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京城武林往事
0.00     定价 ¥ 29.80
上海丹诚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所 属 馆 :
    仙霞新村街道图书馆
  • ISBN:
    9787543691865
  • 作      者:
    张力, 龚建新著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还可以理解,而博大精深呢?“博在哪儿?大在哪儿?精在哪儿?深又在哪儿? 龚建新、张力合著的《京城武林往事》通过民国武林的前世今生透视近代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 十一位古稀之年的宗师讲述民国拜师求艺、行走江湖的往事! 太极、形意、八卦、三皇炮捶、梅花拳等名门大派的修炼史!
展开
精彩书摘
  学习太极拳除了练习基本功外,最重要的是站桩。我姐姐和我那时学拳,首先是练站桩,这一站最少一个月,然后才教动作。太极拳的站桩就是太极拳的预备式,目的是让你放松。在站桩的过程中,你能体会腿在地面的力量,能调整心态,去掉身上的拙力,去掉内心的急躁。通过站桩,你能体会到很多东西,比如什么叫放松?哪儿放松?松到什么程度?所以,武术界有“百练不如一站”的说法。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预备式是双脚开立,不是先做并立步,再双脚打开。并立步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比赛进行改革以后才出现的。
  除了站桩外,就是盘架子和大杆子训练。现在,练习太极拳的人大都不练习大杆子了。但是,我还要强调一下大杆子训练的重要性。我爷爷虽然身体高大,但是肌肉却非常松弛,这种肌肉类型是抖大杆子练出来的。练习杨式太极拳必须要抖大杆子,否则,你就不能理解什么叫“主宰于腰”,什么叫“力发于脚”。抖大杆子,要用腰胯的力量,要把劲力抖到杆子的头上,这样才能体会出太极拳 “主宰于腰,力发于脚”的发力要领。抖大杆子时,只要一扭腰,胳臂就出去了,劲力就出去了,就把劲力运到杆子头了。太极拳有引化的功夫,还有发放的功夫。
  练习大杆子就是练习发放的功夫。我小时候,经常和我姑姑、吉良晨一起练习大杆子,我们端着大杆子冲着院子里的向日葵就抖。我那时小,抖几下就抖不动了,我姑姑和吉良晨一抖就是几百下。我爷爷那时练完拳,出了一身汗,然后拿大杆子在身上抹蹭,让汗水浸到杆子里。这样长时间的汗水滋润,白蜡杆都变成了红褐色的。可惜,这些白蜡杆在“文革”时期,都被红卫兵给锯了。我爷爷这哭呀!这是他一辈子的心血呀! 我爷爷留下了一对核桃,紫红色的,至今有百年了。这对狮子头核桃我爷爷把玩儿了一辈子,从本白色变成了紫红色。我爷爷原来有三对这样的核桃,两对在“文革”中毁了,只留下这一对。我爷爷的白蜡杆的颜色就跟这个核桃的颜色一样,浸透了他一辈子的汗水。
  (三) 练习太极拳,发劲很重要。发劲要整、要脆、要快。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听劲”和“引劲”。没有很好的听劲、引劲功夫,你的发劲就是盲目的,没有准头。所以,练习太极拳更为重要的是练习听劲和引劲。
  听劲、引劲的训练是从拳式中寻找。练习套路时,你从一个分掌或者推掌中,如何体会出劲力的变化?这完全要靠你内心的体悟。比如一个左揽雀尾,前手拥的高度是多少?拥出的距离是多少?在拥的过程中左小臂有没有变化?劲力点又在哪?这些都要体悟到;还有,下面的手是采?是捌?还是带?这也要体悟出来。其实,下面手的劲力是三个劲力的合成。太极拳的每一动作,如果表现出单纯的劲力,那就是不完整的。练拳首先要有一个距离感,动作做到什么位置最合适,这要自己体会,距离大了不行,小了也不可以。这就是太极拳的动作范畴。另外,还要在推手中体验这种劲力的变化,通过推手来训练听劲和引劲。那时,爷爷为使门人弟子掌握推手要领,在我们家的一面墙上挂了一个特别大的垫子,是用棕和草编成的,有十几公分厚,垫子上面还有一层棉被,外面包着布。
  这是个保护垫。我爷爷坐在四米开外,亲自与门人轮番推手,细论听、拿、化、发之法,常以肩、腕、肘把人瞬间发出于数米之外的墙上,教徒弟练习推手发力,使弟子能够亲身感受太极拳之本质。如果在晚上听到咚咚的撞击声,那就是我爷爷和徒弟们在练习推手。
  所以,练习太极拳,第一必须要站桩、练拳架,第二必须要推手,第三要抖大杆子。不练习推手,你就练不出那种反应,练不出懂劲的功夫。练习拳架是寻找自己的感觉,而推手是寻找双方对抗时的感觉,这是不一样的。练习太极拳最开始是基本功的练习,主要是站桩。通过站桩,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体态,太极拳论中的那些理论在站桩中慢慢才能体会到。我爷爷常说:“学拳你不能学得像我,你永远也像不了我,你学的是拳,你要明白太极拳是什么。” 要明白拳是什么,就需要练习套路,体会拳式的劲力感觉;还要练习器械,比如抖大杆子。这样才能使劲力在瞬间爆发出来。最重要的是,练拳你得用脑子练,要在脑子里练。所以,练拳入迷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事时手就比划着,他是在找那个劲儿,找那个感觉,体会那个动作要领,真是“拳不离手”呀!我爷爷 1948年骑自行车摔伤了腿后,没有接好,腿脚不好,所以,他经常坐着,用手画圈比划找劲儿。他爱做的动作是这两个:出右手,左手穿,捋采,接着双手合在一起发出一个挤劲;再出左手,右手捋带,接着双手一个按劲。他做得比较快,其实这就是一组散手动作。在发劲的时候,他会发出“哼、哈”的声音。就这么一个发劲,他能把周身的力量都调动起来。
  这样久而久之地练习,他的反应就非常灵敏,速度就非常快了。这两个动作,也是我学得最熟的。
  再有,我爷爷还经常静下心来抄写拳论。在抄写拳论的时候,他是在过脑子思考,不是为了写字,他是通过写字来琢磨拳劲。
  我爷爷那时跟我说:“你小子练拳,没心不成。
  得用心!”这个意思不是你练拳用不用心,而是你心中一定要有这个拳。我们在打拳时,心里要先有这个动作,然后再做出来,要明白用什么样的劲力来表现这个动作。这个心,就是你要琢磨。。。。。。。P37-39
展开
目录
序一  昌 沧(中国文化名人、武术学者)
序二  李仁港(香港著名武侠电影导演)
一、上善若水任方圆
——陈式太极拳名家冯志强忆旧
1、龙虎恩师
2、混元大道
二、点点滴滴忆先人
——杨式太极拳张勇涛忆旧
1、拳学点滴
2、天外有天
3、丹田功成
4、“北崔南傅”
5、言传身教
6、拳无秘诀
三、昔人已远去,空谷留足音
——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忆旧
1、古柏荫荫忆当年
2、鸡毛掸子糖葫芦
3、假作真时真亦假
4、真功只在心意间
5、博古通今艺精进
6、大道如月弹指间
四、菊黄时节话当年
——武式太极拳名家吴文翰忆旧
一、邢台国术研究社
二、传统武派训练法
三、京城武林一书生
四、前生今世内家拳
五、何以十年不出门
六、千古之谜太极拳
五、千秋正气为哪般
——八卦掌、太极拳名家张全亮忆旧
1、相见是缘
2、董门旧事
3、走转一生
4、王门旧事
5、傲岸人生
6、彻悟阴阳
六、云淡风轻,往事如烟
——吴式太极拳名家李秉慈忆旧
1、云淡风轻一太极
2、往事如烟去无痕
七、吹尽狂沙始见金
——形意拳名家唐振荣忆旧
1、形意传灯
2、唐门旧事
3、拳怕一招鲜
八、天若有情天亦老
——八卦掌名家孙志君忆旧
1、“中华国光”
2、明劲暗劲
3、关门弟子
九、气吞万里如虎
——三皇炮捶拳名家张凯忆旧
1、“于拳宋手”
2、镖门旧事
3、“夫子三拱手”
4、强索青春回
十、苦难辉煌九重天
——戳脚翻子拳名家门惠丰忆旧
1、泪洒山河
2、豪气盖天
3、我武维扬
十一、治世干枝梅花开
——梅花拳名家韩建中忆旧
1、武人风范
2、滴水观海
3、身练心练
4、法无定法
5、内家外加
6、治世之拳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注册云书房的手机号与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账号密码?立即注册  修改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