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周超凡临证用药经验集锦
0.00     定价 ¥ 53.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09123850
  • 作      者:
    孙尚见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周超凡临证用药经验集锦》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周超凡先生临证用药经验的总结,由周先生的学生整理编撰而成。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中医治疗思想决定中药的临证应用;临证选用中药可参考现代病名;辨证用药与中药截断扭转疗法;常用量与超大剂量;中药经典用法与经验用法;抗肿瘤中药的临证应用等内容。各论介绍了周先生临证常用的50种药物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用量用法、临证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内容系统、论述简明、编排规范,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临床实用性,是广大临床中医师、中药师和中西医结合医师的重要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总论<br>    一、中医治疗思想决定中药的临证应用<br>    中医治疗思想,是在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为以整体观为核心、以辩证法为特色的中医治疗理论体系。临证时,中药的应用,必须在中医治疗思想指导下,也就是说中医治疗思想决定中药的应用。<br>    中医治疗思想是中医治疗原则产生之前的治疗思维,如果没有中医治疗思想,就不可能产生中医治则。中药的应用,失去中医治则的指导,则是十分盲目的。周师特别指出,中药的应用,也必须时时在中医治疗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试举“三因制宜”为例说明。中医治疗思想的核心是整体观,也就是说中医治疗疾病,必须有<br>    一种人与自然、人体本身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念。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产生就是人与自然或者人体本身的协调平衡受到破坏,而中药的应用,就是要重新恢复人与自然以及人体本身的协调平衡,这就是中医的治疗思想之一。在这种治疗思想的指导下,才能产生“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用药原则。如果没有人与自然、人体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念,也就没有“人与自然、人体本身的统一遭到破坏产生疾病”这一概念,也不可能有“用中药调整被破坏的人与自然、人体本身的统一,就是治病”的观念。同样也不可能产生因人、因时、因地用药的原则。因为没有确立人与自然、人体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念,那么就不会考虑时间与用药、地点与用药、人的体质与用药的关系。如支气管扩张症咯血四季皆有,但由于季节不同,时令主气各异,且因患者素体阴阳属性各有所偏,故虽同为咯血,但临证表现不同,因而治疗不同,选用主药也不同。如春季风木当令,肝气升发,平素肝郁之人,感受外邪,表现以肝旺气逆较为多见,周师常选郁金、花蕊石为主药治之;秋季燥邪为多,易灼伤肺津,阴亏之人感之为多,临证阴虚火旺甚为多见,周师常选百合、白及为主药治之;冬季天寒,感受寒邪郁而化热,表现为肺热亢盛者多见,周师则多用黄芩、仙鹤草为主药治之。<br>    ……
展开
目录
总论<br>一、中医治疗思想决定中药的临证应用<br>二、临证选用中药可参考现代病名<br>三、辨证用药与中药截断扭转疗法<br>四、常用量与超大剂量<br>五、中药经典用法与经验用法<br>六、抗肿瘤中药的临证应用<br><br>各论<br>一、解表药<br>(一)桂枝<br>(二)白芷<br><br>二、清热药<br>(一)夏枯草<br>(二)黄芩<br>(三)苦参<br>(四)赤芍<br>(五)紫草<br>(六)蒲公英<br>(七)土茯苓<br>(八)鱼腥草<br>(九)败酱草<br><br>三、祛湿药<br>(一)苍术<br>(二)茯苓<br>(三)猪苓<br>(四)薏苡仁<br><br>四、温里药<br>(一)附子<br>(二)干姜<br><br>五、理气药<br>乌药<br>六、消食药<br>山楂<br><br>七、止血药<br>(一)地榆<br>(二)仙鹤草<br>(三)三七<br><br>八、活血祛瘀药<br>(一)川芎<br>(二)乳香<br>(三)延胡索<br>(四)郁金<br>(五)莪术<br>(六)三棱<br>(七)丹参<br>(八)桃仁<br>(九)红花<br>(十)牛膝<br>(十一)穿山甲<br><br>九、化痰止咳药<br>(一)半夏<br>(二)天南星<br>(三)瓜蒌<br>(四)贝母<br><br>十、平肝息风药<br>(一)牡蛎<br>(二)全蝎<br>(三)蜈蚣<br><br>十一、补益药<br>(一)人参<br>(二)黄芪<br>(三)白术<br>(四)巴戟天<br>(五)肉苁蓉<br>(六)熟地黄<br>(七)白芍<br>(八)麦冬<br><br>十二、收涩药<br>(一)乌梅<br>(二)山茱萸<br>附录A 中药名索引<br>附录B 中药治疗的现代病症分类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