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法国文化史.4,大众时代,二十世纪
0.00     定价 ¥ 7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61781074
  • 作      者:
    让-皮埃尔·里乌(Jean-Pierre Rioux),让-弗朗索瓦·西里内利(Jean-Francois Sirinelli)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岁月悠悠,在那漫漫的世纪中,那些曾在法兰西土地上安养生息的人们,该任何认识其周遭的世界呢?这个凭借着教育和训诫代代相传的世界,文学曾给予它形形色色的描绘,使之升华;林林总总的社会准则和价值体系使其规范;娱乐消遣为它乔装打扮;伟大的知识和思想为它规划构建;科学对其进行解释;技术对其步步掌控;神话传说和各种信仰又赋予它独特的意蕴——对这样一个世界,昔?栖息于此的人们究竟如何说?如何思?
  换言之,在此呈现的是法国文化史的另一种书写,以怀念人们在欧罗巴西端这方土地上的不懈努力。作者试图在《法国文化史(Ⅳ大众时代二十世纪)》这部史书中阐释热尔贝和萨特、吕里和塞尚、让-古戎和蒂诺·罗西的故乡所传承、所获取、所言说、所思索、所想象、所创造出的一切事物。这便是新一代文化史学的勃勃雄心,也是滋养和支撑着我们这套论著的理念:如保罗-里科所言,我们要对法国在十五个世纪里由“承继与创造的法则”所决定的一切,做出精深而又生动的描述。
  《法国文化史(Ⅳ大众时代二十世纪)》由让-皮埃尔·里乌等编著。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玛丽亚娜领头
  毫无疑问,本卷第一部分的要点,在1885年6月1日星期一,当共和国为维克多?雨果举行首次完全世俗的国葬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这次葬礼庄严而盛大,因而符合现在这样一个毫无耐性、异常急躁时代的国民的期望,与法国始终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完全相称。戏剧家朱尔?克拉勒蒂直截了当地说过:“确保我们国家在世界上拥有霸权的是文学艺术,是小说,是历史。”参议员勒内?戈布莱②进一步颂扬说,雨果“来自我们中间,来自我们的传统,来自我们的种族。有正当理由感到骄傲的法国要求得到雨果。法国以他为荣,为他自豪,法国今天自身也享有隆名盛誉”。这种自豪把夸耀和热情,把无比激奋的民众和法定社团,把古老的反教权的自然神论者向“所有灵魂”要求的祈祷和对具有真知灼见的原则以及对与生俱来的爱国主义的充分肯定结合起来。是的,这是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拥护共和国的加冕典礼。
  这次葬礼行列行进将近九个小时,从凯旋门到先贤祠,中间经过协和广场、圣日耳曼大街、米歇尔大街和苏弗洛大街。所经之处合理而浓烈地混合着革命圣地的历史和褪尽光辉的贵族阶级的历史。葬礼的行列向挂着黑纱的纪念性建筑物,向仓促建成的这位法兰西院士的塑像表示敬意,这些塑像是人们热火朝天、挑灯夜战建造起来的,恰好有爱迪生电力公司慷慨提供的电这个“现代奇迹”的照明。不时使葬礼行列停顿下来的“圣经柜”③的军事分队光亮耀眼,豪情满怀,被人们激动的目光一览无余。人们听见大炮有节奏地齐鸣致哀,还有应时的颂歌与合唱。然后有19位发言者讲话。他们当中,政治家早上在凯旋门发言,作家晚间在先贤祠演说,这形成艺术与共和国之间古已有之的合理和完美的对际。国家的所有机构和来自整个法国的为数不少于1168个团体与“会社”汇聚戈一股前所未有的人流,完完整整、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显示出进步、理性和思想结合的青春活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世俗化大众化分裂(1885—1918)
第一章 玛丽亚娜领头
1 共和国持续的晴天
2 近似的民主
3 初等教育的基座
4 从幼儿园到大学
5 阅读和美术
第二章 冲突的文化
1 天主教徒与自由思想者
2 自由的政教分离
3 德雷福斯事件的青春活力
第三章 大众的视野
1 没落衰退和现代性
2 印刷品的黄金时代
3 象征派的挑战和新艺术
第四章 娱乐消遣时代
1 欢庆活动
2 旅游
3 天堂般的电影
4 现代体育运动
第五章 中间色调的分裂
1 塞尚的孩子们
2 1913年的会合
3 规范之外的三个影响领域
第六章 死亡和赞同
1 防御性的允诺
2 难以忍受的痛苦
第二部分 加速的时代(1918—1962)
导言
第七章 仍然是共和国
1 共和国的单一文化
2 右派和左派:一种重新激活的冲突文化
3 一个和平主义的法国吗?
第八章 学校、大众和电
1 “羊皮纸的胜利腾飞”?
2 小学教师的共和国
3 图像和声音的运用
第九章 重现的时光?
1 变幻莫测的光线
2 一根超现实主义的导火线吗?
3 疯狂岁月的文化
第十章 黄昏
1 法?西之谜
2 历史的觉醒
3 启蒙哲学受挫?
4 印度夏天
第十一章 子夜文化
1 巴黎一柏林?知识界的附德主义
2 诗人的荣誉
3 战俘法国的逃亡文化?
4 意识形态的改朝换代
第十二章 没有战后
1 一种反映时代的文化?
2 在冷战的阴影下
3 “法国蜗牛不再有外壳”
第十三章 大众文化深深扎根
1 广播的鼎盛时代
2 谷登堡的法国:死期延缓?
3 “孟戴斯时代”
第三部分 世纪末(60年代至今)
导言
第十四章 60年代,初期风格
1 “创新”的飞沫
2 “伙伴”时代
3 电视不可逆转的上升
第十五章 “辉煌的30年”中期
1 1965年,转折的一年
2 1968年五月风暴:法国的一次例外?
3 大众文化,还是社会文化的新分化?
4 共和国永存
第十六章 国家紧缩
1 多种形态的危机
2 教育令人失望
3 维护文化例外
第十七章 大众文化消费
1 没有规律的供与求
2 行为的频繁变化
3 对音像心醉神迷
4 面包和游戏
第十八章 价值问题
1 主体回归
2 形象创造
3 世界再受迷惑
4 记忆患病,特性困惑
结束语
人名、地名和著作名索引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