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按:慎柔和尚的治案与王海藏治侯辅之医案的内容属于同一类,而与王肯堂治余云衢案的内容正相反,必须仔细阅读体认。因而想起《证治准绳》里叙述的朱丹溪几个医案的评语说:卢兄被发汗后,又出现发热说胡话;吕仲修汗后热不退,也说胡话;陶明节热退后,仍然不认识人,言语谬妄,都用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附子等补药而愈。的确,谵语一症,属于虚的竟然十居其八九啊!现在看这个医案,用温补法使口腔溃破好转;脉象恢复如常反而谵语不休,仍然指出胃有燥屎,与《伤寒论》第三十条说的:用承气汤使大便轻泻,而将谵语止住的道理相同。说明属于虚寒证的谵语,与不因虚寒而致的谵语,辨解起来是很困难的。统计一下,大概有三条路:一条是邪传阳明,热邪与燥屎搏结导致谵语,用三承气,或承气合入白虎汤治疗;一条内有虚寒,外象实热而谵语,就如朱丹溪所治的、王肯堂所叙述的那样;一条是病本为虚寒,恰巧挟有宿食积滞,因为身热灼津液成为燥屎而谵语,这个医案与桂枝汤证疑似证是这种情况。业医者谁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呢?投药一错,死生易如反掌。所以伤寒以及温热病,都是大病,有今天告诉人家没关系,明天却忽然死亡的;有判断此证必死,而迁延时间后竟然生还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