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成熟的体裁,也是社会参与程度最高的文学形式。它语言优美凝练,韵律丰富协畅,既便于即时表达所感所思,又便于传唱与回味,因此为各时代、各阶层人们所广泛接受,成为全民语言和情感的教科书。《龚自珍诗词选(插图版)》从古代文学实际出发,精选名家名作,参酌最新研究成果,兼顾时代审美趣味,力图为读者提供一套兼具学术品位与可读性的诗词读物。书中除改正了原有的个别文字错误外,还更新了版式,采用双色印刷,精心选配了多幅插图。升级和精编后的“古典诗词坊”形式上更加贴近时代趣味,适宜阅读和收藏。
《龚自珍诗词选(插图版)》入选的诗、词,文字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的王佩诤校订的《龚自珍全集》为据(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1959年版旧纸型两次重印),个别地方据他本重新校定,均作说明。《全集》原存旧校异文,优者间采注中。作品各按写作时间顺序编次。至于注释体例,每篇之前着一“题解”,交代写作时间、背景,简析思想、艺术。注释力求注明难词、名物、制度、典故及所涉人物、地理、历史事实。作者诗、词常用隐喻曲笔,对此综考有关篇什,参验核证,加以揭示,但注意避免龚诗解释中索隐一派的刻意求深,牵强附会。《龚自珍诗词选(插图版)》吸收了作者本人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的《龚自珍诗文选》、《龚自珍选集》中的有关成果,并有所修订或改动。
这首诗写自己从刘逢禄受《公羊春秋》、接受今文经学后的感受与志向。经今、古文学之分始于西汉景帝时古文经传的发现。今文经传是西汉政府五经博士官所用经书的隶书写本,古文经传相传是秦始皇焚书时散佚在民间、隐藏在墙壁中的战国文字写本。经今、古文学的区别,不仅表现在文字、版本上,更主要在于解说和学风的不同,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派别和思想派别。今文学派认为六经大部分是孔子所作,他们研究经学就是要阐发孔子所寄托的微言大义,通经致用,实际多附会六经,借题发挥。古文学派认为六经是史书,不存在孔子所寄托的微言大义,他们研究经学,重在分析字句,考证名物典制,为解经而解经,求其本义。就学术而论,今文学浮夸,古文学质实;就思想而论,今文学较活泼,古文学较保守。今文学在东汉末年衰落,直到晚清才又复兴。清王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禁锢,致使不涉政治的考据学(又称汉学,属古文学传统)畸形发展,至乾嘉时达到高峰。鸦片战争前后,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国外面临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形势下,一部分清醒的封建阶级知识分子,意识到社会危机,要求“变通”以挽救局势。他们鄙弃钻故纸堆的正统汉学,寻求新的思想武器,树起了含有“变通”“经世匡时”思想的今文学旗帜。晚清今文学,初期还未跳出学术领域,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等人,还只是根据汉代经今文学仅存的一部著作——何休的《公羊解诂》来解释经典的经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