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离开北京照样混得好
0.00     定价 ¥ 35.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黄浦区图书馆
  • ISBN:
    9787564059415
  • 作      者:
    王灿阳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广阔天地任我闯,何必窝在北上广!生活在大城市幸福指数有多少?二三线城市的创业机遇与优势在哪里?《离开北京照样混得好》专门针对当前很多人在大城市的困惑、彷徨的心态,力图在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让自己过得更好这一方面给予人们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展开
内容介绍
    《离开北京照样混得好》为广大读者揭示了在大城市生活的辛酸与艰苦,展现了“蚁族”和“房奴”们的真实人生,体现出大城市生活中种种的无奈以及人们追求轻松生活的真实心态。同时,《离开北京照样混得好》详细地为广大读者分析了房价屡屡上涨的原因,介绍了适合人们创业、工作及生活的许多个二三线城市,以及“逃离北上广”的人们需要具备的前瞻意识等等。此外,《离开北京照样混得好》还为广大的读者列举了诸多在二三线城市创业成功的精英人士,为当今的年轻人列出了榜样。
展开
精彩书摘
    1.漂在高压“北上广”,漂来漂去为什么国家一线城市,典型的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其惊人的房价可以说到了让人望楼兴叹的程度,但仍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向北上广靠拢,并且多如过江之鲫。他们用体温捂紧胸口深处的“北京梦”、“上海梦”,不愿它们变凉,更不愿它们破碎,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将它们种在国家一线城市的繁华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所选择的一线城市和奋斗方式或许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大城市拥有一份稳定的事业、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辆以“京”、“沪”为标志的小轿车,以及在这里娶妻生子,最终落户在大城市,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北京人、上海人……然而,多少外来务工人员为大城市付出了汗水、青春与辛酸,却依旧未能得到一个安身之所。他们每个月不多的收入,往往只能维持伙食费和日常开支,每到月底所剩无几,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存入那薄薄的银行卡里。甚至有人还没到月底,就已经衣袋空空,两袖清风了。于是,网络上给他们取了一个形象且具代表性的名字——“月光族”。“富,富不过一个月;穷,穷不过三十天”,这就是“月光族”们真实生动的生活写照。大城市在这些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下,迅速腾飞了,而这些人却依旧租住在城中村、农民房,甚至是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在他们租住的房子里,几乎任何物品,都是在小杂货铺或二手市场讨价还价购买来的廉价物品,其质量真是不敢恭维,一般用不了多久就坏了。也有在网上购买的一些既便宜又好用的小家具,有的则是买回一些简易家具,自己动手安装,因为经常搬家的缘故,也便于拆卸,到了新“家”再重新组装起来。不然,扛着一个大物件,想要挤上人如潮水的公交或地铁,那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在这一方面,他们的心态几乎都是“不求好次,能用即可”。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水深火热中如此煎熬呢?有一半以上的采访资料显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额的房价让他们望楼兴叹,却又不愿意看到自己几年来在大城市的努力打拼就此结束,因此,他们仍渴望能在北京、上海或广州等地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北京的高房价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它风起云涌,变数颇多,真是愁煞了一大群想在北京定居的人。房价的走势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没有人可以预料。但绝大多数的北京务工者仍旧希望能在北京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许,在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之外奋斗的人们会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成都的李丹说,她的一个朋友是2003年去的北京,而当时月收入是1500元,在2005年升为部门主管,月收入涨至3500元,2008年时薪水涨到了5000元,而朋友的女友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因此他们月收入总额在7000元左右。他们最初的理想是在北京四环以内买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后来他们把目标降低为90平方米,再后来的目标成了四环以外的90平方米。李丹说,到了2010年,她的朋友仍旧整天给她诉苦,生活压力太大,尽管月收入涨到了10000元左右,但日常开支也日渐增加,奋斗了近七年,在北京依旧属于“北漂”一族。只是和那些刚来北京住地下室的人比起来,心里略微要平衡一些罢了。李丹劝她的朋友回成都工作,却被一口回绝了,理由是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在国家一线城市之一的北京买上房子。李丹据理力争,二线城市不也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在北京发展呢?但她的朋友依旧是那句话,似乎雷打不动。因此,李丹为她的朋友感到苦恼,为什么一定要在北京发展不可呢?北京不只房价高,物价也高,且交通拥挤。李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挤破了脑袋也想要在这样一座“高压”城市扎根?原来李丹也曾在北京打拼过,与她的朋友一样,也是2003年到的北京,在北京,她苦苦奋斗了五年,2008年,她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即二线城市—成都发展。理由很简单,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足够多的Money,除去一切花费,月存款只有区区4000元,想要在北京买房似乎比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一千万砸到还要难,太不现实了。即便是节约再节约,每月存6000元,想在四环以内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也要三十几年,在四环以外,最少也要二十几年。然而,李丹现在认为,在北京奋斗的那五个年头可以说是浪费了青春和资源,回到家乡后才发现,原来家乡的天空和北京的天空一样晴,甚至比北京的天空还要蓝。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是在“北上广”当“蚁族”,还是留在家乡住“别墅”
1.漂在高压“北上广”,漂来漂去为什么
2.北京高房价造就“蚁居一族”
3.新一代地下室“蚁族”--廉租房离我们还太遥远
4.北京住房远郊化,是苦苦坚守还是毅然离开
5.高房价催生新一代“裸婚”群体
6.辛酸滴滴“房奴”泪--房子“绑架”了谁的生活
7.与其在大城市做“房奴”,不如回家住“别墅”
8.宁要小城市的“一张床”,不要大城市“一间房”
9.房价暴涨,是谁买走了北京的房子
10.从《蜗居》看房子与幸福,梦想离现实很遥远
11.惊!如何在月薪两千中“节省”出一套房

第二章  在北京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
1.大城市之好与小城市之优的抉择
2.为何逃离“北上广”--盘点放弃大都市的理由
3.白领变身“过劳模”--梦魇笼罩下的大都市
4.白领正在“民工化”--理想再高,高不过大城市“四座大山”
5.交通拥堵是扼杀人们宝贵时间和生命的第一“杀手”
6.大城市是“大”还是“小”?连相亲都成了一种奢望
7.生活在首都还有多少幸福指数

第三章  离开北京的那些创业精英们
1.马大侠携“六脉神剑”逃离北京,西子湖畔创下阿里王国
2.QQ教父马化腾,深圳缔造“企鹅”王国
3.牛老板的生活沃土当然还是在内蒙古大草原
4.宗庆后一直都在“娃哈哈”,每天笑傲江湖不显老
5.“隐形大佬”王健林在大连的地产江湖

第四章  二三线城市,新精英群体崛起的契机
1.二三线城市需要你的加入
2.“北上广”的机遇被“瓜分”完了,我们还是退居二三线吧
3.通胀加剧,还是二三线城市有盼头
4.留在北京我是“小白领”,离开北京我是“大精英”
5.守株待兔不是长远之计,二三线城市崛起新商机
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如何在二三线城市崛起
7.要具有前瞻意识--一定要看到二三线城市为你做的准备
8.二三线城市是薪水崛起的处女地
9.二三线城市为新精英免除后顾之“忧”

第五章  离开“北上广”,不是逃离而是创富
1.就是要逃离“北上广”--财富总是会隐藏在最深处
2.将在大城市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在小城市中
3.创业“试验场”,孰优孰劣
4.改变观念,将二三线城市视为掘金圣地
5.创富机会不仅限于大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吸引力愈发增强
6.大城市的梦想被“挤破”后,小城市是圆梦的最好场所
7.放低姿态,理性、多元的择业观有助于把握财富

第六章  看得见的小城市高品质生活
1.大城市房价贵令人止步,何不去小城市过“宜居生活”
2.工作压力小,才能拥有高品质生活
3.生活成本低,日子过得真舒坦
4.小城市每天都能享受到不花钱的天然氧吧
5.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时间,以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6.“低薪蓝领”照样能享受“高薪白领”的品质生活
7.交通便利,更多节约时间成本
8.真省心!小城市不再忙忙碌碌
9.瞧瞧人家,工资不高,每年还能欧洲游
10.毕业生奔向二三线城市,要的就是归属感

第七章  远离京城的历史人物
1.白居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2.李白:赐金放还--京城生活的终结
3.杜甫:漂在长安九载的悲情才子
4.柳宗元:京城仕途梦想破灭,被贬至永州
5.苏轼:政见不合,最终远离京城
6.王安石:变法失败,含恨离开京城
7.欧阳修:弃官离京享清福
8.沈万三:被迫籍没家产,发配充军
9.贾谊:权贵毁谤,无奈离开京城的才子

第八章  中小城市创业生活大指南
1.过来看看,二线城市最适合你创业
2.适合中小城市的创业项目
3.适宜人们创业的十个中小城市
4.适宜人们生活的八个中小城市
5.中小城市创业者们所要必备的“五能”
6.中小城市创业优惠政策
7.二三线城市才是好项目发展最佳的“根据地”
8.成本诱惑--二三线城市掀起创业热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