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教育专家于秀老师:重磅推出“问题家庭”系列丛书,历经17年的心理咨询历程,真实的问题案例,孕育出呕心沥血之作,记录着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探究问题男孩心灵深处的秘密!
《宏章家庭教育·问题男孩成长方案:于秀家教心理咨询手记(4)》是一本家庭教育读物,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剖析了问题男孩的心理以及背后隐藏的家教误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成年人的感情纠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父母离婚后,孩子的教育出现角色缺失甚至断层,生活更是缺少了完整的情感寄托。
男孩偷食“禁果”之后
《圣经》中说,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告诫他们,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不能吃。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上帝因此将他们逐出伊甸园。
在国外长大的男孩
出国留学越来越普遍,一部分家长都想着把孩子早早送往国外,一是接触海外的良好教育,二是让孩子较早地融入海外生活。父母用心良苦,但孩子真的能开心接受并顺利开始异国的生活吗?
十八岁男孩的网络情缘
“好想谈恋爱,越想越难耐,不知道到底谁才适合我的爱,搜搜QQ上有些留言很奇怪,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面对时时刻刻都被网络影响着的孩子,父母们想好如何应对了吗?
后记
叛逆男孩给了爸爸一个耳光
一些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犯一个错误:常常把孩子当作大人的附属,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这样的父母在给了孩子生命、关爱、良好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的天性与尊严。
2000年的3月,为了创作我的家庭问题系列,我主动与北京青年宫青少年法律和心理咨询中心联系,到他们那里去体验生活。为的是到那里观察一下,深入了解和接触一些问题个案,以便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
可一没想到去那里做心理咨询的人会那么多,二没想到我偶尔的参与咨询竟也给不少的家长和孩子带来了帮助,从他们感激的笑容中我更加觉得自己正在做的这个家庭问题调查有多么重要。
正像我曾经说过的,21世纪很多中国人最大的困惑将是家庭问题。
而家庭问题中父母与子女的相处,孩子成长过程的质量和将来他们的走向已经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严峻现实。
据调查,在中国青少年中,40%的大学生,35%的中学生,以及30%的小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就我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接触到的个案来讲,有问题的孩子大多数是属于心理健康范畴的。也就是说,真正的器质性的个案并没有多少,大多数孩子的问题出在了人格与成长期的心理状态上。
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能够生存的最重要的特征,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则是他是否可以正常地面对和承受生活中任何压力的根本保障。
令人遗憾的是,在我接触的这些个案中,许多家长一开口便是:“我给我的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生活条件,他们目前享受的物质是我们活了几十年都没有享受到的,可为什么他们还是这样让我们失望、伤心?”
17岁的男孩海涛是父母一起陪着来到心理咨询中心的。
这是一个发育健康的大男孩,留着很时尚的发型。前额的一绺染成了深栗色,并不显得夸张,却显示他的品位。身上是一套蓝红相间的李宁运动装,脚下一双耐克,是最流行的颜色。他的身高大概有178cm,超过了在女人中间也算是高个的母亲,更超过了比他母亲还矮一点的父亲。
在他们跟心理医生先谈起来的时候,我一直坐在旁边观察着这个高中生和他的母亲。而他的父亲则在跟医生打过招呼后,便一直站在走廊上等候,显然,这个家庭的重心除了儿子便是妻子了。
海涛的母亲是个药剂师,人到中年的她由于不善于保养显得有些憔悴,暗哑的皮肤,紧簇的眉毛和尖刻的薄唇使她看上去像一个严厉得有些过分的母亲。
可是,面对心理医生的询问,她像是再也承受不住什么似的哭了起来。我发现坐在一边的儿子皱起了眉头。
“我这儿子,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从小到大他都是那么听话,学习上从来不让人操心,亲戚、邻居都夸我们管教得好,可没想到,从去年开始,上了高一就不再正常学习了,天天除了玩就是吃,撒谎成性,动手打人,都被三个学校开除过了。
这一次在学校里打得班主任不肯上班了,学校又要开除他,我们怎么认错也不行。前几天,他爸说了他几句,他扬手就给他爸一个耳光,我们同事都说他是心理有了问题,劝我们带他到这儿来,可这孩子真的还有救吗?”
叛逆男孩给了爸爸一个耳光
一些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犯一个错误:常常把孩子当作大人的附属,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
亲情的距离
亲情是一种深入血液和骨髓的情感联系,但它也会输给距离,也害怕山高路长和岁月的打磨。此外,父母们还应该认识到,过分的溺爱和呵护,也会让亲情变成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孩子,你为什么害怕高考
对很多孩子来说,高考是他们面临的第一次抉择。孩子本应是高考的主角,但当下,很多父母反而“喧宾夺主”,成为高考前后比孩子更焦虑、更紧张的群体。
离家出走,他到底想要什么
当有一天,你的男孩突然撂下一句“我要出去闯江湖”,便毅然离家出走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暴力倾向”背后的祸根
现实生活中,很多青春期前后的男孩都有暴力倾向。但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这些“施暴者”,有许多自身就曾经是家庭、社会暴力的受害者。
男孩要“穷”养
很多父母都有一个观念“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宁可自己紧衣缩食,也要让孩子穿名牌、上名校。这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误导。
是眼高手低,还是怀才不遇
男孩胸怀大志,对未来有前瞻性的视野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凡事过犹不及,过于强调个人感觉,好高骛远,则无法与周围环境相配合。
压垮男孩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时轻掷生命,看上去似乎有一种获得解脱的快感,但却给亲人带来了永远的伤害。
没有“哥们儿”的男孩
对于男孩来说,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哥们儿”,是一件非常快意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从16岁的中学生到30岁的外企白领,他们都被同一个问题困扰:找不到朋友,不被朋友接受。
培养男孩博大宽广的胸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也许能经常听到孩子背诵这句名言。但真实的生活中,你的男孩有这样博大宽广的胸怀吗?
甩不开的“恋母情结”
“妈妈,将来我不结婚,我也不喜欢女朋友,我就跟你在一起挺好的,每天都能看见你,我最喜欢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
为头发颜色而战
“我们需要的就是关注,发现我的存在。我们这一代人活的就是风格,就是自己。”这是不少“90后”“00后”的心声。
寄宿生活,你和孩子都准备好了吗
成长中的孩子多么需要父母的关心,可很多爸妈都忙着工作赚钱,孩子被送到寄宿制学校,周末才能见一次面。
单亲男孩的教养之道
成年人的感情纠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父母离婚后,孩子的教育出现角色缺失甚至断层,生活更是缺少了完整的情感寄托。
男孩偷食“禁果”之后
《圣经》中说,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告诫他们,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不能吃。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上帝因此将他们逐出伊甸园。
在国外长大的男孩
出国留学越来越普遍,一部分家长都想着把孩子早早送往国外,一是接触海外的良好教育,二是让孩子较早地融入海外生活。父母用心良苦,但孩子真的能开心接受并顺利开始异国的生活吗?
十八岁男孩的网络情缘
“好想谈恋爱,越想越难耐,不知道到底谁才适合我的爱,搜搜QQ上有些留言很奇怪,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面对时时刻刻都被网络影响着的孩子,父母们想好如何应对了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