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历史研究法
0.00     定价 ¥ 30.5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3864863
  • 作      者:
    梁启超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历史可读耶?二十四史、两《通鉴》、九通、五纪事本末,乃至其它别史、杂史等,都计不下数万卷,幼童习焉,白首而不能殚,在昔犹苦之;况于百学待治之今日,学子精力能有几者?中国历史可不读耶?然则此数万卷者,以之覆瓿,以之当薪;举凡数千年来我祖宗活动之迹足征于文献者,认为一无价值,而永屏诸人类文化产物之圈外,非惟吾侪为人子孙者所不忍,抑亦全人类所不许也。既不可不读而又不可读,其必有若而人焉,竭其心力以求善读之,然后出其所读者以供人之读。是故新史之作,可谓我学界今日最迫切之要求也已。近今史学之进步有两特征,其一,为客观的资料之整理:——畴昔不认为史迹者,今则认之,畴昔认为史迹者,今或不认。
展开
精彩书评
  正补两编,则任公先生晚年杰作,是出其一生治史之心得,以惠后学者也,概然竟以金针度人,如之何可弗广其流传,今之言历史研究法者类出稗贩,惟此两编为作者自抒心得之作,世有欲治国史者,此其南矣。
  ——著名史学家会兆梓
展开
精彩书摘
  至其持论多有为吾侪所不敢苟同者,则时代使然,环境使然,未可以居今日而轻谤前辈也。
  吾草此章将竟,对于与吾侪最接近之清代史学界,更当置数言。前清为一切学术复兴之时代,独于史界之著作,最为寂寥。唐、宋去今如彼其远,其文集、杂著中所遗史迹尚累累盈望。清则舍官书及谀墓文外,殆无余物可以相饷。史料之涸乏,未有如清者也。此其故不难察焉,试一检康、雍、乾三朝诸文字之狱,则知其所以钳吾先民之口而夺之气者,其凶悍为何如。其敢于有所论列而幸免于文网者,吾见全祖望一人而已(看《鲒琦亭集》)。窃位者壹意摧残文献以谋自固。今位则成闰矣,而已湮、已乱之文献终不可复,哀哉耗矣。虽然,士大夫之聪明才力终不能无所用,故压于此者伸于彼。史学之在清代,亦非无成绩之可言。章学诚之卓荦千古,前既论之矣。此外关于史界,尚有数种部分的创作:其一,如顾祖禹之《读史方舆纪要》,其书有组织,有断制,全书百三十卷一气呵成为一篇文字,以地理形势为经,而纬之以史迹。其善于驾驭史料盖前人所莫能逮。故魏禧称为“数千百年绝无仅有之书”也。其二,如顾栋高之《春秋大事表》,将全部《左传》拆碎而自立门类以排比之。善用其法,则于一时代之史迹能深入而显出矣。其三,如黄宗羲之《明儒学案》,实为中国有学史之始。其书有宗旨,有条贯,异乎钞撮驳杂者。其四,如赵翼之《廿二史札记》,此书虽与钱大昕、王鸣盛之作齐名(见前),然性质有绝异处。钱、王皆为狭义的考证,赵则教吾侪以搜求抽象的史料之法。昔人言“属辞比事,《春秋》之教”。赵书盖最善于比事也。此法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渐解应用,至赵而其技益进焉。此四家者,皆卓然有所建树,足以自附于述作之林者也。其他又尚有数类书在清代极为发达:(一)表志之补续。自万斯同著《历代史表》后,继者接踵,各史表志之缺,殆已补缀无遗,且所补常有突过前作者。(二)史文之考证。考证本为清代朴学家专门之业,初则仅用以治经,继乃并用以治史。此类之书有价值者毋虑百数十种。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历史研究法
自序
第一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说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
第二部分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绪论
总论
 第一章  史的目的
 第二章  史家的四长
 第三章  五种专史概论
分论一  人的专史
 第一章  人的专史总说
 第二章  人的专史的对相
 第三章  做传的方法
 第四章  合传及其做法
 第五章 年谱及其做法
 第六章  专传的做法
 第七章  人表及其做法(略)
分论二  事的专史(略)
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
 第二章  政治专史及其做法
 第三章  经济专史及其做法
 第四章  文化专史及其做法
 第五章  文物专史做法总说
分论四  地方的专史(略)
分论五  断代的专史(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