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命的终极思索
子的游戏,认为这也比同一些人一起参加所谓的政治活动更有趣。他一生没有结婚,一生只有一个好朋友——赫尔谟多罗,他的朋友被故迫害时,他愤怒地高呼:“爱菲索的成年人都应当被绞死,把城邦留给未成年人。因为这些成年人放逐了他们之中最高尚的人。”这个诅咒让我们看到了高贵的哲学家也是性情中人,为了一个优秀的朋友,敢于与整个城邦作对。
他生性孤傲,不屑与任何人为伍。有人因为他行为怪异,竟怀疑他精神是否正常。希腊哲学家讲究师承,唯独他前导师,自己也说他不是任何人的学生,后继承,他也不像别的哲学家那样招收门徒,延续谱系,好像天地间偶然蹦出了这样一个人。世俗的一切,包括家庭、财产、名声、权力,都不在他的眼里,他讥讽那些有声望的人说“博学并不能教会人们拥有真正的理解力”,“像荷马一样,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容易相信表面现象,而荷马比所有希腊人都聪慧”;他思想独特,被人称为“晦涩哲人”;他也曾因认识到“万物常流,物常驻”的道理时,十分悲哀地痛哭了一场,被人冠以“哭泣的哲学家”称号。
他的精神品质如同夏日正午的阳光,光芒四射,在超越自我、获得永生的心路历程中,同他的精神品质一样的还有他的思想。在赫拉克利特一生中,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赋予哲学“一个完善的开端”。他还是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大师的死亡笔记第一个用自然的眼光看待死亡的哲学家,他说:“死亡就是我们醒时所看见的一切。”
赫拉克利特有些话确实不好理解却又似含深意,比如说他有关睡醒、生死的一些话。他在唯一的著作《论自然》中指出,“睡醒”是“从睡梦中醒来”的意思,但是,人们的这种“睡醒”是不是也还是“如睡梦一般地醒着”?即他们以为自己醒着,却并不知道“他们醒时所做的事情”的意义。我们普通人有时也说:“人生就像一场梦。”但那是比喻。日常生活中“梦”与“醒”还是很好区别的,只要你用手掐一下自己就知道了。赫拉克利特说:“清醒的人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世界,然而在睡梦中人人各有自己的世界。”有一些人“不知道他们醒时所做的事,就像忘了自己睡梦中所做的事一样”。这些话都还好理解,而下面的一些话就不那么好懂了。他说:“人在黑夜里为自己点起一盏灯。当人死了的时候,却又是活的。睡着的人眼睛看不见东西,他是由死人点燃了;醒着的人则是由睡着的人点燃了。生死、睡醒互相点燃。”“死亡就是我们醒时所看见的一切,睡眠就是我们梦寐中所看到的一切。”他告诫我们:“不可以像睡着的人那样行事和说话,因为在睡梦中我们也以为在行事和说话。”但赫拉克利特又把睡着的人称作“宇宙间各种事件的工作者和协同工作者”。其实他说的睡着的人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睡着的人”即“死者”,我们可以说那些智者虽然死去,但智慧留存下来,给我们以启迪;另一种“睡着的人”即“蒙昧者”,可是说创造世界必须要由“爱智者”和“蒙昧者”合力才可以完成。而当今处在“创世”的状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