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抗肿瘤中医药研究多集中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与扶正药物,并逐步将中医药在肿瘤领域的应用概括为“扶正祛邪,增效减毒”等几个主要方面,其中尤其对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活血化瘀与益气扶正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对清热解毒药物的研究,现已经认识到其细胞毒作用与诱导凋亡活性,虽然长春花、三尖杉、喜树、青黛中已分别提取长春花碱类、三尖杉酯碱类、喜树碱类、靛玉红等,然而大多数的清热解毒药物其细胞毒作用普遍不如化疗药物。有些药物不但有抗肿瘤的效果,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如白花蛇舌草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的功能;某些清热解毒药尚能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如白花蛇舌草可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本类药物多有较广的抗菌、抗病毒与抗炎功能,有消炎、退热、散肿、中和毒素的作用。炎症是促使肿瘤扩散恶化的条件之一,由于这类药物能控制肿瘤周围炎症,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能有助于控制肿瘤的发展。
对活血化瘀的研究,已认识到中药改善高凝状态与肿瘤控制(尤其是复发转移)的关系。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某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活血化瘀方药可以促进改善血液循环,软化结缔组织,可能改善实体瘤局部的缺氧状态,提高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由于癌瘤周围有大量纤维蛋白沉积,并形成纤维蛋白网络,使抗癌药物和免疫活性细胞不易深入瘤内。有些活血化瘀药具有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性和降低纤维蛋白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可能防止或破坏肿瘤周围及其癌灶内纤维蛋白的凝集,同时通过改善肿瘤组织的微循环,使抗癌药物容易到达肿瘤部位。活血化瘀法通过减弱血小板凝聚性,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减少恶性肿瘤扩散和转移的机会。从莪术中分离出榄香烯是活血化瘀类中药新药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之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