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郁闷的中国人
0.00     定价 ¥ 38.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仙霞新村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11221469
  • 作      者:
    梁晓声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一个知识分子的慷慨陈词
  一个理想斗士的时代警语
  解剖国民性格,棒喝中国陋相
  叩问社会良知,探寻时代悲欢
展开
作者简介
  梁晓声,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祖籍山东荣城,1949年生于哈尔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代表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一位红卫兵的自白》《年轮》《浮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至今仍坚持纸笔写作,创作了小说、散文、杂文等1600余万字。
展开
内容介绍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终于亮出了他的思想底牌,捅破了中国最后一层窗户纸!土改、“反右”、大跃进、“文革”……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注定了我们的文明进步将步履蹒跚。
  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
  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梁晓声细数中国人数百年来的郁闷,无限感慨中国人的人性劣根!
  梁晓声疾呼中国普通老百姓的郁闷,痛心呼吁国家的顶层设计!
  梁晓声剖析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的郁闷,深刻力陈中国社会根本问题!
展开
精彩书评
  ★多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像极了一张单薄的纸。人们郁闷于这个时代,可又不得不郁闷地适应本时代各种五花八门的规则。
  ——梁晓声
展开
精彩书摘
  当年政治家们有句话是——“一放就乱,一治就死”,说明有些政治人士还不是主观上完全不愿“放”,也不是完全看不明白“放”是大趋势,是改革潮流。但,他们难以估计到后果,也不知该如何“放”,该“放”到什么程度,才既“放”了而又不至于“乱”了。故换位思考,当年的他们肯定也很郁闷。
  接着是工业实行体制改革、优化组合,“甩包袱”、“结束大锅饭”、“砸掉铁饭碗”、工人“下岗”——于是千千万万“领导阶级”体味了空前郁闷。
  再接着是“股份制”,绝大部分中国工人没钱入股,于是被“制”于股份利益之外了。现在看来,当初的股份制,化公为私的过程中权钱交易现象肯定不少,国有资产、集体资产流失到个人名下也是不争事实。中国工人不但郁闷,进而愤懑了。那是中国当年剧烈的阵疼。
  刚刚“分田到户”,最大程度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们喜悦过后也再次郁闷。种子贵、化肥贵,不用种子、化肥就保证不了收成,用又用不起。而且粮价低,一年辛苦下来,得到的钱甚少。倘若遇到灾年,往往白辛苦一场。收了粮向农民打白条的现象屡禁难止。
  全中国都在同情地呼吁——农民们压力太大了,救救农民!
  那时的中国农民是厚道极了,也老成惯了。没人当面问,心中的郁闷是从不往外吐的。自然,被当面问的时候极少。偶被问,每有假农民替他们回答——不苦不苦,很幸福。
  城市人面临房改了。
  不少城市人郁闷了,因为凑不足钱买下本已分到自己名下的房产。现在看来,即使当年借钱买下的,也是买对了,买值了。因为毕竟从此有了大幅增值的一宗私产。
  但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们郁闷了。按从前惯例,单位是要解决住房的,不过时间早晚而已,房屋大小、新旧而已。人们习惯了分房子,从没料到还得买房子。而且刚参加工作的他们也买不起商品房,尽管今天看来当年房价还极低,比现在房价的十分之一还低。
  教改了——择校要交赞助费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颇为不易,学子们大为郁闷。
  医改了——虽然单位不是根本不负担医药费了,却并不全面负责了。医改实行在前,医保条例出台滞后,这又使中国人郁闷了。一户人家,一旦有了重病之人、久病之人,医药费问题每使倾家荡产、家徒四壁……
  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找工作托关系,转单位托关系。托关系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生存之道。有关系解危救难,没关系寸步难行。关系不仅是交情、还是人情。并且人情性价比越来越高。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不得已地或热衷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经营各种复杂而微妙的甚至蝇营狗苟的关系。
  更精明的一些人,根据局面,不断调整关系。民间的关系经营催生了一笔又一笔人情债,官场的关系经营酿成了一茬又一茬裙带及背景庇护之下的腐败。
  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被“给予”或索取高额“封口费”成为某些记者的灰色收入。
  大型项目争先上马、竣工、剪彩,喜气的表情还未退去,豆腐渣工程让更多人郁闷。
  比起饿肚子的年代,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从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黄姜出现了,甚至“爆炸西瓜”、“绝育黄瓜”等闻所未闻的食物也被“发明”出来。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简直没法逃避郁闷了。
  人们郁闷于这个时代,可又不得不郁闷地适应本时代的五花八门的规则。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像极了一张单薄的纸:心灵之扁平状态呈现于脸,而满脸写的只不过一种表情——失我之郁闷。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中国人的郁闷表情
1 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
2 千年病灶:撼山易,撼奴性难
3 勇于羞耻的现代公民
4 愤怒正是推动“顶层设计”的机遇
5 崇尚“曲晦”乃全社会的变态
6 公靠文化的反省不能抚平大众的愤怒
7 失地农民找到真理了么?
8 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9 中国中产阶级,注定艰难

第二章非正常关系
1 “和谐”失败了吗?
2 速成的劣等“贵族”
3 大人与孩子的非正常关系
4 我讨厌不干净的厕所和精英荟萃的沙龙
5 “生前普是副部级提拔对象”
6 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7 当怀才不遇者遭遇暴发户
8 站直了,不容易
9 中国档案制度质疑
10 文化的报应
11 暧昧的情人节
12 国与国的竞赛,乃是女人与女人们的竞赛
13 上帝总在做实验
14 七答人际关系学

第三章庸常之恶
1 爱缘何不再动人?
2 猴子与明星的广告魅力
3 商业的本质是寂寞
4 资本的玫瑰天生带刺
5 贫富的起源与后果
6 贵贱揭示的心理真相
7 敬畏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
8 政协委员的“中国特色”
9 我们为什么如此倦怠?

第四章里巷村野的“微型中国”
1 紧绷的小街
2 演员与看客
3 一位地税员的自白
4 玉顺嫂的股
5 这个时代的“三套车”
6 兄长

第五章寻找世纪良方
1 希腊神话不仅是一个唯美传说
2 不革命行吗?——我们拿什么拯救世界
3 拒做儒家思想的优秀生
4 做立体的中国人
5 “天下为公”是全人类的精神生命
6 权力与美学
7 与欲望兵团打个平手的一辈子
后记:未来30年,我的第三只眼看中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