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保卫延安
0.00     定价 ¥ 42.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020127931
  • 作      者:
    杜鹏程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56
收藏
编辑推荐

《保卫延安》,杜鹏程所著,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展开
作者简介

杜鹏程(1929-1991),陕西韩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为延安抗大、鲁迅师范学校学员。后到陕甘宁边区农村工作,经过整风、大生产运动后赴工厂工作。后任新华社西北野战军随军记者、新华社西北野战兵团野战分社主编。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全国第二、三届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三、四届理事。代表作:《保卫延安》《在和平的日子里》《历史的脚步声》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保卫延安》,杜鹏程所著,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展开
精彩书评

杜鹏程从宏大的视角把握中国革命历史,从对局部和细微的革命战争叙事转向对宏大的革命战争的叙事,这标志着战争小说获得了巨大的突破。

——李宗刚,《杜鹏程与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文艺报》2017年6月23日

 

在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杜鹏程是少数属于敢踏入‘无人区’的勇士,并敢在文学的荒原上竖起自己标帜的人物。他是我们行业的斯巴达克斯。这一切首先体现在他的史诗《保卫延安》之中。

——路遥

 

杜鹏程是带着一个伟大的文学梦想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创作之中的,对于他来说,这也不啻于一场艰苦的文学征战。延安保卫战开始后,杜鹏程作为随军记者上了前线,在与官兵们相濡以沫的战斗生活中,杜鹏程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战争日记》,酝酿和准备着他的《保卫延安》。不待说小说所表现的延安保卫战是真实的战争事件,小说的发生背景,几位伟大历史人物都是真实的记载。

——周燕芬,《〈保卫延安〉的“史诗性”追求》,《文艺报》2017年6月23日


展开
精彩书摘

敌人主力部队从蟠龙镇一带北上以后,我军主力部队就靠近到蟠龙镇周围地区。

四月的后十天,白天黑夜都下着雨。山野间,雾气腾的。天,越来越低,快压到人头上了。战士们上山下沟滑得连跌带滚;蹲在那潮湿的破窑洞里,出气也不舒坦。这样的天气该会把战士们憋得发慌吧!不,战士们倒乐和得不行。他们把这天气看作是胜利的预兆,立功的好机会。因为在西北战场上,每次打仗一定下雨。什么原因?也许是战争中常碰到的凑巧事吧!

这几天,战士们整天忙着作战斗准备:做梯子,捆炸药,擦枪,开会研究打敌人的办法。排以上的干部,每天都顶着雨,踩着泥浆,再三再四地看蟠龙镇的地形和研究敌人构筑的工事。

五月开头的一天,旅长陈兴允正带领干部们看地形,突然接到通知,要他立刻到野战军司令部去。

今天一早,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将军,冒着雨在蟠龙镇周围的山头上观察了敌人的主要阵地以后,回到野战军司令部。

彭总住在一家老乡的窑洞里。窑洞的门窗都让敌人烧掉了。进了窑洞,右首有一片门板支起的一张床。床上放着很简单的铺盖。窑后头的墙上挂满作战地图。

野战军司令部通知:下午召开旅以上的干部会议。可是旅长陈兴允奉彭总指示,上午十点钟就赶来了。因为陈兴允的那个旅,是担任主攻蟠龙镇制高点——积玉峁这重要任务的。

陈兴允走到彭总住的窑洞门口,把帽子上的水拧了拧又戴上,喊了声:“报告!”窑里没有回答声。

“警卫员不是说彭总回来了吗?”陈兴允想。他正要转身问院子里站的参谋人员,突然义听到彭总住的窑洞里有说话声:“这里敲他一下……这里……哦,这就对啦……”陈兴允伸头往窑里看,原来彭总正在那里凝神专注地思考什么。

彭总坐在火堆旁边的一块石头上。他的衣服透湿,身边的柴火堆上放一顶军帽,帽檐上流下点点的水滴。他仰起头,微闭着眼,两手抱住膝盖,肩膀左右微微摇动。

“报告!”陈兴允轻轻地走进窑洞,低声喊。

“哦,你来咯!把湿衣服脱掉。”彭总走到床边,提起一件破旧的棉衣,说:“披上。”

彭总,中等以上的身材,普通工人的脸相,两道又粗又黑的浓眉下一对不大的眼睛闪着严肃刚毅的光芒。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他和陈兴允谈了几句话以后,又注视作战地图,扳住指头在计算什么。有时,他来回轻轻地踱着步子。看来,他总是全副精力都贯注在某一点上,冷静地深思着。

我们部队接连打了几次胜仗,把敌人进攻延安时光的那股凶劲挫下去了。现在又把敌人主力部队指挥着向绥德地区爬去了;拿下蟠龙镇这孤立据点,他一定也心里有数。可是陈兴允明显地感觉到:彭总不光没有兴奋情绪,反而更谨慎,更沉入深思。

彭总让陈旅长走到地图边,要他看其他战场敌我态势以及敌人在陕北的分布情况和动向。有时候,他回头看陈兴允的眼睛,仿佛在观察:“他是否懂了这一切呢?”

陈兴允觉得彭总那严肃深沉的眼光,直射到人心里。在这样眼光下,软弱、犹豫、自私都无法隐藏,正像眼睛里不能有针尖大的灰尘一样。

彭总沉静地站在地图面前,使人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并不使你感到冷淡,相反的,这是耐心的启发、等待和父兄般的关怀。

虽然将要进行的战斗,是部队在陕甘宁边区作战的第一次攻坚战,虽然部队攻坚经验很少,可是陈兴允一站到彭总面前,他就觉得蟠龙镇一定会拿下。

彭总深思着,偶尔和陈兴允说一两句话。

陈兴允,在这第一次和彭总接近的时刻,彭总的举止言谈使他微微感到奇异。他回忆起自己每一次对干部交代任务的时候,一怕他们了解不情,总是反复地给他们讲,要他们中间某些人复诵。可是彭总老是冷静的、精神非常集中地谋虑着,而很少说话。他为什么很少说话?兴许,彭总觉得自己深刻体验到的经验,虽然是花了很大代价才换来的,是非常宝贵的,可是对那些没体验过这些经验的人说,不一定感觉到那是可贵的!随即,陈兴允又觉得,自己这种推想不一定正确。因为不管是自己,不管是其他干部,哪怕和彭总接近时间很短,也就能从他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中,从他的生活作风和一举一动中学到很多东西。彭总不长篇大论的讲话,可是他的话里,压缩着宝贵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他的话,会让你联想起很多的事情。他的话,一投入你的脑子中,你那很多模糊感觉到而说不出的凌乱、片断的经验,便联贯起来了,系统了,明确了,提高了。这时,你会惊奇地对自己说:

“啊!事情原来这样简单、明确!可是以前我怎么觉得它是那样复杂和没有头绪呢?”

陈兴允正寻思,猛地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站在窑洞门口,扶着根棍子,伸头进来对彭总说:“同志,要水喝你言传,到自己家里啦,不要见外。”他说话的时候,喉咙里呼噜噜地吼着痰。“啊呀!总是忙哟!忙哟!”


展开
目录

论《保卫延安》

第一章 延安

第二章 蟠龙镇

第三章 陇东高原

第四章 大沙漠

第五章 长城线上

第六章 沙家店

第七章 九里山

第八章 天罗地网

后记

重印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