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拓跋史探
0.00     定价 ¥ 46.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108036827
  • 作      者:
    田余庆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结束十六国纷乱局面的拓跋鲜卑,是怎样从落后状态乘时崛起,担当了开启北朝,从而孕育隋唐的历史任务?《拓跋史探(修订本)》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他以敏锐深邃的史学眼光,论证了拓跋在与代北乌桓共生的百余年中发育成长,并从此积累了经验和力量。拓跋珪用野蛮手段建立残酷悖伦的子贵母死制度,暴力离散母族、妻族部落组织,巩固了拓跋君权和北魏政权,把拓跋部落联盟带进文明社会,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拓跋珪的野蛮手段使拓跋部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留下了后遗症,以致后人不知道把拓跋史诗中充满野性的历史素材如何裁剪成皇帝认可的体面的国史。北魏国史大狱之兴以及北魏史学不振,根源盖出于此。
展开
精彩书摘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是兄弟相争的过程中,诸多皇后、母后各自护持自己的子嗣继承其父之位,形成与兄终弟及秩序相抗衡而又交错出现的现象。如上列君主及后妃表所示,神元帝力微诸子均得相继居位,但是只有文帝沙漠汗一系的后人得到发展机会,这得力于文帝的封后和兰妃,然而又导致以后封后和兰妃各自子嗣之间的斗争。穆帝猗卢欲立次子,先出长子于外并黜其母,也是预防母为子争。
    穆帝猗卢死后绝嗣,其兄桓帝之后祁氏害死兰妃后嗣平文帝郁律。平文帝王后则极力反抗桓后祁氏,在危殆情势下终于突破祁后的压力,立平文之子烈帝翳槐。在复杂的争位过程中,文帝兰妃两次为子孙争得君位;桓帝祁后三次为子孙夺得继承权,先后立君四人五次;平文帝王后则先为平文的庶长子翳槐夺得继承权,后又以己子什翼犍继承长兄翳槐君位。这都是后权、母后权极为强大的典型证据。
    由此看来,这个阶段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两种继承秩序的激烈竞争。更为古老的兄终弟及制符合立长君以维持部落势力的原则,有它存在的理由,因而往往得到部落大人更多的支持。但是同辈兄弟以及父辈兄弟众多,选择中易生纠纷,兄终弟及制归根结柢也不利于拓跋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兄弟之数毕竟是有限的,拓跋权位还得让下一辈来传承。 
    ……
展开
目录
前言
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
一 《魏书》“子贵母死”所据的汉典和旧法
二 拓跋部早期君位传承中后妃的作用
三 君位传承中后妃的部族背景
四 离散部落与子贵母死
五 子贵母死制度的几个问题
六 小结

贺兰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一
一 贺兰与拓跋
二 贺赖头徙平舒与贺讷总摄东部
三 道武帝离散贺兰诸部落
四 贺兰部落离散以后的余波

独孤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二
一 前秦灭代以后的独孤部
二 刘显引窟咄争位和道武帝离散独孤诸部落
三 《魏书》所见的刘奴真与刘罗辰
四 部落离散以后的独孤部民

关于子贵母死制度研究的构思问题

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魏书·序纪》有关史实解析
一 缘起
二 拓跋东、中、西三部简况
三 释《序纪》所见惠帝、炀帝东奔诸事
四 惟氏、维氏与祁氏
五 代谷的地理背景与两晋护乌桓校尉的广义职能
六 东木根山地名的来历和拓跋立都问题
七 两种类别的代北乌桓
八 拓跋内乱与乌桓动向
九 前燕云中之戍——代北周边关系之一
十 朔方局势与前秦灭燕、灭代——代北周边关系之二
十一 前秦灭代后对代北乌桓的处置
十二 拓跋与代北乌桓的共生关系

《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
一 《真人代歌》释名
二 《代歌》、《代记》及其与《魏书·序纪》关系的推测
……
文献所见代北东部若干拓跋史迹的探讨
关于拓跋猗卢残碑及拓本题记二则——兼释残碑出土地点之疑
附录一 关于拓跋地境等讨论二题(摘录)
附录二 《魏书》所见的若干乌桓姓氏(摘录)
修订本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