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模型集成基础
0.00     定价 ¥ 4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111337355
  • 作      者:
    黎连业, 张晓冬, 吕小刚编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读者对象
    为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
    从事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
    大、中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
    从事软件开发管理的科技人员
    主要内容: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
    软件过程评估的国际标准
    CMM2级(可重复级)的内容
    CMM3级(已定义级)的内容
    CMM4级(已管理级)的内容
    CMM5级(优化级)的内容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提问单
    CMMI的基本概念
    CMMI通用(公共)的实践
    CMMl2级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CMMI3级已定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CMMl4级量化管理级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CMMl5级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CMMI实施过程细则表和文档
展开
内容介绍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模型集成基础》从软件开发管理的角度,阐述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管理方法,详细地讲述了CMM/CMMI的管理与实施步骤,其目的是指导读者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明白CMM/CMMI的管理“做什么”?然后再明确“怎样去做”?项目开发中的每一个阶段要做哪些具体工作?需要写出什么样的文档?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CMM/CMMI每个等级的工作都自成一章。具体包括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概述、软件过程评估的国际标准、可重复级(等级2)、已定义级(等级3)、已管理级(等级4)、优化级(等级5)、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提问单及CMMI的基本概念、CMMI通用(公共)的实践、CMMI2级的主要内容和实践、CMMI3级已定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践、CMMI4级量化管理级的主要内容和实践、CMMI5级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与模型集成基础》可作为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和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教科书,对研究生而言是一本很实用的指导书,对软件开发人员、系统工程师以及管理人员来说也很有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2.软件开发进度难于控制
    软件是一种逻辑系统,设计软件所使用的逻辑量比设计硬件要多若干倍。为了完成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常常要考虑建立一个庞大的逻辑体系。另外,同样的软件算法在程序实现上的差别也非常大,加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投入的资源能否出结果,事先很难预料。软件的这种特点不仅给项目计划和论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软件开发过程很难保证按预定计划实现。
    3.软件工作量的估计较困难
    通常,要完成一项任务,需要根据其复杂性、工作量及进度要求安排人力,但软件的工作量是很难估计的。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软件开发实际上是逻辑思维过程,在编写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运行之前,软件开发的进展
    难于衡量,质量也难于评价,所以工作量很难估计。
    ·软件规模和复杂性呈指数剧增。开发一个大型软件系统,往往需要许多人分工协作。由于软件系统的结构很复杂,各部分联系密切,大量的通信、后勤工作增大了工作量。因此,增加人员,往往不仅不能缩短开发时间,反而会延缓进度,这是与生产一般工业产品的区别。
    4.软件质量难于保证
    软件的质量问题与其他商品的质量问题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软件是属于计算机领域的产品,软件设计人员与用户对计算机的了解和想法有很大的距离,程序人员通常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用户对软件的要求,而计算机用户对自己所想使用的软件功能和性能在事前也难以说清楚,这样一来,在需求分析上就难免存在差距。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即使有多种文档,大量的素材仍在程序员的头脑中,软件也只有程序清单,这就使得不了解情况的人很难插上手,最终导致了软件的个性和维护十分困难。实际上对软件质量最有发言权的是用户,但用户无法也无力参与到软件的质量管理中,这就导致软件设计常有不少随意性,使软件的质量控制成为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以至于计算机产业普遍存在投入了大额资金和大量人力,却得不到用户满意的产品的情况。如何控制和管理软件产品的质量,是软件行业从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在于软件的特殊性。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
1.1 软件过程评估的必要性
1.1.1 软件特殊性的需要
1.1.2 改进软件过程的需要
1.1.3 降低软件风险的需要
1.1.4 CMM对软件需求管理的需要
1.2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概况和主要用途
1.2.1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概况
1.2.2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主要用途
1.3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体系结构
1.3.1 能力成熟度模型中涉及的专业术语
1.3.2 能力成熟度模型中涉及的缩略语
1.3.3 软件过程成熟度的五个等级
1.3.4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内部结构
1.3.5 关键过程域
1.3.6 关键实践
1.3.7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
1.3.8 跨越成熟度等级
1.3.9 软件过程成熟度提问单
1.4 能力成熟度模型各等级之间的关系
1.4.1 从初始级向可重复级过渡
1.4.2 从可重复级向已定义级过渡
1.4.3 向已管理级和优化级过渡
1.5 能力成熟度模型实施人员和组织机构的划分
1.5.1 人员的构成
1.5.2 组织机构
1.5.3 CMM工作人员的业务发展方向
思考题

第2章 软件过程评估的国际标准
2.1 软件过程评估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与制定目的
2.1.1 软件过程评估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
2.1.2 软件过程评估国际标准的制定目的
2.2 软件过程评估标准的组成
2.2.1 ISO/IECTR15504软件过程评估标准信息文件
2.2.2 正式发布的ISO/IEC15504标准
2.3 软件过程评估参考模型
2.3.1 过程维
2.3.2 过程能力维
2.3.3 指示
2.4 软件过程评估及其应用
2.4.1 过程评估
2.4.2 过程改进
2.4.3 过程能力评定
2.5 CMM与CMMI的关系
2.5.1 CMMI的产生
2.5.2 CMMI、CMM和ISO15504模型的等级名称的对应关系
2.5.3 CMMI和CMM的过程域
2.5.4 CMM/CMMI家族史
思考题

第3章 CMM2级(可重复级)的内容
3.1 CMM2级的过程基本特征
3.2 CMM2级的关键过程域
3.3 CMM2级上的需求管理
3.3.1 需求管理的目标
3.3.2 需求管理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3.3.3 需求管理的实施过程
3.3.4 需求管理的评价
3.4 CMM2级上的软件项目计划
3.4.1 软件项目计划的内容目标和具体步骤
3.4.2 软件项目计划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3.4.3 软件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
3.4.4 软件项目计划的评价
3.5 CMM2级上的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
3.5.1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目标
3.5.2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3.5.3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实施过程
3.5.4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评价
3.6 CMM2级上的软件转包合同管理
3.6.1 软件转包合同管理的目标
3.6.2 软件转包合同管理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3.6.3 软件转包合同管理的实施过程
3.6.4 软件转包合同管理的评价
3.7 CMM2级上的软件质量保证
3.7.1 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
3.7.2 软件质量保证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3.7.3 软件质量保证的实施过程
3.7.4 软件质量保证的评价
3.8 CMM2级上的软件配置管理
3.8.1 软件配置管理的定义
3.8.2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标
3.8.3 配置管理要求
3.8.4 配置的范围
3.8.5 软件配置管理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3.8.6 软件配置管理的实施过程
3.8.7 软件配置管理的评价
思考题

第4章 CMM3级(已定义级)的内容
4.1 CMM3级的过程基本特征
4.2 CMM3级的关键过程域
4.3 CMM3级上的组织过程焦点
4.3.1 组织过程焦点的目标
4.3.2 组织过程焦点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4.3.3 组织过程焦点的实施过程
4.3.4 组织过程焦点的评价
4.4 CMM3级上的组织过程定义
4.4.1 组织过程定义的目标
4.4.2 组织过程定义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4.4.3 组织过程定义的实施过程
4.4.4 CMM3级上的组织过程定义评价
4.5 CMM3级上的培训程序
4.5.1 培训程序的目标
4.5.2 培训程序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4.5.3 培训程序的实施过程
4.5.4 培训程序的评价
4.6 CMM3级上的集成软件管理
4.6.1 集成软件管理的目标
4.6.2 集成软件管理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4.6.3 集成软件管理的实施过程
4.6.4 集成软件管理的评价
4.7 CMM3级上的软件产品工程
4.7.1 软件产品工程的目标
4.7.2 软件产品工程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4.7.3 软件产品工程的实施过程
4.7.4 软件产品工程的评价
4.8 CMM3级上的组间协调
4.8.1 组间协调的目标
4.8.2 组间协调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4.8.3 组间协调的实施过程
4.8.4 组间协调的评价(检查与实施)
4.9 CMM3级的同行评审
4.9.1 同行评审的目标
4.9.2 同行评审的执行约定和执行能力
4.9.3 同行评审的实施过程
4.9.4 同行评审的评价
思考题

第5章 CMM4级(已管理级)的内容
5.1 CMM4级的过程基本特征
5.2 CMM4级的关键过程域
5.3 CMM4级上的定量过程管理
5.3.1 定量过程管理的目标
……
第6章 CMM5级(优化级)的内容
第7章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提问单
第8章 CMMI的基本概念
第9章 CMMI通用(公共)的实践
第10章 CMMI2级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第11章 CMMI3级已定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第12章 CMMI4级已定量管理级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第13章 CMMI5级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附录 CMMI实施过程细则表和文档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