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
0.00     定价 ¥ 4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虹口区图书馆
  • ISBN:
    9787308102360
  • 作      者:
    王石口述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我很欣慰,这是一份来源于第一现场、真实又直接的记录,毫不回避地反映了自己在环保道路上所面临的困惑与矛盾、内心的焦虑与感念。重观此书,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审视的过程。或许,通过这样的审视,才能部分回答自己的使命。
  ——王石
  三年跟拍实录、百万字文本记叙,还原后《道路与梦想》时代,最真实的王石。王石亲自作序。
  王石亲自作序,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时代纪录创办人洪海共同作序推荐。
展开
内容介绍
  他做企业,万科是中国最好的房地产企业之一;他登山,是全球第9个登上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的人。唯有王石,无论是做企业还是生活,他都遵循内心、做到最好。
  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在想什么?为什么要潜心做环保?什么样的生活更能令内心满足?《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源于时代纪录对王石三年的贴身跟踪拍摄,记录者随王石登上珠穆朗玛、走遍世界各地,《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中选取了最能表现王石对生活、对生命的积极态度的言论,让读者从王石那些或平实、或诚恳的言语中,体悟他绝处逢生、勇攀高峰之后日趋平和的心态和更为广阔的胸怀。
展开
精彩书评
  人们往往有美化自己的习惯,一些曾经有过的错误、矛盾或不成熟的想法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选择性记忆”或者“选择性表述”。而本书的所有文字都来源于当事人身处第一现场的真实、直接的影像记录,这也给了我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或许,也给了那些质疑的人一个答案。
  ——王石

  这3年,我们用“贴身观察”的方式,用镜头见证了王石从企业到生活几乎所有重要的事件。3年中,我们积累了10万分钟的影像素材,800万字的视频文字场记。经过吴晓波团队共同整理、汇集成书。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以王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们正在创造着一段史无前例的中国历史,这里有激动人心的变革与成绩,也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责任。
  ——洪海(时代纪录创始人)

  未来中国,需要更多这样有机互补,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和科学家之间的心灵对话,以实现创新、传承、延续和再创新。这是为什么老汪要交友老王,要读老王的书。
  ——汪建(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
展开
精彩书摘
  2003年5月登顶珠峰的经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很多人都好奇 登顶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在快要登顶的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告诉自 己一定要上去,要加快脚步;一方面就是上不去,每迈一步就得喘七八口 气,不想走,觉得时间像凝固了一样,你看着顶峰就在那儿,而且是很缓 的坡,上面的队友都在那儿,可是你就是上不去。上去之后呢,我环顾四周,发现能见度极低。你看珠峰的照片,都 是雾,你在雾里面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什么“一览众山小”啊、“只缘身 在最高层”啊,都是瞎扯。这时候你有两件事一定要做。第一是取证,不是照一张相,而是要拍360度的照片,证明你上去了。因为你照一 张很容易造假,360度环拍作不了假。第二是展旗,把国旗“哗”地展 开,拍个照,拍完赶紧走人。下来之后,记者问我:“你珠峰都上去了,有什么感想?”我说:“我 现在没有感想,但以后一定会有的。”你想,那时候在山顶,缺氧,下山 之后人还是糊里糊涂的,能有什么感想?没有。一年之后感想才出 来,真的。感想有两点。第一,我们七个队员,上去没上去的都有伤,只有我没有伤。这个 现象很有意思。为什么呢?显然是和我登山以外的经历,和我的年龄 是有关系的。登珠峰要面对什么呢?要面对荣誉。人都有虚荣心,这 一点我看得很通透。我都登上珠峰了,我希望不希望自己出现在中央 电视台一套、五套、十套、十二套呢?我希望不希望公司的员工看到董 事长在珠峰登顶了呢?当然希望了!但当这种荣誉和生命安危相冲 突的时候,就要另外考虑了。但人往往不会意识到,面对镜头人一定 会摆出“英勇姿态”。我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我跟中央电视台的人 讲:“不允许你们拍我,因为我知道我有虚荣心,你们一拍我,我就要撑 起来,这样会把自己撑垮的。”其实这和登山经验是没有关系的,反而 和人生经验有关,没有这个经历的小年轻常常控制不了。第二,人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我是喜欢照相 的,还专门出了一本登山的影集。可是在登山途中,我专门躺在帐篷 里休息,队员都纳闷为什么老王不出来拍照。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 体力。我最大的目标是登顶,其他多余动作都不做。所以我保存了大 量的体力。下来之后第二天,我就跟总指挥请假,说我要去飞滑翔伞。我不是显摆自己,而是想说明我懂得“储备”。我准备60岁的时候再登一次珠峰。为什么?因为当时我52岁 登顶珠峰,是中国年纪最大的,可是这个成绩我很不以为然。我们中 国人不能只和中国人比。在我登顶之前,有一个叫三浦雄一郎的日本 人登上去了,他当时是71岁,他30多岁的儿子陪他一块儿登到顶峰。登顶之后他们打电话给三浦雄一郎99岁的父亲,告诉他:“你的儿子、孙子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了。”他父亲虽然99岁,但还是个滑雪教练,打电话的时候正在上班呢!你看,人家71岁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我 这个52岁又算什么呢?我们的参照物要放宽一些,中国强不强大,不 能总是自己和自己比,要和美国、德国、日本比。顺便一提,过了几年,这位三浦雄一郎突然宣布说他要打破自己 的纪录。因为,不久之前又有两个日本人登顶珠峰,其中一个也是71 岁,但是那个人的出生月份比他大,也就是说破了他的纪录。他说他 要比,于是就和中国登山协会联系了,准备2008年庆祝北京奥运会,联合中国登山协会一块儿登顶。而医生诊断他的心脏已经不适合登 珠峰了。怎么办呢?他动手术搭桥,动了两次手术,一意孤行要登珠 峰。结果2008年的时候,西藏发生突发事件,中国登山协会取消了这 次联合登顶的活动。三浦雄一郎还不死心,从尼泊尔上去,终于登顶 成功。但是,让他郁闷的是,就在他登顶前一个星期,有一个尼泊尔老 头儿成功登顶,那个尼泊尔老头儿78岁。P6-9 
展开
目录
【我看见,最美丽的风景】
登山不怕死,怕死不登山
登顶珠峰,我什么感想都没有
传授登山技巧
赛艇是最健美、最诗意、最滋润的运动
登珠峰要花多少钱?
宝岛台湾,风景独秀
希夏邦马山上的随想(上)
希夏邦马山上的随想(中)
希夏邦马山上的随想(下)
【我路过,最澄净的地球】
环保,从我做起
环保是一种态度
上8000米捡垃圾,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别了,乞力马扎罗的雪
中国人是小巧而环保的人类
与美国财长鲍尔森先生谈环保
以环保之名走到一起
创造一个环保公益的奇迹
公益慈善不是攀比的游戏
盲女塞布瑞尔的故事
从保护白海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走在,最宽广的路上】
成功的事业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
成功不在一时,而在坚持
成功会让你产生自以为是的错觉
做事情就是要求极端、求彻底
择邻而住,择友而行
学习能力是最大的财富
【我感悟,最幸福的人生】
人总要做一些“不高兴”的事情
我的第一身份是父母的儿子
人在贫穷的时候烦恼最少
我宁可做“羊”也不要做“狼”
古代企业家之命运
因为短缺,所以幸福
写书是为了证明自己
现在的我比24年前更纯真
不是一切科学都带来文明
“80后”是很有希望的一代人
童年的乡村
皇岗往事(上)
皇岗往事(下)
【我主张,最朴质的健康】
学会“放下”,过“没有规律”的生活
如何吃饭才能节能减排
心理年龄应该和生理年龄保持一致
“贵族”是要有品位、有担当
读一本书,让人茅塞顿开
儒释道与西方文化完美结合的建筑
和马未都聊收藏、登山
科技让住宅更美好
【我发表,最积极的态度】
精彩的生命应该饱含激情
一往无前,永远不满足于现状
真正的体育大国
做事情需要激情,更需要冷静
从一腔热血到职业化
不赚“亏心钱”,睡觉都舒服
中国缺少脚踏实地做事的精神
中国人没有资格住大房子
每个人都是公民
武汉垃圾场风波
多谈些乐趣,少谈些意义
给年轻人的一些话(上)
给年轻人的一些话(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