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远去的上海市声
0.00     定价 ¥ 55.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44442107
  • 作      者:
    钱程[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市声”的60%都用简谱和五线谱记谱,简谱附在文字介绍后面,五线谱全部放在《远去的上海市声》最后。每种市声都拟配照片或插图。小贩叫卖是一种小商宣传的民俗,也是一种早期的广告宣传形式。研究小贩叫卖,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上海的社会发展和民俗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远去的上海市声》挖掘了40余种小贩叫卖声,涵盖了旧上海零售业的各个行当。《远去的上海市声》立足于社会人文的角度,全方位地勾勒出老上海的风情画卷,也让人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浓郁的市井气息和时代变迁。
展开
精彩书摘
  磨剪刀——稍等片刻显尖锋 “削刀——磨剪刀!” 老上海对于磨剪刀的吆喝声十分熟悉。磨刀人以苏北人居多,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老上海人称磨刀人为“磨刀师傅”。磨刀行当没有什么复杂的机械和工艺。磨刀人大都身穿旧衣,外罩一个围身。他们携带的所有工具和进行磨刀操作的场所,就是一条长凳。长凳一头固定着一块用来粗磨的沙砖石。长凳前凳脚的左边挂着盛水的一个小铁罐,铁罐中放着一块用来细磨的油砖石。长凳前凳脚的右边挂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些小工具,有几把大小不一的猪鬃刷子、抹布、老虎钳、小铁榔头等。凳子的另一头用旧布缠绑,那些缠绑一定厚度的棉布用作磨刀人的“座垫”。磨刀师傅操作时,先把小铁罐盛满水,然后跨骑坐在长凳的坐垫处。磨刀时,首先用手摸并观察刀刃钝旧的程度,太钝的还要用戗刀将钝刀刃的两边刮薄,然后在沙砖石上进行粗磨。粗磨后再换上油砖石,进行细磨。磨刀时,师傅还得不时地提取小铁罐中用水浸着、扎着布条的小拖把向刀淋水,为的是降低打磨过程中刀与磨石摩擦而产生的高温。磨剪刀比磨刀要麻烦,因为剪子有两片,剪子的刀刃又是单边的,磨的时候必须注意掌握剪子刀刃和磨刀石接触面的角度。磨好剪子后,还要注意剪子中间的铆钉是否松动,根据松动的情况,用小榔头把铆钉铆紧。约在20世纪40年代的老上海,还有过外国的“磨刀师傅”。那是流亡于上海的俄罗斯难民所寻找的一个行当。喊的是也是“削——刀——磨剪刀”,不过模仿得有点“洋泾浜”,明显地有种外国腔。
展开
目录
引言/1

一、 晨光曲/1

1. 倒马桶——朱红油漆子孙桶/ 2

2. 卖黄鱼——新鲜黄鱼稻草穿/ 5

3. 卖花——芬芳馥郁梔子花/ 7

4. 卖蔬菜——时令菜蔬满竹篮/ 9

5. 卖鸡蛋、鸭蛋——"蛋蛋"幽情在弄堂    / 11

6. 卖大饼油条,卖麻油馓子、脆麻花,卖老虎脚爪

——油香四溢的早餐/ 13

二、 日里向/17

7. 爆炒米花——爆,响,炸出甜香脆/ 18

8. 擦皮鞋——锃光瓦亮尘不染/ 21

9. 切笋——年夜岁边快刀忙/ 23

10. 收旧货一来者不拒变废为宝/ 26

11. 收纸锭灰——祭祀过后收尘埃/ 28

12. 磨剪刀——稍等片刻显尖锋/ 30

13. 修棕棚、藤棚——只为睡个安稳觉/ 33

14. 修洋伞和雨鞋——未雨绸缪在晴天/ 36

15. 补碗——瓷箍瓷(自顾自)格江西人/ 38

16. 修牙刷——小小长柄看细活/ 40

17. 箍桶——散架回春有神工/ 43

18. 生铁补镬子——缝隙见天有妙手/ 46

19. 卖白果——千年银杏传福音/ 49

20. 卖棒冰一生津止渴消酷暑/ 52

21. 卖西瓜——沁人心脾甜又爽/ 54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