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0.00     定价 ¥ 3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61771556
  • 作      者:
    李学勤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论述了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作为探寻中华文明第一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缘起和成果,并剖析了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研究道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使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版本。
展开
精彩书摘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恢复了与国际汉学界的交流,中国学术界迫切要求了解国际汉学。工作首先是从介绍汉学现状、编写汉学家人名录起始的,然后开展了汉学论著的翻译出版。这可说是第一阶段。到了90年代,在清华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先后建立了经常性的国际汉学研究机构,同时,《国际汉学》、《清华汉学研究》、《世界汉学》等刊物也陆续出版。引人注目的是,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海南召开了“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随后又有一系列国际性的汉学会议于国内举行。这可说是第二阶段。及至20世纪结束,中国的国际汉学研究已经真正成为一个新兴的专门学科了。
  国际汉学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的迅速成长,是由于它适应了中国学术界以及社会公众的需要。人们希望知道,外国汉学家是怎样看待和研究中国的。我认为,国际汉学研究这一学科,至少应当回答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的问题,是汉学如何起源,迄今走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这个问题是上面说过的汉学史的领域。过去这方面的研究作品比较多,有关学者的目光大多被引向古代,热衷于探索古代欧洲人对中国有多少知识,什么时候有西方人来到中国,对中国作出哪些记述等等。这种问题现在仍受到关注,比如这几年对《光明之城》(The City of Light)的热烈讨论,就是例子。不过大家更希望知道的,乃是近现代汉学的发展。
  近几年有几本写得很好的分国别的汉学史出版,但仍然没有一部汉学的通史。中国人写的汉学通史,还是只有1949年莫东寅根据日本石田斡之助《欧美的中国研究》等编著的《汉学发达史》。新写汉学通史的工作,看来已是迫不及待。
  第二个问题,是汉学对中国历史、文化、艺术、语言等等方面,已经作出了哪些研究。
展开
目录
代前言: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辑 甲骨学研究
甲骨文同辞同字异构例
论殷墟卜辞的新星
郑州二里岗字骨的研究
释“改”
关于象胛骨卜辞
试说传出殷墟的田字格玺
申论四方风名卜甲
大辛庄甲骨卜辞的初步考察

第二辑 青铜器研究
从亚若方彝谈到我方鼎
西周青铜器研究的坚实基础
师询簋与《祭公》
王鼎的性质与时代
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两个高峰
试论夫差短剑
两件亚<木献>青铜器的研究
<艹害>簋铭文考释
新郑李家楼大墓与中国考古学史
青铜器中的簠与铺
谈叔矢方鼎及其他
亢鼎赐品试说
长子、中子和别子
皿方孽研究
春秋郑器与兵方壶论释
叔多父盘与《洪范》
<牜冈>伯卣考释
《保利藏金》(续)考释三则
说“兹”与“才”
叔虞方鼎试证
晋侯铜人考证
韩国金海良洞里出土西汉铜鼎续考
论燹公盨及其重要意义
最近出现的攻吴王夫差剑
眉县杨家村新出青铜器说明了什么
眉县杨家村新出青铜器研究
四十三年佐鼎与牧簋
比较考古学续笔(四篇)

第三辑 战国文字研究
三钮珍奇的巴蜀铜玺
秦玉牍索隐
续释“寻”字
秦怀后磬研究
关于“东宫之师”的讨论
“桓”字与真山楚官玺
秦封泥与齐陶文中的“巷”字
<纟言系>书缶释疑
林仰山及其旧藏陶量
论孔子壁中书的文字类型
新见古器铭文札记(二篇)
谈武阳三孔布
武阳布与武阳玺

第四辑 简帛学研究
郭店楚简《六德》的文献学意义
试说郭店简《成之闻之》两章
《语丛》与《论语》
释《诗论》简“兔”及从“兔”之字
试解郭店简读“文”之字
郭店简“君子贵诚之”试解
论郭店简《老子》非《老子》本貌
理欲范畴的始源
试说张家山简《史律》
《诗论》简的编联与复原
《诗论》分章释文
论楚简《缁衣》首句
《诗论》与《诗》
《诗论》的体裁和作者
释《性情论》简“逸荡
《诗论》说《关雎》等七篇释义
谈《诗论》“诗亡隐志”章
楚简所见黄金货币及其计量
《诗论》说《宛丘》等七篇释义
张家山汉简研究的几个问题
再说《诗论》简的编联
初读里耶秦简
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意义

第五辑 年代学研究
出组“在劳”卜辞的月首干支
“夏商周断代工程”——新发现与新探索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文献学研究及其意义
“夏商周断代工程”——方法和成果
对“夏商周断代工程”西周历谱的两次考验
师酉鼎历日说
学科结合的必然趋势
论郧县肖家河新发现青铜器的“正月”
再论“晋公戈”及其历日

第六辑 文明起源研究
文字起源研究是科学的重大课题
……
第七辑 学术史研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