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辨读本: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前七回是第一部分。写美猴王出世、求道、闯龙宫、搅冥府、闹天宫,终被镇压,集中叙述孙悟空与天斗、与地斗、追求无拘无束生活的经历。
他破石而生,“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在社会关系上本来就是自由的。但他不满足于此,希望“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彻底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获得生命的绝对自由。因此与冥王发生冲突,并由冥界闹到天庭,发展到大闹天宫,最后被镇压在五行山下。
第八回至第十三回主要写取经的缘由和筹备,包括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太宗入冥、刘全进瓜和玄奘奉诏取经等情节。其中很曲折但也很俗套的,就是唐僧的身世。唐僧父亲陈光蕊,高中状元,恰逢相府小姐满堂娇抛绣球配婚。郎才女貌,一见钟情,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时间,人生风光无限。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灾祸,赴任途中,遭遇水贼刘洪,刘洪杀死陈光蕊,霸占了满堂娇,冒充陈光蕊去做官。满堂娇已身怀六甲,含羞忍辱,生下一个男婴,抛在江中。男婴漂流到一座寺庙前,被老和尚收养,起名江流儿,这就是后来的唐僧。最后,有冤洗冤,有仇报仇,这样的故事大都如此,司空见惯。
第三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叙述曲折的取经过程。
在这个部分,唐僧收悟空为徒,又在悟空的帮助下,收服了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千难万险,终于修成正果,完成取经大业。其中,很多情节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如“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子母河受孕”“西梁女国招婿”“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盘丝洞险遇蜘蛛精”“比丘国拯救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陷空山无底洞老鼠精逼婚”等。
取经途中的妖魔鬼怪,动机各异。有要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的,如白骨精、黄毛貂鼠精;有贪图唐僧美色欲与之成亲的,如李天王的干女儿老鼠精,琵琶洞内武艺超群的蝎子精等;还有寻仇的,如牛魔王与罗刹女。牛魔王与悟空是义结金兰的兄弟,却因为红孩儿的事反目成仇,在火焰山与悟空好一番争斗。好在这夫妻二人最终皈依佛门,隐姓埋名,修身养性,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
从妖怪的来历看,有自然生长的精怪,如白骨精,本是一堆粉骷髅,乃僵尸成精;车迟国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分别是黄毛虎、白毛鹿和羚羊成精;琵琶洞的琵琶精,乃蝎子修炼成精;荆棘岭木仙庵的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劲节十八公,分别是柏树精、桧树精、老竹精、松树精,他们与唐僧谈玄论道,吟花诵月,颇为风雅。只因杏树精对唐僧一见钟情,欲与之成亲,才被八戒一顿钉耙灭掉。还有巨蟒怪、蜘蛛精、蜈蚣精、犀牛精,都属此类。
另一类妖怪则是天界、佛界中人,因违反天条而流落人间作恶。如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本是为太上老君看守金炉和银炉的童子;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原本是东来佛祖弥勒佛面前司磬的小童子;狮驼洞的三大王大鹏怪,按辈分还算得上如来佛祖的舅舅。
更多的妖孽则是由天界或佛界的动物变幻而成。
黄风怪本是灵山脚下的黄毛貂鼠,因偷了琉璃盏中的精油而畏罪潜逃;乌鸡国的全真道人,乃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通天河中的灵感大王,乃是观音“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金兜洞的独角兕大王,是太上老君的青牛,趁牧童打盹私自下凡;朱紫国獬豸洞的赛太岁,乃观音胯下的坐骑金毛犼;八百里狮驼山狮驼洞的狮王和象王分别是文殊坐骑青狮和普贤坐骑白象;比丘国的国丈,乃是南极寿星的坐骑白鹿,趁寿星与人下棋逃下凡尘;天竺国的玉兔精,本是广寒宫捣玄霜仙药的玉兔。
在《西游记》中,对自然成精的妖魔鬼怪,大都是“除魔”,打杀了事;对后一类妖怪,或是因为造孽深重被贬下凡,或是佛祖考验取经队伍设下的圈套,对它们多是“降妖”,降服了交还给原主人,或者收归天庭,让他们赎罪自新。
在降妖除魔的过程中,师徒四人一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二靠在仙界佛界天上地下的广泛人脉,三靠幻化无穷的法术,四靠无坚不摧的兵器。斗战的模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多是妖怪出手,唐僧受罪,徒弟们轮番上阵;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搬救兵。天上地下,任我遨游,结果都是降妖伏魔,皆大欢喜。小说情节有明显的模式化倾向。但因小说奇幻的色彩,丰富的想象,瑰丽绚烂的描写,读来并不叫人疲倦。这也是《西游记》的一个艺术魅力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