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儿科病:古代医家
0.00     定价 ¥ 39.0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宝山区图书馆
  • ISBN:
    9787506759748
  • 作      者:
    朱玲玲, 陈沛熙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清末医家余听鸿先生云:
  “医书虽众,不出二义”经文、本草、经方,为学术规矩之宗;经验、方案、笔记,为灵悟变通之用,二者并传不朽。
  《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儿科病(古代医家)》即为古今名家医学实践的忠实记录和再现。
展开
内容介绍
  《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儿科病(古代医家)》为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儿科卷之古代医家篇,书中选取了古代名医对儿科的证治经验,并且多选取对儿科病证确有阐发,有医案佐证的医家经验,部分加入医家对该病证的医论及验方效方,旨在为临床中医诊治儿科病证提供借鉴。《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儿科病(古代医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进学识。
展开
精彩书摘
  相关著作:《症因脉治》、《脉法颔珠》、《幼科折衷》、《幼科金针》、《痘科折衷》,另有《大方折衷》、《病机提要》、《大方医验大成》抄本、《伤寒总论》、《女科秘方摘要》抄本等。
  【主要学术思想和主张】
  秦氏主张先辨证候,次查病因,再审脉象,最后确定治法,并以顺序命名其书《症因脉治》,这一主张至今对部分中医临症仍有一定的影响。秦氏主张于病证必首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然后再分述其证、因、脉、治四项。
  [袁久,林秦昌遇学术思想探析.四川中医,2008,26(11):54-55]
  【医论医话】
  小儿感冒寒邪者,多因乳母解脱衣服,饮食起居不避风寒,或夏秋之间天气盛热,乳母当风取凉,致风寒之气伤之,是以亦病伤寒也。然小儿是患此,口不能言其致病之由,脉不能诊其必然之理,但只烦啼发热而已,视之其不可尽心乎?故初得之时,以虎口指纹之红色验之。长而童稚,则以一指按其三关,按左手人迎之紧盛而断之,斯得之矣!
  (摘自《幼科折衷》)
  【精选验案】
  案1一儿,数岁,始因外感风邪,恶寒发热,服消食、发散之剂,经旬不解。此系热伤元气,不得再进表药,以滋阴之剂投之。
  柴胡淡豆豉黄芩元参天花粉知母地骨皮陈皮
  服二剂,诸症俱减,惟身热未除。不与药,以寒凉不宜多用耳。宜节饮食、避风寒为要。
  三日后,热至午后方凉,作止有时,竟以骨蒸劳热治。
  知母地骨皮银柴胡柴胡黄连山楂粉甘草
  如热而不止,前方加鳖甲、青蒿、黄芪。
  案2-儿,感冒发热。
  羌活干葛防风紫苏叶陈枳壳陈皮山楂麦芽粉甘草
  案3-儿,伤食感冒,身热将愈,遍身发生淡红风块。自此而余邪尽泄,可无积泻之患矣。不必洗浴。
  薄荷防风荆芥穗羌活山楂肉蝉衣甘草
  案4-儿,发热烦躁,口燥唇干,脉两寸浮数。此外感风邪所致。
  淡豆豉薄荷叶黄芩山栀黄连江枳壳新会皮甘草
  案5-儿,壮热烦躁,汗出不止,服药已愈。后更发热,遂至鼻窍开张,痰涎壅盛,状似惊风。
  ……
展开
目录
感冒
万全(注重小儿生理特点及四时调理之法)
龚廷贤(感冒者,宜发散也)
秦昌遇(寸口三关,别而辩之)
郑重光(精于伤寒阴证,善用辛热回阳)
姜宗岳(善疑难,重脉症)
吴鞠通(将三焦辨证灵活运用于小儿温病的治疗)
费伯雄(初则疏解和中,入则表里并解)
夏鼎(擅长小儿推拿,常以推拿代药)
朱世扬(小儿伤寒与大人无异,所异者挟惊挟食耳)

咳嗽
钱乙(用药平和,补泻兼施)
张从正(攻邪即是扶正)
汪机(治咳要分肺虚肺实)
万全(治咳之法,当以顺气为先,下痰次之)
龚廷贤(咳嗽所因,从脉辨之,要分新久虚实)
秦昌遇(诊病要以症因脉治为序)
胡慎柔(土盛金生,咳嗽自休)
郑重光(学宗仲景之论,崇方有执之说)
叶天士(咳为气逆,嗽为有痰)
陈复正(有声无痰肺气伤,有痰无声脾湿动)
吴鞠通(风寒风温有别,传变规律各异)
程文囿(治学尚实用敢怀疑,遣药立方灵活多变)
王泰林(善于化裁古方)
凌奂(临证慎思明辨,用药一丝不苟)
张聿青(擅以脉象辨真相)
薛铠(肺气虚者,调补脾土以生肺金)
程从周(精于脉诊,善用温补)
也是山人(用药精炼,配伍灵活)
夏鼎(嗽有顺传、逆克、反侮、隔经传及水火不相交济之变)
袁焯(博采众家之长,喜用古人成方)
温载之(弘扬叶桂之法,善用吴瑭之方)

肺炎喘嗽
钱乙(用药平和,补泻兼施)
薛己(肺症而用燥脾之药,则喘愈甚;脾病而用清金之药,则胀益增)
万全(喘有顺逆,嗽有新旧,须辨明之)
秦昌遇(治痰喘当用行痰推积之法)
王堉(精于脉诊,怪病治痰)
也是山人(用药精炼,配伍灵活)

哮喘
万全(注重小儿生理特点,重视调理脾胃)
张景岳(病发久者气无不虚,治宜消中有补,温中有消)
叶天士(治哮症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
薛雪(发时背冷气寒,宜用开太阳逐饮青龙法)
王泰林(善于化裁古方)
柳宝诒(深研伏气温病,辨证重视六经)
张聿青(擅用脉象求真相)
冯兆张(哮症遇冷则发,一属内外皆寒,一属寒包热证)
许豫和(立论主火,反对滥补)

疳积
钱乙(用药平和,补泻兼施)
朱丹溪(疳皆乳食不调,甘肥无节而作)
薛己(主张脾肾同治)
万全(疳皆脾胃病,有虚无实,泻不可过凉,补不可过温)
龚廷贤(注重脾胃,反对单纯运用补药以保生)
孙一奎(病始同而终异,治法贵在权变)
秦昌遇(寸口三关,别而辩之)
缪希雍(强调肾对脾胃的生养作用)
叶天士(治宜丸剂缓调,不能旦夕速功)
薛雪(脾胃愈损,必肝木来乘)
……
食积
呕吐
泄泻
便秘
黄疸
水肿
惊风
汗证
紫癜
遗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