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绿 则世界绿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我们这样参与
《绿色总动员》(6册)是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特别推荐的青少年环境教育文学读本,是国内首创的一套青少年绿色幻想小说,主题绿色、环保,属于主旋律图书,同时在题材及内容上都属于目前国内原创儿童文学的精品,图文并茂;每本均配画大量精美手绘彩图,正文故事除紧贴环保主题外,还注入了作者宽仁、慈爱、悲悯、温和的人文情怀及成长体验,文学色彩浓厚,故事情节生动活泼又曲折有趣,将环保知识不动声色地寓于成长故事中而又能做到不露说教痕迹,读来童趣盎然又绿意生姿。
图书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了当前最受关注的六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化、2白色污染、3生物多样性、4水(海洋)污染、5能源危机、6垃圾回收),号召广大青少年争当环保卫士,“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
展开
王林(儿童文学工作者)
读完 “绿色总动员”系列小说,我脑里蹦出了“少年绿,则世界绿”这句话。有些牵强地套用梁启超的句式,我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只有少年儿童具有了绿色环保的意识,世界才可能有绿色的未来。
这是一个喜欢说“XX从娃娃抓起”的时代,足球、电脑、理财甚至反腐,这样的口号把孩子看成一个可以无限量盛东西的容器,可疑且可气。可是,我对“环保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没有反感,因为环保和孩子将在未来交会,未来的绿色将影响他们的生活,这不是大人赋予的功利化目标,他们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这一切。
不用过多描述,就能感觉到我们的环境非常脆弱,已经到了“危险的时刻”。气候变暖、物种灭绝、海洋污染、能源危机、化学品滥用,无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报道的新闻和未报道的真相,强化着我们对未来的担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也要有可持续性,对大人和对孩子的教育同样重要。
实话实说,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可持续发展,单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涉及这一主题的文章就不下二十篇,其他的学科如思想品德、科学也有不少篇幅涉及。可是,我总觉得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容易把问题简单化,在“要路还是要树”的问题上,总是众口一辞地“要树”,总是批判人类的非理性和贪婪,仿佛自己不是人类的一分子。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造成,最终要靠我们自己来解决。我以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协商和妥协的过程,它的教育也要超越善/恶、是/非、生/亡的二元对立观,给孩子呈现复杂的世界和多元的思考。这样,当孩子们日后成为环保人士、企业老板或政府官员时,才不会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说话。
文学能给孩子呈现丰富。绿色童话和绿色幻想小说,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新类型。这一题材的作品以前并不鲜见,但像这样以“绿色总动员”为主题的自觉创作,我还是第一次读到。这套书涉及可持续发展中的众多议题,如,生物多样性、能源危机、防止海洋污染、防止白色污染等,它们是策划者为2009年世界环境日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而特别制作的。
创作目的清楚,阅读对象明确,我担心作家会因为“主题先行”伤害作品的文学气质。读完这些作品后,我的顾虑消失了。作品结构的安排、情节的铺陈、人物的刻画、奇幻手法的运用和氛围的营造,每一本书都有带动我往下阅读的力量。因为这样的明确,反而让作家在创作时心无旁骛,只想给孩子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也因为有这样的好故事,又能把创作目的传达得更好。
阅读不能许诺。我们无法肯定说,少年人读了这个系列的书后,会从此变成环保主义者——他们有没有从这套书的阅读中获得乐趣更加重要。在我看来, “绿色总动员”提供了这样的快乐因子,它的篇幅不长、插图优美,故事“抓”人,其他的意义,则会伴随快乐而来。“少年绿,则世界绿”的种子,也会在读者的心田里暗滋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