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0.00     定价 ¥ 50.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虹口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5804393
  • 作      者:
    沈从文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该书内容充实,文字清丽,斐然可读,插图丰富且多为珍品,诚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经典著作,深受专家赞誉和普通读者欢迎。
展开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9年起任教于青岛大学,1946年到北京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在中国历史文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丝绸图案》(与王家树合编,1957),《唐宋铜镜》(1958)、《龙凤艺术》(1960)等文集以及历时十五年写出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1980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商代部分,辑录了较多用不同材料反映不同衣着体型的商代人形,文字说明却较少。私意这些人形,不仅反映商王朝不同阶层,可能还包括有甲骨文中常提到的征伐所及,当时与商王朝对立各部族,如在西北的人方、鬼方,在东南的徐、淮夷,在西南的剂、楚及巴、濮各族人民形象。在铜、玉、陶、石人形中,必兼而有之。特别是青铜兵器和其他器物上所反映形象,多来自异族劲敌,可能性更大。
展开
精彩书摘
  中部宴乐。另一图右侧有高脚条案,上陈二罍,上各横搁一长柄洒勺。青铜制或竹木制实物虽经常出仁,至于当时应用形象,则只能从这类冈像反映,得到些具启发性知识。本冈重要处在乐器处理和有关附属物形象。古代诸侯于宫廷宴会、宗庙祭祀必具金石之乐,是以编钟、编磬为主,加笙瑟等乐部,八音合奏而成章。挂钟磬的架子名“笱簇”,照占文献所说,磬声清越,架座必雕鸾凤,亡面横梁还得加些善呜叫而声音清细好听的螽斯类小草虫。钟鼓出声洪壮,架座应雕虎豹,也配上些其它善于鸣吼的兽类作装饰。这种美学意识的形成,实由于儒家讲礼乐及阴阳家“天人合一”之说流行的反映。所以这种象征性设想,广泛影响到上层结构意识形态各部门。
  ……
展开
目录
序言/郭沫若
引言/沈从文
一 旧石器时代出现的缝纫和装饰品
二 新石器时代的绘塑人形和服饰数据
三 新石器时代的纺织
四 商代墓葬中的玉、石、陶、铜人形
五 周代雕玉人形
六 周代男女人形陶范
七 战国楚墓漆瑟上彩绘猎卢、乐部和贵族
八 战国帛画妇女
九 战国楚墓彩绘木俑
一○ 战国彩绘漆卮上妇女羣像
一一 战国雕玉舞女
一二 战国雕玉小孩和青铜弄雀女孩
一三 战国铜鉴上水陆攻战纹
一四 战国青铜壶上采桑、习射、宴乐、弋猎纹
一五 战国鶸尾冠被练甲骑士
一六 战国佩玉彩琉璃珠和带钩
一七 江陵马山楚墓发现的衣服和衾被
一八 马山楚墓出土的锦绣
一九 西汉墓壁画二桃杀三士部分
二○ 汉空心砖持戟门卒
二一 汉贮贝器上滇人奴隶和奴隶主
二二 高冠盛装乐舞滇人
二三 西汉画像砖
二四 汉石刻垂绶佩剑武士
二五 汉代陶俑砖刻所见农民
二六 戴花钗三女仆
二七 汉望都壁画伍佰八人
二八 汉代舞女
二九 汉画刻中所见几种骑士
三○ 汉朱鲔墓石刻
三一 汉、魏晋墓壁画男女像
三二 汉石刻簪笔奏事官吏
三三 东汉墓彩绘壁画和石刻
三四 汉讲学图画像砖
三五 汉武氏石刻贵族梁冠和花钗
三六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几件衣服
三七 汉代锦绣
三八 东晋竹林七贤图砖刻
三九 晋女史箴图中八舆夫
四○ 晋女史箴图临镜部分
四一 南朝新琴图部分
四二 晋六朝男女俑
四三 戴菱角巾披鹿皮裘的帝王和二官女
四四 南北朝邓县画像砖妇女和部曲鼓吹
四五 南北朝着两当镗拥仪剑门官
四六 北朝景县封氏墓着袴褶俑
四七 北朝景县封氏墓出土男女俑
四八 北朝敦煌壁画甲骑和步卒
四九 北朝着帔子位乐俑
五○ 南北朝宁懋石棺纔刻各阶层人物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