物也需要有玩伴,来寻求快乐。比如,非洲象会奔跑、转圈、扇耳朵、拍树干、互相喷水,玩耍时还会发出声音。孩子们大都喜欢与同伴一起玩,不愿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我们常会看到,孩子们在夏天会相互追逐,用水枪相互扫射,大声嬉闹的场景,看起来和成群的非洲象十分相似。

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这本书中就对这种社交的乐趣进行了准确的描述,他们的誓言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直接表达了建立伙伴关系的快乐。书中主人公达达尼昂和他的三个朋友都是喜欢找乐子的家伙,他们喜欢饮酒作乐、相互开玩笑、肆意胡闹、搞恶作剧。  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喜欢与陌生人聊天。

不管是为了决斗、正事,还是寻欢作乐,他们四人每天都要见上三四次,他们彼此形影不离、密不可分。

社交能力取决于你能否心怀快乐并对别人心存善意。在伍迪·艾伦的电影《安妮·霍尔》(Annie Hall)中,艾尔维·辛格(Alvy Singer)就是一个不太容易交到朋友的人。他的生活态度很消极,他觉得“人生只有两种类型,不是恐怖片,就是悲剧片”。而他的恋人安妮·霍尔(Annie Hall)则是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和善于社交的人。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他们不得不分手,安妮离开了艾尔维到南加州去寻找一种每天开派对,充满快乐和浪漫爱情的生活。

善于社交的人需要置身人群中,不仅仅是为了寻找快乐,更是为了寻求最基本的幸福。喜欢社交的人会寻求机会,去结识朋友,吸引他人的注意。他们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只有和别人在一起时,他们才会感到快乐。

人需要社交,但是每个人的社交生活往往受到个体本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社交太多,就会觉得与他人交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比如,一位女性企业家接连参加了几天的会议,不得不参加各种应酬,她就会想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反之,如果人们社交太少,就会感到孤独。比如,一名小学老师,上了一天课后,可能就想参加派对或是拜访朋友,跟成年人打打交道,女企业家和小学老师都希望在社会交往和个人隐私之间保持某种微妙的平衡。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使人生有意义的基本欲望/001

第1章 什么是基本欲望/003

第2章 为什么狗狗会偷偷把袜子藏起来/019

第3章 为什么儿童和大象会让你软弱/039

第4章 为什么秘书害怕升职/055

第5章 与众不同的人/075

第6章 我不明白,你也不懂/093

第二部分  如何满足我们的基本欲望/117

第7章 基于价值体验的幸福/119

第8章 打造亲密关系/139

第9章 让工作成为乐趣/163

第10章 家庭关系可以满足所有欲望/185

第11章 我的父亲为什么会是体育迷/205

第12章 关于宗教信仰的科学探索/227

后记  自我完善、精神疾病和市场营销/247

附录  绘制你的欲望图谱/25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