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是中国古老的疗法之一,最适宜在夏天进行。不仅有利于养生,也可作为“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温灸属于针灸范围,但不用针刺,而是通过点燃艾绒的热力进行治疗。中医认为,艾叶具有通畅经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养生保健的作用。而西医分析,艾叶中含有一种主要成分为苦艾醇、苦艾酮的挥发油,有解热、止血、镇痛的作用。艾绒燃烧后生成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 夏天适宜温灸,是因为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因为中医认为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调节阳气最佳,可以提前预防各种疾病。此外,夏天穿衣少,自行施灸比较方便,对温度比较敏感,不易被烫伤。 温灸一般使用以下四种方法。 1.温和灸去药店买回艾条,然后,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3~5厘米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伤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第一次施灸可以将中指、食指分开放在穴位两侧,通过手指来感觉局部受热的程度。 针刺疗法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有广泛的适应证,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其次,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同时,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基本安全可靠,没有或极少有不良反应,并且,常常可以协同其他手段对同一患者、同一病例进行综合治疗。因此,长期以来,针刺疗法始终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以及361个穴位以及经外奇穴等穴位与穴位主病的知识,发现了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据统计,针刺可以治疗的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窦炎、鼻炎、感冒、扁桃腺炎及急慢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眼科疾病如急性结膜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近视眼、白内障,口腔科疾病如牙痛、牙龈炎,胃肠系统疾病如食道、贲门失弛缓症、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增多症、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急慢性杆菌性痢疾、便秘、腹泻、肠麻痹,神经、肌肉、骨骼方面的疾病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中风后的轻度瘫痪、周围性神经疾患、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梅尼埃病、神经性膀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