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剪刀——稍等片刻显尖锋 “削刀——磨剪刀!” 老上海对于磨剪刀的吆喝声十分熟悉。磨刀人以苏北人居多,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老上海人称磨刀人为“磨刀师傅”。磨刀行当没有什么复杂的机械和工艺。磨刀人大都身穿旧衣,外罩一个围身。他们携带的所有工具和进行磨刀操作的场所,就是一条长凳。长凳一头固定着一块用来粗磨的沙砖石。长凳前凳脚的左边挂着盛水的一个小铁罐,铁罐中放着一块用来细磨的油砖石。长凳前凳脚的右边挂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些小工具,有几把大小不一的猪鬃刷子、抹布、老虎钳、小铁榔头等。凳子的另一头用旧布缠绑,那些缠绑一定厚度的棉布用作磨刀人的“座垫”。磨刀师傅操作时,先把小铁罐盛满水,然后跨骑坐在长凳的坐垫处。磨刀时,首先用手摸并观察刀刃钝旧的程度,太钝的还要用戗刀将钝刀刃的两边刮薄,然后在沙砖石上进行粗磨。粗磨后再换上油砖石,进行细磨。磨刀时,师傅还得不时地提取小铁罐中用水浸着、扎着布条的小拖把向刀淋水,为的是降低打磨过程中刀与磨石摩擦而产生的高温。磨剪刀比磨刀要麻烦,因为剪子有两片,剪子的刀刃又是单边的,磨的时候必须注意掌握剪子刀刃和磨刀石接触面的角度。磨好剪子后,还要注意剪子中间的铆钉是否松动,根据松动的情况,用小榔头把铆钉铆紧。约在20世纪40年代的老上海,还有过外国的“磨刀师傅”。那是流亡于上海的俄罗斯难民所寻找的一个行当。喊的是也是“削——刀——磨剪刀”,不过模仿得有点“洋泾浜”,明显地有种外国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