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和为贵<br> 张骞的第二次西游<br> 话说卫青和霍去病联手给匈奴重创后,连年的征战,加上连续的作战失败,匈奴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从此,一个强大无比的匈奴变得四分五裂,说白了就是“解体”了。汉武帝终于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大汉皇朝迎来了和平安定的时代。<br> 然而,汉武帝没有高兴多久,随着卫青和霍去病双双“伤逝”,他的烦恼马上又涌上心头.在和匈奴大小十余次的“军事行动”中,他已深深地体会到这个对手的强大,虽说这个对手暂时被自己打败,但不管怎么说,他依然尊重这个对手,因为他明白这个对手的强大,只要有一口气在,这个对手就不会倒下。<br> 汉武帝“居安思危”,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了不让这个可怕的对手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决定走“联合”的政策路线,说白了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匈奴孤立,以解除后顾之忧。也正是因为这样,被汉武帝贬为“布衣”的张骞又浮出水面来,有了再次展示自己的机会。<br>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被封为中郎将,踏上去西域之路,开始了他人生之中的第二次西游。<br> 张骞第一次“西游”的目的地是大月氏,结果,正值壮年的他一路历尽艰辛,在经过爱情的洗礼、历经十年的磨难后,最终还是凭着一腔热血到了大月氏。然而,踌躇满志的张骞不会想到,大月氏女王对这位不远千里而来的张骞并不感冒,绝口不提联合的事,结果不死心的张骞耗在大月氏一年多,原本以为女王会看在他一片诚心上“回心转意”,不料,女王最终还是不为所动。最终耗不起时间的张骞只得踏上归程。<br> 张骞回来经过匈奴境内时,顺便想去接他的妻子阿双一起回国,结果换来了四年禁锢的“铁窗生活”。但不管第一次西游路途如何艰难,张骞虽然无功而返,但能在十年之后活着回来,就是成功。赐封博望侯,恐怕不单单是汉武帝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尊重。<br> 也正是因为这样,第二次西游,已是两鬓斑白的张骞依然是热血澎湃,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br> 当然,鉴于第一次西游失败的教训,张骞这次西游的目的地不再是大月氏,而是乌孙国(今新疆温宿县以北、伊宁县以南的地区)。<br> 张骞把目标定在乌孙国,自然有他的目的。乌孙国本来是匈奴的一个<br> “附属国”,每年都得按时交给匈奴牛羊及一些其他财物作为“保护费”。原因很简单,乌孙国当时很弱小,而匈奴国太强大,乌孙国不委曲求全不行。但乌孙国在给匈奴好处的同时,也得到了好处,在匈奴国的庇护下,乌孙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天比一天富有。而此时的匈奴却接连被汉朝的双子星座卫青和霍去病打得落花流水,此消彼长,两国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