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月:早歌
乌儿的种类繁多,生活也丰富多彩,不同的乌儿散发着不同的魅力,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它们的羽毛光彩夺目,让人目不暇接;在海上,在陆地,在空中,我们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有的乌儿是某地的固定居民,有的鸟儿则年复一年地南北迁徙。
它们也有夫妻生活,谈恋爱、交配、生卵、养育雏儿。它们的卵,有白色的,也有其他颜色的,有光滑的,也有遍布花纹的。它们居住的巢也是各种各样,不同的鸟儿,巢的结构和建造巢的地点也各不相同.o不过,在它们的所有特点当中,还要数它们的歌声最有魅力。
每年雨季过后,动物们就进入了发情期。不管是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还是昆虫,一到这个时候就开始叫唤,似乎是在向异性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鸟儿们却并不是只在发情期啼叫,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它们都会啼叫,而且声音非常悦耳,它们当中有很多好歌手,比如夜莺、画眉、椋鸟和黄鹂。
在动物的世界里,单从发音方面来看,鸟儿的音质当属第一,不过,这要除去人类的声音。
所以,现在就让我们先来谈谈乌儿的“歌声”吧!
在乡下,大多数人识别鸟儿的方式,是根据其名称和体貌特征来判断,很少有人能根据声音来判断是什么乌儿,我小时候也是如此。现在,根据模糊的记忆,我依稀还能想起大人们曾让我仔细倾听鸟儿叫声的事情。大概的情形是这样的:
那时候我应该是9岁,或者更小,因为只有这个年纪才会留在家里,不然就会被送到学校里去上课了。那应该是5月或者是6月的一天,阳光灿烂,不冷不热,树叶刚长出来没多久,到处都能听到鸟的叫声。
父亲正在书房里看书,他看见我从窗外走过就叫住了我:“树上鸟的歌声你听见了吗?’’我回答:“嗯,我听见了!”“那你以后还打不打鸟儿了?”他问道。当时我怕父亲不高兴,所以敷衍道:“知道了,我以后不打了。”只有这样回答才能让父亲满意,他才会放我走,可是我心里却颇不以为然。假如我当时有一种可以精准射击的武器,那么地上跑的动物,天上飞的乌儿,就会成为我射击的活靶子。
那时我已经学会使用弓箭射击鸟儿了,这让我对打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政府还没有颁布禁猎条令,其实就算已经颁布了,也无法对我这个年纪的小孩形成制约。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我父亲才忽然问了我一个这样的问题。我父亲是乡下人,会干一些基本的农活,比如耕田、砍柴、犁地等等,但对于每天在他耳边唱歌的鸟儿,却不知道究竟有什么不同。
我对乌儿的基本认知,是根据它们的外貌特征和名称来辨别的,这些也都是我从父亲那儿、园丁那儿、猎人那儿学到的。当然,我认识的那些鸟儿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因为我不认识林莺类的鸟儿,比如对当时我经常见到的柳林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