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暗算 : 震惊世界的暗杀事件解密 = Plot : decryption assassination shocked the world
0.00     定价 ¥ 34.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仙霞新村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15507880
  • 作      者:
    张红霞著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暗算:震惊世界的暗杀事件解密》是继《潜伏:国际间谍高手档案解密》《暗战:大国秘密战档案解密》《无间道:世界双面间谍档案解密》之后推出的。
  ★这本《暗算》不是剧本,不是小说,也不是报告文学,而是一本20多次重大国际暗杀事件构成的故事书,一本比电视连续剧更扣人心弦、更细致入微、更高潮迭起的连台戏,每一幕都是真实的场景,每一幕都是血火情仇的较量。
  ★本书的主题有些特殊,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投射着权力与利益的角逐,浸透着火剑与鲜血的交锋,充满着真相与迷雾的较量……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红霞,专门撰写谍战题材作品,对世界谍报历史,尤其是“二战”时期情报战、秘密战历史有较深入的研究,已出版《世界间谍战全揭秘》《谍海?谍战?谍情》《潜伏:国际间谍高手档案解密》《军情六处特工传奇》等图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暗算:震惊世界的暗杀事件解密》是《档案·解密系列》丛书中的一部,集中讲述了自1939年至今的20多次重大国际暗杀事件,其中包括二战时期日本针对斯大林的两次暗杀计划、美国针对日本的“复仇计划”、英国针对纳粹德国的“类人猿计划”,也包括近年发生的“利特维年科事件”、美国猎杀本·拉登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内容取材于真实历史,丰富详实,值得阅读。

展开
精彩书评

  ★做情报题材的图书得有专业精神,得兼顾社会效益,这本书的作者看到了这个层面,故事讲得好,细节抓得准,希望后面的几本也能这样继续下去。
  ——在保密战线工作30多年的老专家这样说

  ★比网络上的间谍介绍更详实、生动、准确,读这本书的感觉更好些。
  ——网友“飞象888”

  ★历史不可重现,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历史中的丰富细节,在历史的迷雾中寻找真相。
  ——历史爱好者“夏洛的网”

展开
精彩书摘

  中情局的第一次暗杀计划
  在638次的暗杀中,美国中情局实施的行动无疑是最多的,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2007年6月,美国中央情报局解密了一批历史档案,在一份长达693页的档案中,详细披露了中情局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在20世纪60年代软禁叛逃的苏联情报员诺森科、利用意大利黑手党嫌疑人罗塞利暗杀古巴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窃听和监视揭露贪污腐败丑闻的美国专栏作家安德森等等。
  根据目前已经知道的档案资料,美国中情局可谓是用尽了办法:毒药、炸弹、美人计、空难等等,甚至雇佣黑帮分子搞暗杀,可是每次都落败了。
  中情局最早的行动发生在l960年。中情局选定的计划是以流亡美国的反古分子为内线。他们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法,从迈阿密等地收罗了一大批人员。
  这些反古分子找到了一个卡斯特罗身边的人作为内应,这个人叫米勒,是卡斯特罗的贴身医生。米勒接到了用毒药杀死卡斯特罗的命令。当时,卡斯特罗正闹眼病。中情局根据米勒搜集的情报,特制出来一种毒药。为了不让古巴安全部门看出破绽,中情局又搞到卡斯特罗使用的几种药品,他们把真正的药品取出来,灌入他们研制的毒药。
  作为贴身医务人员,米勒有很多的下手机会。但是,他几次想干都不敢动。有一次,他终于狠下心来,不料却把手中的毒药瓶打翻了。强烈的毒药腐蚀了水泥地板。米勒吓坏了,他没想到中情局会使用如此剧烈的毒药。
  处于良心煎熬中的米勒最终选择了自首。古巴安全部门极为担心,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发现米勒已经被中情局收买了,要不是米勒自首,恐怕他们只能等出了大事才会知道。
  面对自首的米勒,卡斯特罗没有追究,而是把米勒调出了贴身医护队伍,安排他去了一家古巴的普通医院工作。就这样,中情局的第一次暗杀计划破产了。
  雇佣黑帮
  据一份1973年的汇编备忘录档案显示,美国中情局曾于1960年出资15万美元雇佣了黑帮成员暗杀卡斯特罗,这个黑帮成员不是一般的小混混,而是被美国列入十大通缉犯名单的约翰尼?罗塞利,黑帮高级成员。
  1960年8月,在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直接授意下,中情局官员理查德?比塞尔与该局安全办公室的谢菲尔德?爱德华兹会面,讨论“是否拥有渠道协助实施一次黑帮方式的敏感任务”,这个敏感任务就是用特殊办法暗杀卡斯特罗。
  约翰尼?罗塞利是黑手党高级成员,他被认为垄断着赌城拉斯韦加斯当时所有制冰机业务。公开的档案显示,中情局当时聘请了一名前联邦调查局特工,在纽约希尔顿酒店接触罗塞利,后来罗塞利又找来了萨尔瓦托雷·詹卡纳和桑托斯?特拉菲坎特,这两人均在美国司法部列出的十大通缉犯名单上。
  中情局的办事人员对约翰尼?罗塞利说,卡斯特罗1959年的革命触动了古巴境内的赌场生意,致使一些跨国公司的业务没法开展了,因此,“这些公司”希望有人刺杀卡斯特罗,并愿意支付15万美元的酬劳。
  约翰尼?罗塞利很高兴,以为遇到了大主顾。在研究了暗杀方式之后,几个被雇佣人员认为使用武器暗杀卡斯特罗可能会造成“麻烦”,建议使用“可以投放在卡斯特罗饮食中的某种药物”。
  中情局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向这几个黑帮成员提供了6片剧毒药物。约翰尼?罗塞利带人找到了当时一个名叫胡安?奥尔塔的古巴官员。奥尔塔之所以和他们合作,是因为他正在经受着经济危机,急需用钱。根据当时的分析,奥尔塔可以乘接触卡斯特罗之机将毒药投入食物或者饮料中。
  几个星期后,奥尔塔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渐渐地,他心里动摇了,要求退出这个任务。作为补偿,他推荐了另外一个人,但是行动依然没能成功,这个计划最终流产。
  其实,卡斯特罗早就觉察了奥尔塔等人的行动,他的安全卫队发现了奥尔塔与黑手党成员有往来,并秘密监视了他,看到他确实图谋不轨,卡斯特罗找了个借口,把他免了职。
  据解密的文件上载明,参与这次暗杀行动的所有人都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酬金,就连那6片毒药也被中情局收了回去……
  毒药和炸弹
  使用黑帮不成,中情局没有死心,开始策划了更多的暗杀行动。中情局最先想到的是投毒。
  中央情报局决定破坏卡斯特罗的硬汉形象——拔掉他的胡子。大胡子是卡斯特罗的形象标志,如果把他的胡子弄没了,他在世人面前的形象也就大打折扣了。
  要拔掉卡斯特罗的胡子,怎么可能呢?中情局的办法是在卡斯特罗的靴子里投放一种剧毒药物——铊粉末。这种毒药无色无味溶于水,可以让卡斯特罗毫无察觉地中毒。可是让谁来投毒呢?
  就在中情局紧张地忙活的时候,卡斯特罗已经得到消息,中情局要在自己的靴子里做文章,他的安全卫队加强了警戒,中情局最终也没能实施这一计划。
  投毒不行,就用炸弹。
  中情局设计了一种雪茄炸弹,准备用在卡斯特罗身上。卡斯特罗特别爱抽雪茄,并且有很长的吸烟历史,早在他15岁时,对雪茄颇为精通的父亲就让正在念中学的儿子分享自己的嗜好。谁知卡斯特罗竟一发不可收,迷上了吞云吐雾这种感觉。不过他通常只抽古巴雪茄,对一般的香烟则是偶尔为之。据说,他每天平均要抽8至10支雪茄烟。
  根据卡斯特罗的这个习惯,中情局设计了一种炸弹,可以内置到香烟里,只要一点燃,瞬间就会让卡斯特罗身首异处。
  卡斯特罗的雪茄都是特制的,因此要潜入秘密制作场所进行工作。中情局物色了几个古巴当地人充当特工,准备潜入指定地点。但是,这些人还没到,就在路上被古巴安全机构的人给逮捕了。
  中情局的地勤特工还设计过一个更不靠谱的计划。他们知道卡斯特罗很喜欢潜水,于是他们希望找到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贝壳,然后填上炸药,让人放到了卡斯特罗要去潜水的海底。只要卡斯特罗潜水的时候被这个大贝壳吸引,过来一探究竟,就会瞬间被炸死。
  这个计划报到中情局总部后,论证专家鼻子都被气歪了,他们苦笑着否定了这个计划。因为在水下把人炸死,必须安装一个硕大无比的贝壳,且不说能不能找到这样的物件,就是找到了,肯定会引起古巴安全机构的怀疑。这样的计划绝对不会成功。
  女间谍玛丽塔?洛伦茨
  中情局实施了多次计划,都铩羽而归,高层感到很气恼。他们又设计了一个新的计划,由卡斯特罗的情人去暗杀他。这个女人叫玛丽塔?洛伦茨。
  玛丽塔1940年出生在德国的不来梅,父亲是一位船长。二战时,德国的盖世太保和从天而降的炸弹打乱了她平静的家庭。5岁的玛丽塔从这时开始,每天都和她的家人过着东躲西藏的流亡生活。后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玛丽塔被盖世太保关进了“儿童健康营”。“健康营”里的孩子们成了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每天被纳粹大夫注射各种各样的针剂,用来进行细菌试验。这里到处笼罩着死亡的阴影。玛丽塔虽然从集中营幸存了下来,但是童年的遭遇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成年后的玛丽塔,总想找个强有力的男人来保护自己。
  1953年,玛丽塔全家移民到了美国。天性活泼的她不愿意待在家里,她更喜欢陪着父亲随船出海航行。1959年,年仅19岁的玛丽塔,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非常漂亮。她有双大大的眼睛,眼神清澈得如同湛蓝的天空。她蓬松的短发,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朵蒲公英,柔软的盛开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整个人看上去显得精神而充满活力。一个美丽的早晨,父亲的游船“柏林号”中途停在了古巴的首都哈瓦那,这是玛丽塔第一次到古巴。在这个有着“加勒比海明珠”之称的城市,玛丽塔被深深吸引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美丽!
  午后,玛丽塔的父亲正在睡午觉,船员跑来说有人要上船参观。玛丽塔出面接待了他们。当卡斯特罗和他的随从一行人出现在“柏林号”时,玛丽塔完全被卡斯特罗的魅力吸引住了。他英气逼人而又风趣幽默。但同样散发着迷人气息的玛丽塔也给卡斯特罗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次美丽的邂逅,让他们相识,相知。不久,两人便坠入了情网。
  但这段甜美的爱情却非常的短暂,只维持了8个多月。怀上卡斯特罗孩子的玛丽塔,因为孩子的意外早产,伤心地离开了哈瓦那,回到了美国。
  令玛丽塔想不到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已掌握了她同卡斯特罗的一切隐私。悲伤的她一回到美国,就被中情局的人盯上了。他们拿着一张不知从哪儿弄到的死婴照片,对玛丽塔说是卡斯特罗杀死了她的孩子。中情局的人对玛丽塔说:“如果你成功地暗杀了卡斯特罗,你就会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中情局不断地给她洗脑,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1960年,玛丽塔以美国特工的身份重返了哈瓦那。
  在哈瓦那的一家豪华大酒店,卡斯特罗再次站在玛丽塔的面前,玛丽塔心情极度复杂。玛丽塔知道自己还是那么爱他。最终,爱战胜了一切!玛丽塔没有将中情局交给她的毒药丸放进卡斯特罗喝的咖啡里,而是将毒药扔进了马桶。
  早已洞察一切的卡斯特罗温柔地问道:“你这次来是想杀死我,对吗?”
  不愿对自己心爱的人撒谎的玛丽塔,答道:“是这样的。但是,爱情的力量却让我下不了手。”说完,她的泪水如泉水般涌了出来……
  第二天,玛丽塔离开了哈瓦那。
  这次行动,再次令中情局“赔了夫人又折兵”。没有完成任务的玛丽塔回到美国后,中情局对她的失败大为恼火,把她关押了6个星期。她很想结束这种生活,但是中情局哪肯放过她,玛丽塔没有别的出路,只好又为中情局工作了近30年。之后,她有过两次婚姻,但都不是很幸福。玛丽塔后来追悔莫及,她说:“我一生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那次暗杀失败后又回到了美国。中情局绝不会放过我,我除了与他们合作没有别的办法。”
  玛丽塔·洛伦茨与卡斯特罗的这段爱情经历后来被搬上了银幕,由维尔弗里德?于斯曼执导的长达91分钟的影片《亲爱的菲德尔》,向人们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玛丽塔说:“我之所以决定将影片上讲的这些事情向大众公开,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不想死,我想活。”影片的结尾为玛丽塔的这段传奇经历,杜撰了一个很浪漫的结局:一个50多岁的女人,虽然身体已经发胖,但风韵犹存。她独自站在了开往古巴的客轮上……
  玛丽塔看完这部片子后,情绪激动。她非常难过,眼泪多次流了下来。她这样说道:“对我来说,菲德尔不是什么领袖,他就是一个男人,一个好男人。他是我的初恋情人,我至今还爱着他。在菲德尔以后,我再也没有找到理想的男人。我非常想念菲德尔,想念我和他曾共同生活的日子。我永远为他和他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2004年,玛丽塔出版了她的新书《亲爱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我的生活、我的爱情、我的背叛》一书,书中详细讲述了玛丽塔年轻时和卡斯特罗的这段难以忘怀的恋情经历,以及她在美国中情局的威逼利用下去刺杀卡斯特罗的内幕。

  ……

展开
目录

解密档案Ⅰ:"猎熊计划"--日本两次暗杀斯大林档案解密

1.情报高官叛逃

2.叛逃的原因

3.猎熊计划

4.第二次暗杀行动

5.失败的真相

解密档案Ⅱ:"复仇行动"--美军破获日本绝密情报始末

1."死亡时间表"

2."自寻死路"的山本

3.来自华盛顿的决定

4.美军磨刀霍霍

5."约会"上的相逢

6.山本座机终被击落

解密档案Ⅲ:"类人猿行动"--英国暗杀海德里希始末

1.纳粹斩首官

2.糖果与鞭子

3"类人猿行动"

4.捕捉到了恶魔的踪迹

5.魔头末日

6.血腥报复

解密档案Ⅳ:"女神行动"--斯大林与德国密谋集团不谋而合

1.斩首计划

2.间谍奥莉加

3.放弃计划

4."女神"选中了希特勒

5.独眼独臂将军的抉择

6.深入"狼穴"

7."最让人绝望"的巧合

8.局势反被戈培尔控制

9.血腥的大屠杀

解密档案Ⅴ:拉宾遇刺案--真相没有那么简单

1.特拉维夫的枪声

2."遵照上帝旨意"行凶的刺客

3.翻案风波

4.神秘的第三颗子弹

5.是疏忽还是阴谋

6.真假难辨的现场录像

7.谁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解密档案Ⅵ:"只有一个卡斯特罗"--美国中情局暗杀计划解密

1.古巴、卡斯特罗与美国

2.中情局的第一次暗杀计划

3.雇佣黑帮

4.毒药和炸弹

5.女间谍玛丽塔?洛伦茨

6.卡斯特罗的间谍网

解密档案Ⅶ:刺杀卢蒙巴--来自中情局的秘密暗杀指令

1."这是一个潜在的重要人物"

2.挽救襁褓中的新生政权

3.美苏展开争夺

4.陷入重重包围

5.走在末路上的英雄

6.借刀杀人

解密档案Ⅷ:肯尼迪遇刺案--CIA与FBI联合调查真相

1.震惊世界的一刻

2.难以让人相信的调查结果

3.疑点重重

4.关联人相继离奇死去

5.纪录片《与死亡约会》

6.肯尼迪之死的另一说法

解密档案Ⅸ:朴正熙夫妇遇刺--美朝间谍行动纪实

1.神秘的美国间谍船

2.朝韩特工的生死较量

3.文世光事件

4.情报部长杀了总统

5.风雨飘摇中的独裁者

6.内部暗战风起云涌

7.被暗杀的前任

8.想不到的枪击事件

解密档案Ⅹ:"上帝之怒行动"--摩萨德捕杀"黑九月"档案解密

1.慕尼黑惨案

2.为仇恨而生的黑九月

3.死亡通缉令

4.街头的枪击案

5.杀人的电话

6.不会殃及无辜的弹簧炸弹

7.名单上的最后一个人

解密档案Ⅺ:萨达特之死--埃及总统被杀始末

1.奇特的纪念日

2.攀上权力的顶峰

3.战争与和平的英雄

4.绝妙的暗杀准备

5.阅兵大典上的刺杀

6.总统的葬礼

解密档案XII:"斯韦亚瓦根大街血案"--瑞典首相帕尔梅街头遇刺

1.瑞典首相街头遇刺

2.来自北欧的"和平斗士"

3.拉网式调查

4.凶手到底是谁?

5."无头公案"

解密档案XIII:"斋月血案"--摩萨德特工暗杀杰哈德始末

1."圣战之鹰"

2.万无一失的准备

3.危险已开始慢慢逼近

4."一无所知"的杰哈德

5.凶残的刺杀现场

6.影响深远的"斋月血案"

解密档案XIV:谁谋杀了齐亚·哈克--是阿富汗间谍机关干的吗?

1.天上传来的爆炸声

2.目击者的叙述

3.铲除布托

4.与总理的恩怨

5.扑朔迷离的死因

6.凶手是阿富汗情报机关吗?

解密档案XV:利特维年科之死--是俄罗斯"追杀"叛逃情报官员吗?

1.利特维年科是谁?

2.逃往英国

3.一次神秘的见面

4.是谁暗杀了他?

解密档案XVI:本·拉登之死--美国特战队在行动

1.谜一样的本·拉登

2.女性定位分析师

3.曾经的机会

4.锁定本·拉登

5.突然袭击

6.恐怖大亨的身后事

解密档案XVII:别列佐夫斯基之死--俄罗斯亿万富翁的悲惨命运

1.掘金之路

2.与政治联姻

3.遭遇暗杀

4.类似案件引关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