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薪火文集
0.00     定价 ¥ 4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807613275
  • 作      者:
    萧致治著
  • 出 版 社 :
    岳麓书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薪火文集》分为六部分,内容包括史学探索、序言与跋语、师友纪念与回忆、书评、杂文、同行学者关于本人著作的一些评论及其他,以及自编学谱等。旨在薪火相传,世代相继,帮助读者继承我们先辈的优良学术传统方面能起一点薪火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粗浅想法
    清朝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终结,又开启了中国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近代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编纂清史,应该紧紧把握这个转折特点,既要重视历史的继承性,也应考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种种需要,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所谓继承,不只是体裁体例方面的继承,还包括内容方面的历史传承。在内容上,不能不写帝王将相,却也不能专写帝王将相。应该把编  写内容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各个层面,并且勾画出其发展演变过程,展示历史发展大势,适当给予评论。特别是那些有益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容,以及足为振兴中华、为富强国家、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内容,应该努力收纳进去,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参考。古往今来,历史和现实总是有一定继承性的。孔子作《春  秋》,司马迁著《史记》,后一朝代为前朝修史,都不是为修历史而修历史,而是要从前代历史中吸取教训,为当时的现实需要和巩固统治服务。历史的内容非常丰富,取什么,舍什么,详什么,略什么,常常都是着  眼于现实和未来。“鉴古以知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无非是从历史中寻找对现实某方面的启示,借以指导当时的实践,使其作为更富成效,避免走弯路。历来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著作,多半是和现实有密切联系、能够满足现实某种需要的著作。当然,这种联系是有机的、自然的,不是外加的、生硬的。外加生硬的东西,同样不会有生命力。
展开
目录
壹 史学探索
历史研究与现实 003
关于清史编纂体裁体例的粗浅想法 008
略评中国近代官场的廉与贪 013
丘代中国反侵略的前奏——评珠海淇澳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020
林则徐鼎力扶奇才 023
近代中国改革的先驱——纪念魏源诞辰二百周年 028
从魏源、李剑农到吕振羽——评邵阳三位国际大史学家 031
严复与“第一知己”郭嵩焘0 41
外国人眼中的武昌起义 049
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的奠基人 059
评民国初年黄兴的基本政治倾向 071
中国共产党救国卫民的壮举——评工农红军长征 088

贰 序言与跋语
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再版前言 097
许增纮著《中国近代史论稿》序 104
《鸦片战争在舟山》序 110
顾俊彦著《林则徐与澳门》序 116
119 胡波著《香山买办与近代中国》序言
123 杨章健著《往事回眸》序
127 《黄兴评传》后记
129 《黄兴与辛亥革命》编后记

叁 师友纪念与回忆
135 博古通今的李剑农教授
142 已故史学家李剑农教育学生二三事
145 继承吕老治学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作贡献
149 姚薇元教授的治学之道
152 一次难忘的访谈——记1960年冬访问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教授
155 一代名师吴于廑
160 怀念陈旭麓先生
162 林增平先生与辛亥革命研究
167 尊师爱生楷模:悼念石泉先生
169 薛君度与辛亥革命及黄兴研究
176 难忘的一段经历——回忆1979年和章开沅先生访美
182 缅怀杨慎之同志
185 陈锡祺先生与鸦片战争暨林则徐研究
191 深深怀念吴雁南教授
194 从相识到永别四十八年友情铭脑间
198 相识四十年一书成永诀——纪念望龄老友逝世一周年

肆 书评
205 一本有特色的学术专著——读陈胜粦著《淋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
通鉴体史书的完善与发展——评章开沅主编的《青通鉴》 211
求真务实的力作文图并茂之佳品——夏剑钦著《魄源传》评价 215
政治与社会变迁互动的可喜探索——评林家有主编“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丛书 222
读《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226
叙论周详刻画入微——评周溯源著《北洋军阀鼻祖袁世觊》 228
促进研究深入的可喜探索——评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230

伍 杂文
花甲忆往235
我与辛亥革命史暨黄兴的研究239
情深谊长——访美散记之一246
美国现代化见闻——访美散记之二248
美国面面观——访美散记之三250

陆 同行学者关于本人著作的一些评论及其他
评《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纪事》(胡思庸)255
历史著述的创新和求实精神——评《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纪事》 (李希硕) 256
(鸦片战争史》序一 (陈锡祺) 260
(鸦片战争史》序二 (章开沅) 265
总结成果锐意求真——评《黄兴新论》 (元怡)267
黄兴人际关系的生动展现——读《领袖与群伦——黄兴与各方人物》 (王开宁)269
273 爱国主义的颂歌催人奋进的征鼓——读中国首届青年优秀图书奖获奖书《中华民族魂》(周溯源)
275 客观公允新见迭出——评《黄兴评传》(刘泱泱)评《黄兴评传》(莫永明)
279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洞察——读((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及其他(袁立春刘曼容)
291 萧致治,穿越于中国近代史时空的历史学家(张笃勤)
298 退而不休笔耕不止——萧致治教授“老有所为”的主要业绩(武汉大学老年协会、老教授协会)
305 师之楷模人之圭臬——为致治师八十寿辰而作(许增纮)
316 松鹤颂(丁济康)
317 师从姚薇元、萧致治导师(杨卫东)
332 友好祝贺八十华诞诗五首(邱远猷江日亨王贵民丁济康)
324 附录:自编学谱
378 跋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