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古代文论略说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了文学作品,就有研究文学作品的文论出现。我国的文论也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在这里,想对我国的古代文论,按照文学史的分期作个概述。
先秦文论先秦时期已有《诗经》和散文,已经产生了儒家和道家的文论。战国时期产生了《楚辞》,对《楚辞》的讨论在西汉已经开始。先秦时儒家的文论,有孔子讲《诗》。在《论语·为政》里,孔子提出“思无邪”来,说明他对诗歌创作,要求思想正确。((论语‘阳货》里,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是启发鼓舞作用,“观”是观察民情风俗的认识作用,“群”是联系群众,“怨”是讽刺。这个论点对后世有不小影响,直到清代王夫之论诗还在讲“兴观群怨”。
接下来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里讲了“知言养气”。“知言”是懂得各种不正确的言论,探讨它所以造成的原因,这对后来的鉴赏论有影响。“养气”是培养正气,培养正义感。唐代韩愈论文讲“气盛言宜”,就发挥了“养气说”。孟子又在《万章下》讲“知人论世”,要结合作家和他的时代来论他的作品,这在鉴赏上很重要。苟子在《苟子‘乐论》里,结合诗和音乐来讨论陶冶性情的教化作用,要去掉淫声和邪僻的文章,回到正路上。以上是儒家的文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