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均以单层平房为基本单元,且互相连接,向横平方向发展,而楼房数量较少,这与西方的高楼大厦迥然不同,是中国古建筑的第三个特征。
礼制制度贯穿于中国古建筑之中。中国是古礼之邦,对有关问题都做出礼制的规定。自西周以来,在建造房屋时就做出礼制的约束,什么是礼制制度的内容呢?在单体建筑或大型建筑,乃至城市规划中,都贯穿中轴线,主要建筑都安排在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前部为朝堂即办公之处,后部为居住要地)。这样一来,对各个建筑就产生了一套规定,时间久了,便成为后人必然遵守的一种礼制,这算是中国古建筑的第四个特征。
建筑本身具有封闭性。中国古代生活以家族为中心,因此在建筑上也反映出家庭观念。每人都固守其家,为了安全把自家的房屋用高墙包围起来,这样,一方面为了防卫,另一方面为了安全。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封建性的民众,希望闭关自守,不愿敞开往来,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第五个特征。
房屋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中国很早就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是由于当时树木成林便于取材,而且木材本身又是一种良性植物,当人们接触时给人一种柔和温暖的感觉,同时加工操作时极其容易,所以人们就大量地使用木材建造房屋,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第六个特征。
在重点部位进行装饰。一座建筑不单纯是工程技术,同时也应是一种综合艺术。在综合艺术中要体现雕刻、彩画、壁画、色彩以及各种装饰,艺术性较强,手法丰富多彩。在一座建筑中,一些部位应做重点装饰,以一个佛殿为例:柱壁石、屋檐、斗拱、瓦当、正脊、门帘等部位做得精致。在梁架部位、斗拱、梁头、瓜柱都有雕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第七个特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