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字的左边是一个“人”部,右边是“言”部,意思是“人言为信”,就是说,一个人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兑现。中国俗语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信义”,而且把是否守信当成衡量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的话,将会被人看不起,在社会也很难立足。
古时候,因为科技不发达,两朋友之间相约,都是说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时问短则一年,长则十几、二十年,无论时间多么长,他们都会如期而至,除非这个人已不在人世。不过,即使是这样,这个人也要在临终前与亲人交代此事,嘱咐亲人代自己赴约。
而今,虽然通信技术日益发达,人与人之间一通电话就能建立一个约会,也能取消一个约会。但是,守信依然是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视的道德规范。作为父母,当然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信义。从古至今,常常越是守信的人威信越高,也越容易取得成功。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两。商鞅这一举动,在-g4g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所谓“得民心”就是获得人民的信任,只有信任才有支持和拥护。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父母长辈,还是孩童晚辈,信任始终是人和人交往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诚信来换取他人的信任。
所以,父母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建议一:认真履行对孩子的许诺
父母如果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时时都能信守自己的承诺,不但会建立教育孩子的威信,更是把“守信”这个良好的品质表演给孩子。
首先,父母要谨慎对孩子许诺,不打算去做的事情,就不要答应;自己不确定是否能够履行的事情,也不要满口答应;一些为期尚远的计划,更不要说的振振有词,谁也不能保证中间会有什么变化。古语讲:“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只要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情,就要如约完成,才会获得孩子最大程度的信任和敬佩。
1998年11月9日,美国犹他州士尔市的一位小学校长一42岁的路克,在雪地里爬行1.6公里,历时3小时去上班,受到过路人和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原来,这学期初,为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路克公开说:“如果你们在11月9日前读书15万页,我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
全校师生使劲地读书,连校办幼儿园大一点的孩子也参加了这次活动。终于在11月9目前读完了15万页书。有的学生打电话给校长:“您爬不爬?说话算不算数?”也有人劝他:“你已达到激励学生读书的目的,不要爬了。”但是,路克坚定地说:“一诺千金,我一定爬着上班。”
与往常一样,路克早晨7点离开家门,但是他没有驾车,而是四肢着地爬行上班。为了安全和不影响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行,而在路边的草地上爬。过往汽车向他鸣笛致敬,有的学生索性和校长一起爬,新闻记者也前来采访。
经过3小时的爬行,路克磨破了5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他终于到了学校,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自己心爱的校长。当路克从地上站起来时,孩子们蜂拥而上,拥抱他,亲吻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