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资料手册
0.00     定价 ¥ 59.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111321491
  • 作      者:
    国振喜主编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资料手册》是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J186-2002),并结合工程实践和多方著述等编写的实用工具书。《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资料手册》内容包括:工程地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地基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建筑结构荷载,混凝土结构设计材料标准及一般规定,常用求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常用符号和代号,我国环境保护标准规定,气象,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等。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资料手册》技术标准新,内容丰富,简明实用,可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及科学研究人员使用与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国长江三峡区段,由于川东山地地壳上升,长江垂直侵蚀强烈,河谷深切,岸坡陡峭。在湖北西部西陵峡江段有一处著名的急流险滩叫新滩,该处在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山体崩塌,数亿立方米的土石体落人江中,堵塞江道近15km,严重影响通航达25年之久。公元1523年(明嘉靖二年)该处又一次发生山体大崩塌,巨量土石方再次落入江中。1985年6月,新滩再度发生崩塌和滑坡,滑动和崩落的岩土体总量约为3×107rri3,船只被迫停航。1933年8月25日,地震引起四川选溪境内岷江岸坡山体大崩塌,崩落体使岷江堵塞,形成三个堰塞湖,致使6800余人死亡;一个多月后,堵塞体被江流冲垮溃决成灾,泛滥的江水淹没了下游的大片农田和村庄,又造成2500余人死亡,残留的崩塌岩堆至今仍保留在选溪的岷江河谷中
    崩塌现象一般是急剧、短促、猛烈和突发性的,因而常具有灾难性的后果。规模小的崩塌或崩落(落石)的土石方仅有数立方米到数十立方米,大者可达数百、数千甚至数万立方米,崩落土石体达到数十万、上千万甚至更多的山体大崩塌多和地震相关联,发生的次数也极为有限。大型山崩如果发生在江河岸坡,有时会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一旦堵塞体溃决便会造成重大灾难
    崩塌对山区铁路和公路及道路的安全营运危害很大,也是交通线路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在施工中由于崩塌的发生,可造成严重的人身安全事故。在运营线上产生的崩塌、落石,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大型的崩塌还会中断交通运输,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我国西南、西北和华东地区,如宝成、宝天、成昆、黔昆、鹰厦等铁路线历年均有崩塌、落石的发生,沿着这些铁路线常形成崩塌岩堆群。据不完全统计,崩塌和坠石几乎占到全部铁路路基病害的50qo以上(2)崩塌的分类崩塌可按其发生的性质进行分类,分为断层破碎带崩塌、节理裂隙崩塌、风化破碎体崩塌和软硬岩层接触带崩塌等
    (3)崩塌的防治崩塌的防治应尽量以根治作为基本原则,对一些重要区域或重要交通线路路段,要确保边坡体不发生崩塌现象。当不能根治时,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治崩塌和崩塌造成的危害:1)清除斜坡体上的危石。对于道路或山地建设工程周边总体稳定、但存在数量有限的有坠落危险的危石的边坡,应尽量将危石予以清除,这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支补。当斜坡上凸出的岩石块体基本稳定但安全性又不高、或者岩石块体不太稳定但又难以清除时,可采用支补的方法加以固定。支朴是在上部探头下方悬空的危岩下设置浆砌片石支墩或混凝土支顶墙等支撑体。其基本条件是支墩或支顶墙基础稳固,无滑动崩落危险。当坡面陡峻,危岩分散而坚硬,既无支撑条件又不宜清除时,可采用插别的方法予以加固。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工程地质
1.1 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及地质年代与第四纪沉积地层及地貌
1.1.1 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及地质年代
1.1.2 第四纪沉积地层与地貌
1.2 地下水与工程地质灾害及防治
1.2.1 地下水
1.2.2 工程地质灾害及防治

第2章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
2.1 术语和基本规定
2.2 勘察方案布设
2.3 地下水与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
2.4 岩土工程评价

第3章 地基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3.1 土的三相组成与土的实测物理性质指标
3.1.1 土的三相组成
3.1.2 土的实测物理性质指标
3.2 土的其他物理性质指标与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换算
3.2.1 土的其他物理性质指标
3.2.2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换算
3.2.3 计算例题
3.3 黏性土的物理状态特性
3.3.1 黏性土的物理状态特性指标
3.3.2 黏性土的物理状态计算例题
3.4 无黏性土的物理状态特性
3.4.1 无黏性土的物理状态特性指标
3.4.2 无黏性土的物理状态计算例题

第4章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
4.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定
4.1.1 离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总则
4.1.2 术语与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4.2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与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4.2.1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4.2.2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4.3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与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
4.3.1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4.3.2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
4.4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与电气
4.4.1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4.4.2 电气

第5章 建筑结构荷载
5.1 荷载术语与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
5.1.1 荷载术语
5.1.2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
5.1.3 荷载效应组合
5.2 永久荷载
5.2.1 永久荷载标准值
5.2.2 常用材料和构件自重标准值
5.3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
5.3.1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
5.3.2 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
5.3.3 屋面活荷载和屋面积灰荷载
5.3.4 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水平荷载与动力系数
5.4 起重机荷载
5.4.1 起重机竖向和水平荷载
5.4.2 多台起重机的纽合
5.4.3 起重机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及准永久值系数
5.4.4 国内常用一些起重机技术资料
5.4.5 计算例题
5.5 雪荷载
5.5.1 基本雪压
5.5.2 雪荷载标准值、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及准永久值系数
5.5.3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5.6 风荷载
5.6.1 基本风压
5.6.2 风荷载标准值
5.6.3 横风向风振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公式

第6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材料标准及一般规定
6.1 混凝土
6.1.1 混凝土的定义及特性
6.1.2 混凝土强度等级定义及选用规定
6.1.3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规定
6.1.4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与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宽度限值
6.1.5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
6.1.6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6.1.7 混凝土弹性模量及其他计算指标
6.1.8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用
6.1.9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6.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6.2.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6.2.3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6.2.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6.3 常用水泥
6.3.1 常用水泥的品种及应用
6.3.2 常用水泥的强度
6.3.3 水泥的验收与保管
6.4 钢筋选用及计算指标
6.4.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选用
6.4.2 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与设计值及弹性模量
6.5 钢筋的锚固
6.5.1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计算
6.5.2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用表
6.6 钢筋的连接
6.6.1 受力钢筋连接接头设置规定
6.6.2 受力钢筋接头位置要求及配筋百分率二
6.6.3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计算用表
6.6.4 纵向受压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计算用表
6.7 沉降缝
6.7.1 沉降缝的作用及设置
6.7.2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
6.8 伸缩缝
6.8.1 素混凝土结构伸缩缝
6.8.2 铜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
6.8.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6.8.4 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措施
6.9 混凝土结构抗震规定
6.9.1 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6.9.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
6.9.3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6.9.4 结构构件材料的选用
6.9.5 钢筋的锚固和连接接头规定
6.9.6 钢筋的锚固长度计算用表
6.9.7 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计算用表
6.10 混凝土结构防震缝设置
6.10.1 防震缝的设置及做法
6.10.2 防震缝设置的条件和宽度

第7章 常用求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7.1 平面图形面积
7.2 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7.3 物料堆体和计算

第8章 常用符号和代号
8.1 常用符号
8.1.1 法定计量单位符号
8.1.2 文字表量符号
8.1.3 化学元素符号
8.2 常用代号
8.2.1 常用构件代号
8.2.2 塑料、树脂名称缩写代号
8.2.3 常用增塑剂名称缩写代号

第9章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规定
9.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9.1.1 一般规定
9.1.2 水质监测及实施与监督
9.2 空气污染
9.2.1 标准大气的成分及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9.2.2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与最高容许浓度
9.3 噪声
9.3.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9.3.2 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噪声栎准
9.3.3 工业企业厂区内各类地点噪声标准
9.3.4 现有企业噪声标准
9.3.5 建筑现场主要施工机械噪声限值
9.3.6 中国机动车辆噪声标准

第10章 气象
10.1 风级及降雨等级
10.1.1 风级
10.1.2 降雨等级
10.2 我国主要城市(镇)气象参数与采暖期度日数
10.2.1 我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10.2.2 我国主要城镇采暖期度日数
10.2.3 世界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10.3 冬期施工起讫日期

第11章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
11.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术语与基本规定
11.2 部分行业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