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具有新鲜芳香的鱼腥味,无怪味,引诱性强。
⑤饵料系数在1.5左右。可利用几个厂的饲料,分别投入几个池进行比较,经过7-14天后便可根据虾的生长情况确定饲料的优劣。
2.饲料质量对虾池水体理化因子的影响
养虾池本身是一个小型的人工生态环境,虾池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优化对虾养殖环境的关键是增加养殖池底和水体中的溶氧量,保持水环境的稳定性,减少水质恶化和底质污染程度,尤其是高位池养殖底质保持稳定显得更为重要。
劣质的配合饲料对虾厌食,多沉于池底,经长时间浸泡在底层发酵、发酸、发黑、发臭,使底层氧化层越来越稀薄。而下层缺氧部分,产生了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使底质恶化。虾池底层堆积了厚厚的黑色还原层,导致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整个虾池的生态系统被破坏,诱发虾病。所以,饲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虾池底层的生态环境。
何建国教授等(1999)阐明了水体理化因子与WSSV在对虾体内感染的关系,进而确定了水体理化因子诱发WSSV由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条件,从而为控制WSSV的爆发流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WSSV与水体理化因子关系可见,水体埋化因子的恶化明显地影响对虾潜伏感染病毒WSSV在对虾体内的感染度,并使潜伏感染转为急性发作,当对虾体内WSSV数量升高到一定值时,即转为急性感染期,导致对虾白斑综合征的爆发流行。
防控对虾白斑综合征,一定要把好饲料关,必须认真选购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选用配合饲料养虾已势在必行,各地也有不少成功经验。目前普遍存在对虾养殖后期难蜕壳、生长速度慢、对虾个体大小不均匀、不饱满、肉质不结实、体色差等问题,显然这是因为饲料中缺乏对虾生长所必需的促生长因子。不少厂家只考虑配方中大成分的营养,难以达到氨基酸的平衡。因此,必须从饲料科学研究着手,研制营养全面、配方科学、高效优质的饲料,以增强对虾本身免疫力,这是目前对虾养殖发展中非常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