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江三峡区段,由于川东山地地壳上升,长江垂直侵蚀强烈,河谷深切,岸坡陡峭。在湖北西部西陵峡江段有一处著名的急流险滩叫新滩,该处在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山体崩塌,数亿立方米的土石体落人江中,堵塞江道近15km,严重影响通航达25年之久。公元1523年(明嘉靖二年)该处又一次发生山体大崩塌,巨量土石方再次落入江中。1985年6月,新滩再度发生崩塌和滑坡,滑动和崩落的岩土体总量约为3×107rri3,船只被迫停航。1933年8月25日,地震引起四川选溪境内岷江岸坡山体大崩塌,崩落体使岷江堵塞,形成三个堰塞湖,致使6800余人死亡;一个多月后,堵塞体被江流冲垮溃决成灾,泛滥的江水淹没了下游的大片农田和村庄,又造成2500余人死亡,残留的崩塌岩堆至今仍保留在选溪的岷江河谷中
崩塌现象一般是急剧、短促、猛烈和突发性的,因而常具有灾难性的后果。规模小的崩塌或崩落(落石)的土石方仅有数立方米到数十立方米,大者可达数百、数千甚至数万立方米,崩落土石体达到数十万、上千万甚至更多的山体大崩塌多和地震相关联,发生的次数也极为有限。大型山崩如果发生在江河岸坡,有时会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一旦堵塞体溃决便会造成重大灾难
崩塌对山区铁路和公路及道路的安全营运危害很大,也是交通线路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在施工中由于崩塌的发生,可造成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在运营线上产生的崩塌、落石,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大型的崩塌还会中断交通运输,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我国西南、西北和华东地区,如宝成、宝天、成昆、黔昆、鹰厦等铁路线历年均有崩塌、落石的发生,沿着这些铁路线常形成崩塌岩堆群。据不完全统计,崩塌和坠石几乎占到全部铁路路基病害的50qo以上(2)崩塌的分类崩塌可按其发生的性质进行分类,分为断层破碎带崩塌、节理裂隙崩塌、风化破碎体崩塌和软硬岩层接触带崩塌等
(3)崩塌的防治崩塌的防治应尽量以根治作为基本原则,对一些重要区域或重要交通线路路段,要确保边坡体不发生崩塌现象。当不能根治时,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治崩塌和崩塌造成的危害:1)清除斜坡体上的危石。对于道路或山地建设工程周边总体稳定、但存在数量有限的有坠落危险的危石的边坡,应尽量将危石予以清除,这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支补。当斜坡上凸出的岩石块体基本稳定但安全性又不高、或者岩石块体不太稳定但又难以清除时,可采用支补的方法加以固定。支朴是在上部探头下方悬空的危岩下设置浆砌片石支墩或混凝土支顶墙等支撑体。其基本条件是支墩或支顶墙基础稳固,无滑动崩落危险。当坡面陡峻,危岩分散而坚硬,既无支撑条件又不宜清除时,可采用插别的方法予以加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