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br> 弓箭手,我用石头砸死你!<br> 敌强我弱,不能硬拼;一时困难,咬牙坚持。相信我,乌云总会过去,太阳还会再来!<br> 这话有点诗意,有点浪漫,不像打仗,对不对?告诉你,今天的主角是个军事家,更是个大诗人。他是谁呢?曹操呀。戏台上,他总是白脸,其实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本事大着呢。<br> 话说公元199年六月的某一天,突然有探子禀报曹操:“启禀丞相,袁绍正在整顿大军队,准备南下进犯!”曹操吃了一惊,立即召集谋士和将军,商议对策。<br> 大敌当前,大家都很害怕,因为袁绍占据河北,兵多将广,实力雄厚,曹军无论从军队数量还是从粮草装备上都处于劣势。曹操心里当然也很着急,但他并不表现出来,他说:“慌什么?我曹操是长大的,可不是吓大的!士兵不在多少,在于将军会不会指挥;谋士不看多少,关键看主帅善不善于使用。袁绍对手下的谋士和大将不好,听不进正确的意见,所以兵力虽然多,但战斗力并不强,有什么可怕的?”<br> 话虽然这么说,曹操可一点都没有轻敌的意思,他仔细考虑应对之策。千里黄河,袁绍会从哪里进攻?自己应该从哪里迎敌呢?是不是要把部队沿黄河一字摆开?那样当然不行,就算部队够用,被动防守也打不赢啊。曹操的眼睛在地图上看来看去,最后选择了官渡。官渡的交通四通八达,是许都东、北部的屏障,就像人的咽喉一样重要。而且这里离许昌较近,他等于在家门口作战,运送粮草兵器都比较方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