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官逼民反,大泽乡起义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南北朝)范云《赠俊公道人》
秦始皇扫平战国诸侯、统一中国之后,继续耀武扬威,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造骊山墓,累得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在秦政府的高压统治下,表面上天下太平,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险象环生。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农历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地方政府根据戍边任务征发了900名农民前往屯边,派出两位军官押着农民们一路风尘,日夜兼程赶往渔阳。不料,队伍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时,遭遇连天大雨,洪水淹没了道路,没法通行,被迫滞留下来。而按照秦朝的法律,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要一律处斩。
眼见大难临头,队伍里一个名叫陈胜的农民私下里跟一位名叫吴广的人商量说:“此地距离渔阳还有千里之遥,怎么也赶不上限期了,难道我们就白白地去送死吗?如今逃亡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个死,还不如起来造反,大干一场,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强。”
陈胜(?~公元前208)是阳城的贫苦雇农,从小就给地主做长工,深受压迫,饱受盘剥,心里“怅恨久之”,逐渐产生了反抗社会、推翻现实的想法,立志要干出大事业来。有一天,在田边休息时,他对长工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长工们哄堂大笑,反问道:“你一个耕田的雇工,哪来的富贵啊?”陈胜愤然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应征出发前,陈胜因为精明能干被押送他们的军官任命为戍卒屯长。上路后,结识了另一位戍卒屯长,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农民吴广,两人同命相怜,结为好友。
为了鼓动大家一起造反,陈胜、吴广秘密谋划,决定利用人们迷信鬼神的心理,用朱砂在一块白绸条上面写下“陈胜王”三个大字,塞进一条鱼肚子里。而后,设计诱使戍卒伙夫把鱼买回来做菜,剖开鱼腹,见到丹书,令大家万分惊讶,议论纷纷。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地外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学狐狸嚎叫,高喊:“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从睡梦中惊醒,惶恐不安,不禁对陈胜心生敬畏。
天亮后,吴广故意跑去激怒押解的军官,说:“反正误了期,还是让大家散伙回家吧。”军官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吴广夺过剑来,刺死一个军官。陈胜也冲进去,杀了另一个军官。
随后,陈胜、吴广召集戍卒们,动员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即便侥幸不斩,死在边关的也是十之六七。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父母遗传的吗?!”
戍卒们身陷绝地、走投无路,纷纷响应说:“我们愿意听从您的号令!”
于是,戍卒们揭竿而起,诈称公子扶苏、楚将项燕,设坛盟誓,以被杀军官之头致祭。陈胜称将军,吴广为都尉,蜂拥攻占大泽乡,由此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起义军从大泽乡出发,很快攻占了蕲县(今安徽宿县东南),不到一个月又连克铚县(今安徽宿县西)、酂县(今河南永城西)、苦县(今河南柘城县北)、谯县(今安徽襄县)等地,进而北至陈县(今河南淮阳)。陈县在周朝和春秋时期,曾是陈国的都城,战国后期又曾是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后,把陈县定为郡治,地位相当重要,拿下陈县对秦是一个重大打击。
这时,各地百姓早已对秦王朝的暴政满腔怨恨,于是闻风而动,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暴动队伍也随之迅速发展壮大。义军很快就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
占领陈县后,陈胜召集当地的父老乡绅议事。大家都说:“陈将军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随即称王,国号“张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建立政权之后,陈胜确定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推翻秦王朝的总体战略。他分兵三路,任命吴广为假王(副王),率领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迂回进攻关中;封昔日好友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拨给步兵三千人,分别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北)、魏国旧地(今河南东北部接连山西西南部),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今河南开封)等地区。一时间,反秦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荥阳是秦朝在东方的战略要地,附近有贮粮基地敖仓。秦朝以李斯之子李由为三川守,死守敖仓。吴广率主力军久攻荥阳不下,进退两难,形成僵持状态。
同年(秦二世二年)冬,陈胜另以周文为将军,蔡赐为上柱国,取道函谷关,进攻关中。周文一路收兵,至函谷关,战车已有千乘,兵数十万人。函谷关地处崤山之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文竟然一举越过了函谷关,进至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东),秦都城告急。
陈胜起义初期,秦朝官吏从东方回到咸阳,禀告秦二世。骄奢淫逸的秦二世大怒,把报忧者打入监狱。后来,从东方回来的官吏,都谎报说:“群盗已被扑杀,不足忧。”当周文起义军逼近咸阳时,秦二世再也不能自欺了,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少府章邯认为调兵已来不及,建议赦免骊山刑徒,编组新军。秦二世即下令大赦,很快组成一支几十万人的队伍,由章邯率领,向起义军大举反扑。周文孤军深入,缺乏后援,被迫退出关中,屯兵曹阳(今河南灵宝东北)。陈胜“令赵发兵西入关”,增援周文,武臣拒不执行。周文苦撑几十天,援兵不至,败退渑池。章邯追至,周文战败自杀,全军覆没,形势逆转。
章邯继续东进,围攻荥阳的吴广面临被章邯和李由前后夹击的危险。起义军副将田臧与吴广意见不合,认为“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竟矫称陈胜令,杀害了吴广。陈胜非但不惩处田臧,反而赐他“楚令尹印,使为上将”,使田臧取得指挥权。田臧令李归继续围攻荥阳,自己率精兵迎击章邯,败死于敖仓。章邯乘胜进击荥阳,杀李归,消灭了起义军的主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