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伤寒论条辨
0.00     定价 ¥ 20.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07734027
  • 作      者:
    (明)方有执编著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方有执,字仲行,明代医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因前后两妻及子女五人病死而发愤学医,四方游学。方氏推崇仲景之学,精心于《伤寒论》,认为治伤寒要”心仲景之心、志伸景之志以求之”。方氏认为《伤寒杂病论》经王叔和编次,已有改动;而经成无己的注解,又多窜乱;后世之人惟徇私己,冠履倒置的情况更是严重。于是历经二十余年,对《伤寒论》逐条加以考订,在七十一岁时完成《伤寒论条辨》八卷。后附《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其后,喻昌、张璐、吴仪洛、程应旄、周扬俊、黄元御、章楠等医家承其学,形成《伤寒论》错简重订学派。
展开
内容介绍
    《伤寒论条辨》为明代著名医家方有执研究《伤寒论》呕心之作。方氏指出仲景之书兼论伤寒杂病,六经应统伤寒杂病,而伤寒不能统六经,删去王叔和所撰之伤寒序例,将“辨脉法”、“平脉法”移至卷末,重编仲景原文,考订字句,详予注释。《伤寒论》经方氏整理编次后,进一步加强了原文的系统性和条理性,重点突出,对后世影晌较大。<br>    《伤寒论条辨》作为明清时期伤寒错简重订学派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学术影响,自其成书以来,一直是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参考书目。
展开
精彩书摘
    少阳者,邪过肌肉而又进,则又到躯壳之内,腑脏之外。所谓半表半里者,少阳足胆经之合也。合者何?胆不自立,粘连于肝而不离,与外不属躯壳而不离躯壳,内不属腑脏而不离腑脏者同道,故合也。然则不以胆与合言而以少阳言者,胆与合皆偏隅,少阳统大纲其道备也。夫以病起于表,表外也。外为阳,故日阳病,阳病自外而内,其渐如此,过此则入内矣。内而腑脏,腑合表而应病,不待言也。脏主内,内,里也。里为阴,脏亦阴,故日阴病。阴病者,脏受病之谓也。<br>    太阴,脾也。脾居中而阳事,故次少阳而为三阴之先受。少阴,肾也。厥阴,肝也。心肺何以不受哉?《灵枢》日:心为人一身之主,不受外邪,心受外邪人则死,以不受外邪,故位高而居上,肺主出不受纳,故最高而极上。二脏又不与外之三阳合,且阴道逆,其主下。故肝虽近脾,肾虽远而居下,肾反次脾受,肝最后受,故日厥阴。厥虽以两阴交尽而得名,有逆道也。阴道自下而上,逆固如此。而三脏者,与表三阳又合道,天人一致之妙,有如此夫。由此观之,病虽无量,无有不归于三阳三阴者,极此而推。《素问》日: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至哉言也。
展开
目录
序<br>序<br>重刻伤寒论条辨序<br>引<br>附阳病阴病传变图<br>图说<br>伤寒论条辨卷之一<br>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第一  凡六十六条方二十<br>伤寒论条辨卷之二<br>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第二  凡五十七条方十九<br>伤寒论条辨卷之三<br>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三  凡三十八条方十八<br>伤寒论条辨卷之四<br>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四  凡七十七条方十<br>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五凡九条方无<br>伤寒论条辨卷之五<br>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六凡九条方二<br>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七  凡四十六条方十五<br>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八凡五十四条方六<br>伤寒论条辨卷之六<br>辨温病风温杂病脉证并治第九  凡二十条方三<br>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凡九条方三<br>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第十一  凡七条方四<br>伤寒论条辨卷之七<br>辨痉湿喝病证第十二内有问答<br>辨脉法上篇第十三内有细问答<br>辨脉法下篇第十四  内有细问答<br>伤寒论条辨卷之八<br>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br>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br>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br>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第十八<br>辨可吐病脉证并治第十九<br>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br>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br>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br>附:庐山刘复真脉诀捷要凡八条<br>严三点捷法<br>神圣功巧括<br>削伤寒例<br>伤寒论条辨跋<br>伤寒论条辨本草钞<br>伤寒论条辨或问<br>痉书叙<br>痉书<br>痉书或问<br>痉书跋<br>伤寒论条辨后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