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是兄弟相争的过程中,诸多皇后、母后各自护持自己的子嗣继承其父之位,形成与兄终弟及秩序相抗衡而又交错出现的现象。如上列君主及后妃表所示,神元帝力微诸子均得相继居位,但是只有文帝沙漠汗一系的后人得到发展机会,这得力于文帝的封后和兰妃,然而又导致以后封后和兰妃各自子嗣之间的斗争。穆帝猗卢欲立次子,先出长子于外并黜其母,也是预防母为子争。
穆帝猗卢死后绝嗣,其兄桓帝之后祁氏害死兰妃后嗣平文帝郁律。平文帝王后则极力反抗桓后祁氏,在危殆情势下终于突破祁后的压力,立平文之子烈帝翳槐。在复杂的争位过程中,文帝兰妃两次为子孙争得君位;桓帝祁后三次为子孙夺得继承权,先后立君四人五次;平文帝王后则先为平文的庶长子翳槐夺得继承权,后又以己子什翼犍继承长兄翳槐君位。这都是后权、母后权极为强大的典型证据。
由此看来,这个阶段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两种继承秩序的激烈竞争。更为古老的兄终弟及制符合立长君以维持部落势力的原则,有它存在的理由,因而往往得到部落大人更多的支持。但是同辈兄弟以及父辈兄弟众多,选择中易生纠纷,兄终弟及制归根结柢也不利于拓跋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兄弟之数毕竟是有限的,拓跋权位还得让下一辈来传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