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影响孩子,孩子改变世界。
中国"父教"理念创始人东子继《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之后,新推出的父教扛鼎之作。《发现父亲(东子给父亲的8堂教子课)》不仅集成了东子20年父教研究,还选取了其18年教子实践的精华,正是本书中的父教思想成就了"中国最阳光女孩"范姜国一。
不要让孩子总是发出"爸爸去哪儿了"的无奈感慨,要见证孩子的"第一声喊爸爸、第一次会爬、第一次用筷子……"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你是一个好父亲吗?你想成为孩子喜欢的好父亲吗?东子告诉你做好父亲的20个条件。
海报:
父教缺失是中国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乐观、自信、大度、坚韧、勇敢、果断等性格品质的形成。因为父爱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钙片。
《发现父亲(东子给父亲的8堂教子课)》是著名父教专家东子关于父教的最新思索,是他20年父教研究的集成。针对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现状,东子从理性上和情感上,指出父亲缺位是孩子的终生之痛,并倡导父亲回归家庭,给孩子一份没有亏欠的爱,不要让孩子总是发出“爸爸去哪儿了”的无奈感慨。
另外,在内涵上和方法上,《发现父亲(东子给父亲的8堂教子课)》主要从好父亲不抱怨有方法、好父亲会思考有担当、好父亲言必信行必果、好父亲给孩子正能量、父亲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未来等几个方面给予父亲一些切实的指导。
《发现父亲(东子给父亲的8堂教子课)》是一部难得的家庭教育原创之作,也是一部指导父亲参与家教的方法宝典。
父亲在孩子婴幼儿期间的主要角色
婴幼儿期一般是指0~6岁的孩子年龄段,婴儿期指孩子从出生到满1岁以前的这段时期;幼儿期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3岁,第二阶段是4~6岁(此间也称之为“学前期”)。
婴儿期是孩子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婴儿从吃奶过渡到断奶,学会了人类独特的饮食方式;从躺卧状态、不能自由行动,发展到能够随意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摆弄物体和用两腿站立,并学习独立行走;从完全不懂语言、不会说话过渡到能运用语言进行最简单的交流等。这一切都标志着婴儿已从一个自然的、生物的个体向社会的实体迈出了第一步。
幼儿期是婴儿期的延续。在幼儿期的第一阶段内,孩子身心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①学会了随意地独立行走和准确地用手玩弄或操纵物体,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最简单的游戏、学习和自我服务等活动。②迅速发展了语言,能够自由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并能通过语言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最初步的调节。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萌芽期。幼儿期个性的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幼儿期的第二阶段内,教育重点应放在习惯的培养上。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此间孩子语言及动作能力发展较快,可以顺利地进行交际、交流思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孩子学会了使用表情,渐渐能控制感情的发生,也逐渐能控制情感的表露。这一时期,孩子好动,但能力还很弱,因此既要大胆地让孩子活动又得切实注意安全。
此间除协助妈妈做好孩子的一般养护外,爸爸的角色主要是:
1.注重孩子的健康,多陪孩子锻炼。
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关注他们未来是否成功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孩子才有可能去实现家长的愿望和企盼,才能有资格去争取一个好的未来。
所以,爸爸一定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比如晒太阳、玩滑梯、同其他小朋友追逐跑跳、去游乐园玩等,这样会使孩子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也可利用节假日带孩子郊游、爬山、逛公园等,从而使幼儿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幼儿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和磨练。爸爸陪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培养一些体育爱好,孩子将受益终生。
2.启迪孩子的心智,多陪孩子玩耍。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上帝赋予人的阶段性状态,如同植物要开花、虫子变蝴蝶一样,自然规律不可更改,生命自然状态必须给予尊重。玩耍,是人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孩子未来知识结构立体化以及情操、人格健全的原始基础。
对于幼儿,玩耍似乎是他全部的活动,所以要让孩子玩得开心尽兴。在前文中我曾说过,幼儿期孩子的玩耍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与父母在一起玩,二是与同龄小伙伴在一起玩,三是独自玩耍。而爸爸陪孩子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既能启迪心智,又能融洽亲子关系。
爸爸做孩子的游戏伙伴,不仅可以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而且在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爸爸这样做能够及时地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从而在共同玩耍中更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另外爸爸在和孩子玩耍中,会给予孩子力量和信心。
会玩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启发兴趣爱好,还可以从玩中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性。有许多有特长的孩子,就是在课余时间玩自己爱玩的东西,从而有了小发明、小创造。所以说,玩耍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
3.磨练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吃点苦。
社会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素质的比拼。可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和娇宠溺爱,许多幼儿的抗挫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所以必须加强意志磨练,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明白: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随时都会遇到困难,人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坚强不是长大后突然学会的,而是在经历种种困难、危险、挫折、失败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幼儿阶段,爸爸应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磨练,让孩子适当地吃点苦头,使孩子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为形成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在对父母的依赖中,孩子只会软弱,而培养不出坚强的品质,当他们日后步入社会独立生活时,没有坚强的意志,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就能把他们击倒。所以爸爸应意识到,坚强的意志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
作为男性,爸爸拥有一般女性所不具备的意志品质,如果爸爸能够多陪伴孩子,孩子就能够感受到并拥有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
父亲在孩子小学期间的主要角色
孩子在小学期间一般是6~12岁,其实,6岁和12岁的孩子差异是很大的,所以这期间的教育重点是不一样的,一般我们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6~9岁的小学低年级(一至三年级)阶段,第二阶段是9~12岁的小学高年级(四至六年级)阶段。
第一阶段是幼儿期的延续,教育重点以长身体和玩耍、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立意识为主。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延续,教育重点以巩固学习兴趣、增强自理及相关动手能力为主,培养孩子自信与坚强的品质。
如果说,婴幼儿期爸爸是配角,那么此间爸爸和妈妈一样同为主角,只不过男女主角的分工略有差异罢了,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男女性别特质上。
男女有别,并非简单地指外观上的性别差异,还有很多内在的差别。研究表明,男性荷尔蒙值要比女性荷尔蒙值高。因此,爸爸的精力往往更旺盛,而妈妈则大多显得更安静。男性的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这些特点往往是女性所不具备的,这就显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思维上女性形象思维比较好,男性逻辑思维比较强,这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
其实,相对妈妈来讲,爸爸心胸更开阔一些,实践范围更广泛一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对比较理智,看得长远,而且成熟的父亲应变能力也较强。所以,此间爸爸的角色主要是:
1.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无论做什么,没有兴趣都不会取得好成果,即便是玩耍也是如此。而学习更是这样,试想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他能学得好吗?
结束了幼儿时代,孩子在父母的牵引下迈进了小学校园,孩子喜不喜欢学习,能不能学得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他对学习的兴趣。孩子的兴趣需要爸爸的发现和引导,爸爸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我们都知道,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他一定会喜欢学习。所以,爸爸要引导孩子快乐地学习,比如孩子喜欢画画,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不管他画得怎样,此时爸爸若能表扬他,孩子就会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作为小学生,除却继续巩固在幼儿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外,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学习活动。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比如有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读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爸爸要针对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着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培养孩子自立和自理能力。
自立是不依赖别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做事的精神品质。实际上自立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意识和能力,自立包括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一个人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对社会有好处,而且对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人有了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便比较容易适应社会,把握机遇,发展自身。
要让孩子自立,爸爸就要给他创造机会。比如孩子之间有了矛盾,不要帮孩子出面解决,而是要孩子自己去解决处理,利用处理人际矛盾来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也要沉着、冷静、果断应对;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生活自理能力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在生活上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琐事,比如独自穿衣服、独自铺床叠被、洗小件衣服、收拾书包、打扫卫生、购买一般学习用品用具等。
自理能力是小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内容,孩子从需要被照顾和保护,到自己独立生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爸爸一定要克服“爱心”,不过多照顾和保护孩子,而是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自立的机会。只有放手让孩子去做,才能使孩子逐渐形成较强的自理能力,并以丰富的经验和坚强的意志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3.要让孩子更加自信与坚强。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别人建立起来的。孩子的不自信,很多都来自家长,比如过多的指责、父教缺失、家庭不睦等。不自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形成自卑,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因此,爸爸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要尽早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
小学期间是孩子成长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父爱在孩子此间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此间缺少父爱的孩子性格方面会有一些明显的弱点。因此,爸爸要尽可能投入家庭教育中,与妈妈合力撑起大伞,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足够的精神营养。
爸爸要对孩子有信心,处处流露出“我的孩子很棒”的态度。因为爸爸眼里肯定、和善的神情,会让孩子感到信心十足。当孩子做事失败了,我们要告诉他,失败是正常的,不要泄气,要充满信心重新开始。孩子会在我们的鼓励中树立信心,而且会更加坚强。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母教的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他们中很多人养成了任性、脆弱、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弱点。如果不克服以上缺点,如果不对他们加紧进行父教,不及时地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培养他们坚强的品格,他们将来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为了让孩子坚强自信,作为爸爸应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他们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从而培养出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比如,冬季来临时,鼓励并带领孩子早起晨跑、晨练,磨练他们与严寒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等,从而使孩子体验到劳累与艰辛,这样使孩子愈发坚强、自信。
……
第一课 东子关于父教的思索
我有一个这样的父亲
我所接受的父亲教育
什么是科学的父亲教育
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
第二课 爸爸去哪儿了?东子带你寻找遗失的父教
中国的“父亲们”都在干什么
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父爱是孩子成长的精神钙片
父亲要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不该忽略的父教群体——男性教师
中国父亲参与创始人——温志刚
第三课 好父亲不抱怨有方法
抱怨也是一种家庭暴力
不要总盯着孩子的不足
肯定孩子,放手给孩子机会
父亲总会有办法的
父亲要陪孩子“玩”着过
感恩于孩子给我们的幸福
第四课 好父亲要会思考有担当
父亲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孩子喜欢会思考的父亲
换位思考做个好父亲
父亲必须要有责任感
父亲一定要敢想敢为
父亲要做孩子的好老师
第五课 好父亲要言必信行必果
父亲要诚信做人
父亲要少说多做
父亲要果敢坚强
父亲要一诺千金
第六课 好父亲要给孩子正能量
父亲要宽容大度
父亲要积极进取
父亲要自强自信
父亲要健康阳光
第七课 父亲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亲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父亲让孩子充满自豪感
父亲对男孩女孩的不同影响
父亲的书架与孩子的成长
父亲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第八课 父母合力为孩子营造未来
男人应承担的家庭责任
父亲在孩子不同时期的主要角色
母亲支持父亲好实践
父教、母教要相互补充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做好配角
附录
起航——向远方
跋
感谢有你
后记